“数字乡村建设”是政策性、管理性、技术性、实用性要求很高的系统工程,因此,别光看项目,不读政策,不研究要求。具体政策和要求表述在《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建设发展模式”、“建设过程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最后三个章节。
不仅要注意乡村分类,更要注意每一类的目标。首先是集聚提升类,主要是推动原有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乡村新业态、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其次是城郊融合类,主要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第三是特色保护类,主要是发掘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推进乡村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和保护。第四是搬迁撤并类,主要是按照新农村要求建设。“乡村分类建设”总体要求如下:
不仅要注意“运营模式”或“商业模式”,更要注意适用范围。“数字乡村”政府的建设运营模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政府投资社会主体运营(没有盈利空间),适用于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项目。第二类是政企合作建设运营(盈利空间相对有限),分为“特许经营+有偿服务”和“共建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有偿服务”两种,适用于乡村养老、乡村医疗、智慧文体等前期需要较大投资、运营阶段盈利空间相对有限的项目。第三类是企业投资独立运营(较大盈利空间),常见于基础通信网络建设、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康养等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盈利空间的非公共服务类业务领域。数字乡村“建设运营模式”总体要求如下:
了解数字乡村“建设过程管理”的流程、环节、重点任务和主要要求,职业化或专业化地参与竞争。有线具备招标能力,但不具备竞标能力,甚至都不具备写标书的能力,也不具备自评分能力,更不具备关系把控能力、规划介入能力、进程把控能力、合作伙伴协同能力和竞价能力;但可以向有线以往的合作伙伴学习,也可以向中国移动合作伙伴请教,如中国移动最大的运维合作伙伴润建股份公司,竞标非常职业。数字乡村“建设过程管理”总体要求如下:
积极参与数字乡村“保障体系建设”,可以事半功倍。“保障体系”写在后,事在前。俗一点地讲,参与数字乡村“保障体系建设”可以“混关系、抢先机、要政策、夹私货、捞资源、得名声、找后账”,可谓“百利而不一害”;尽管如此,“保障体系建设”往往不被参与方重视,希望有线此次能“反其道而行之”。数字乡村“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如下:
今天关于《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最后三个章节的相关话题就聊到这里。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整个《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话题设置,难免有遗漏和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旨在抛砖引玉。
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
更多内容,欢迎联系我们沟通讨论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