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这是2019年10月8日撰写的文章。当时,全国各级媒体正在按照中宣部2018年年底发布的融媒体规范进行融媒体建设,各地有线也在积极争取参与;出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全国性,就是把规范当成了标准,忽略了因地制宜的追求;另一个问题是有线自己的问题,似乎有线参与融媒体就是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而不是自身向融媒体转型。
有线在融媒体平台建设上,确实有优势,但有线优势的发挥有一个当时非常难以克服的难题,这个难题就是合法合规的“服务不控制”,也就是走与省台相反的方向,把各县级融媒体作为“上帝”、“业主”或“房东”,不是“租户”,更不是“通讯员”。这一发挥优势的前提,恰恰是当年有线竞争对手的“七寸”……
有线融媒体平台主要的方向是公共服务,必须区分“服务平台”和“服务主体”的概念。许多公共服务对有线而言,有线只是“服务平台”,而非“服务主体”。所谓的“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扩展受众(渠道)、工具与服务、标准与规则、配对四大基本功能,帮助或助力“服务主体”生产或提供服务、帮助消费者获得服务、帮助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连接、以及促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易或补偿。有线传统的思维很容易混淆“服务平台”和“服务主体”概念,不是阻止有线“冒名顶替”,而是有线并不具备许多公共服务能力,也担不起相关服务的责任;类似有线现在不具备电视台能力一样,只是“貌似”,不是“真是”……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有线基本无望参与省级融媒体平台建设了,但“挖墙角”机会始终存在;同时,为了生存,自身需要向融媒体尽快差异化的转型……
假设“唐僧”和“猪八戒”皆能娶妻,问90后未婚的女子一个问题:是愿意嫁给“唐僧”?还是愿意嫁给“猪八戒”?估计绝大多数女孩子都愿意嫁给“唐僧”,这无可非议,因为“唐僧”的条件远远高于“猪八戒”。问题是:“唐僧”只能娶一妻,那些没有嫁给“唐僧”女子就不嫁人了?显然不是!女子们可以退其次,嫁给“沙和尚”,嫁给“孙悟空”,嫁给“猪八戒”……
根据2018年南京某大学的调查,中国人初恋的成功率大约是1%;也就是说,99%的中国人都没有嫁给初恋的“唐僧”或者没有迎娶最初的“梦中情人”,但他们或她们依然结婚生长,因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娶”、“结婚生子、繁衍生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或是“上帝”赋予的使命。
整个宣传系统(注意不仅是广电系统)向融媒体转型,不仅是响应习总书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要求,也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如同“男大当婚,女大当娶”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否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众多融媒体建设“僧侣”中的“唐僧”,但并不等于没有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就不向融媒体转型,就不需要融媒体平台。
对有线而言,必须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这就是有线向融媒体转型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与是否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无关,两者之间只有相关性,没有必然性。也就是说,有线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线自身必然要向融媒体转型;有线没有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不代表有线不向融媒体转型,两种之间是典型“必要不充分”的逻辑关系。
现行融媒体政策中的“一省一平台”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其假设的前提是:这个“一省一平台”是开放的、中立的、公平的服务平台;如果这个“一省一平台”不是开放的、中立的、公平的服务平台,或者不满足需求、“不好用”,或者破坏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的边界,或者不公平、只有一方增值多方不增值或少增值,甚至成为了某一方擅自扩大权利范围的工具……;自然会产生“一省多云多平台”现象;之所以不称之为“乱象”,是因为大家都要“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都要向融媒体转型,都不愿意“嫁人后、受虐待、再离婚”……。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与总局的融媒体规范并不矛盾,只是感觉总局的规范应该将“一省一平台”的前提说的更清楚一些……
有线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或下嫁“唐僧”有没有优势呢?当然有:
首先是网络优势,融媒体离不开网络的传输;不仅节、展、会、赛等直播需要高品质的网络保障,特别是高清、4K的转播;而且,作为以省为单位的融媒体体系,需要贯穿五级(村、镇、县、地市、省)的融合通讯系统,包括位置通讯、多媒体信息通讯、语音通讯、视频通讯和联合指挥通讯;有线网络完全可以满足融媒体对上述传输和通讯的要求。
其次是互联网出口优势,县级融媒体中心离不开互联网出口;有线互联网出口优势不仅在于互联网出口本身,而且在于有线有大量的宽带用户,可以分摊融媒体互联网出口的成本。
第三是基础云平台优势;有线具有完备的云平台基础架构,特别是IaaS层,完全能够满足各级融媒体的需要。
第四是维护人才优势;融媒体平台的维护是融媒体平台的主要隐性成本之一;有线的维护人才优势不仅在人才素质和数量上,更在维护队伍的结构上,具有贯穿五级架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这是体制内任何一家媒体机构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五是中立性优势;相对各媒体机构而言,有线相对比较中立,几乎与所有的媒体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特别是没有权利的利益冲突。
第六是地市/县级用户关系优势;有线不仅长期为各地市/县提供传输服务,而且许多曾经是战友或同事。
