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幸得一书,是美国人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其中提及多项管理理念,发人深思,与当下有线行业的发展观而行之,且得启迪与实践的可能。
五项修炼,即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排序与原书不同),在此并不赘述学习型组织如何如何,但先列出五项修炼,之后逐一而谈。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个人理解,简而言之就是潜意识里,先入为主的对事物的主观定性。目前有线在面临严峻形势时,看问题的角度倾向性明显,就是在不断地强调外部的冲击,不论是来自竞争对手还是用户,而从改善心智模式角度来看,就是要求先从审视自己开始。与其让用户在抱怨和不满声中,弃有线而去,亦或是竞争对手见缝插针,穷追猛打,不如自己先进行自我解剖,让目前的客观存在“浮出水面”并严格仔细的加以审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要有保持自信的定力,更要有破立的勇气。当然,首先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因为在当下环境里,故步自封,就让它成为历史,而不能成为掣肘。
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古人云“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这个意思。每个企业的最终愿景,大可不必高谈阔论,一字概括就是“好”。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不同人的范畴不同而已。但目前,从内部而言,往往还是不同层级有不同的目标,彼此之间更缺乏有效的统一,进而无法形成共识,成为真正能够激发起人活力的源泉,多数员工只是表现出在为完成指标而服从,且在激烈竞争下信心不足。其实,问题的有效解决,要靠深度分享、换位思考和文化驱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倒金字塔管理方法,应当重点研究和使用。此外,就像有人说的,有线日子不好过,用户在流失,发展也困难,但人心不能丢,这里有两个含义,凝聚力和自信心。
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有线是时候,也是不得不打造学习成长型团队了,不进则退,已经让人吃到了苦头。谈到学习,这里只说三个关键词。一是沟通。要抛弃自我防卫的习惯模式,无成见和假设,自由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卡内基的绿灯时间。二是共享。例如外出考察或培训,不是所有人,不是所有相关的人都能走出去,这时就需要建立内部分享机制,外训转内训。三是加速。要尽可能的缩短模仿的周期,不能一味的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要在不断应用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东西,不求领先多少,只求快那么一点点,足矣。此外,真心希望能够看到“有线大学”的诞生。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书香门第”创建人田久龄的观点:平庸给客户带来的零体验,比坏体验还可怕一百倍。这其实就是一个追求自我超越的例子。现在普遍倡导的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在专注的基础上不断的超越,追求的是极致。实事求是的讲,整天在抱怨产品不行,市场难做,用户保不住,是否抛出问题的同时,去真正想想该如何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或是改善现状而做点什么呢?今天比明天做得好,就是超越。与此同时,就内部发展而言,作为管理层,有时候尽力消除限制发展的因素,比创造更多发展的机会,更直接,更有效。
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 乌云密布、天色昏暗、树叶微微飘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了,这就是思考问题需要有连接意识,要有立方体思维,凡事应当多看几面,特别是那些隐藏在察觉之外的,要避免局限于“身在此山中”。这里有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性。讲大局意识就是如此,不是排斥局部,而是统分结合,要实现整体的最大发挥。二是结构性。就内部而言,倡导内部客户意识,定位于生产线上的一部分,要服务好上下游。三是关键要素。对各个环节、人员等要考虑周全和充分,要有对相对重要性和核心性的判断,例如产品经理、客户关系管理,甚至是人脉关系等。此外,当要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要制定发展决策时,在初期尽可能多的组织相关联人员进行充分讨论,纳入不同声音,形成共识,是好的方法。
总之,有线行业的发展不能按部就班,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想法,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千万不能“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中广互联专栏作者 孙晓龙)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