最后是网格化、潜在通讯员优势;目前,绝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队伍结构与政府网格化管理不匹配,村无通讯员,镇无记者,除了围着领导转圈外,很难为政府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更难贴近百姓生活提供服务;而有线早已网格化,稍加训练和培养,不仅能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预备队,而且随时可以奉诏成为正规军,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信息量不足等问题……
有线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或下嫁“唐僧”有没有劣势呢?也是当然有:
首先,由于有线在交互电视时代没有成功地向媒体转型,因此不懂媒体,可以说是媒体的门外汉;特别是不懂媒体的规矩,不仅干粗活惯了,而且也“唯我独尊”惯了,根本不懂得如何伺候“媒体公主”。
其次,没有学会OTT,特别是OTT移动网和移动互联网;更没有商业化建设和运营移动客户端的经验和人才。
融媒体是“移动优先”,而不是“电视优先”;对习惯于什么都有理无理往电视上搬的有线,不仅是技术和运营经验的问题,更有观念改变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有线电视用户不断大量流失、有线的用户数与IP TV或OTT可能本末倒置的情况下,电视用户作为有线下嫁“唐僧”的“彩礼”价值并不高。
最后,有线相比媒体机构而言,可以说不了解政府的需求或不懂政府……
现在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尽管有线有诸多劣势,但也有许多优势,为什么不向宣传部展示这些优势呢?首先应该坚信各有线均向宣传部陈述了这些优势;但是,陈述优势与展示优势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我能做到”,后者是“我已经做到了,您看我有什么不足?”,甚至可以说“我做到了,我做的比他好”。其次是概念或观念问题,误把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视为有线向融媒体转型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忽略了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也就是,无论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否,有线都要快速行动起来向融媒体转型,用实际行动告诉宣传部“我行,我真的能行”。最后是传统惯性,也就是“不给钱,不做”,把有线向融媒体转型当成宣传部的事情,而不是自身就需要做的事情。
进一步延伸的问题是:有线该如何向融媒体转型呢?
首先,有线可以参照总局的融媒体规范;需要特别着重说明的是:总局的融媒体规范是“规范”,而不是“标准”;“规范”是指导性意见,需要予以实事求是地或切合实际地参照执行,而不是像“标准”一样的强制执行;规范需要经过多次论证、反复修正后,才能成为“标准”,有线千万不要在大力反对形式主义的同时制造新的形式主义。
其次是弥补劣势,特别是要学会OTT移动网和移动互联网。
第三是充分发挥中立性的优势,以开放的心态构建“一云+平等的、旨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基础工具服务的、各家独享的、多个‘空厨房’”的融媒体服务平台;也就是,允许各大主流媒体自带平台入驻,并可各自独立运营;准确地讲,有线构建的融媒体平台不仅能为宣传部八大支柱(新闻出版局、广电局、中央电视总台、电影总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四大主流媒体集团、精神文明办、网信办和国信办)提供服务,而且在公正和公平的前提下,讲政治,“服从命令听指挥”。
第四是构建面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开放的、中立的、公平的、功能齐备的、保持各家独立性的(不仅是一地一端,而是一县一个云厨房)、全面降低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投入的服务平台;原则上,各县无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上投入,每年的维护费在30万~50万。
第五构建面向融媒体的、开放的、具有商业模式的、带动产业的、创新和孵化业务的、广泛适应的、基础性的服务平台;包括4K端到端的多终端和多网络环境的实验室、5G直播环境仿真实验室、查黄/查俗/查反动/查不当言论/查谣/查不当影像等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操作系统数据服务平台、融媒体互联网对接与分发服务平台、主流媒体的对接与分发服务平台、短视频生产与加工服务平台、区块链与DRM服务平台、内容加工与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影视/剧本作品大数据服务平台、特效制作服务平台、融媒体虚拟演播室服务平台、人工智能语音服务平台、物联网及其物联网信息汇聚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可以自建,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共建。
抢占制高点,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和网络优势等,为宣传部构建中央指挥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跨越五级的指挥系统和指挥决策系统组成,指挥决策系统包括线索系统、信息系统、选题系统、渠道系统、渠道反馈系统等。
最后,彻底地表现出“我真的能行”,并借此契机实现有线向融媒体转型;简单地讲,在没有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下,开展有线的“一地一端”移动客户端服务,也是“新闻+政务+服务”;新闻部分采用合作方式,万不得已学习互联网采用“寄生虫”的方式;政务部分集中在“问政与参政”上,重点打造为各级政府的、联系百姓的“问政与参政”后台分发与反馈系统;有线的核心重点是“新闻+政务+服务”中的“服务”,采用基于地理位置的“融媒体操作系统”,开展贴近百姓生活的服务,具体可以参照“关于有线应对策略的系列讨论(30):涓涓细流汇成河”……
有线向融媒体转型还有没有其他路数?当然有。只要有线清醒地的认识到向融媒体转型是有线的必由之路,只要有线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导向为魂,移动优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指示和要求,在国网整合并取得5G牌照的背景下,坚持开放做融媒体,就一定会开创有线融媒体的新局面。
《没有嫁给“唐僧”,不等于不嫁人》依然是仅供同仁们参考和讨论。认为有价值,建议就尝试一下;如果认为没有价值,就只当是谈资笑料。
写于2019年10月8日星期二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