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罗小布问道】深刻领悟指导要义,扎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导语: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或任务……

  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笔者理解为,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就是“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互联网时代,牢牢占据“四个领域”制高点至少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广”,也就是通过各种渠道的广泛传播;另一个就是“快”,俗话讲“兵贵神速”。对应现在的问题,就是不够广和不够快……

  谁来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或占据制高点?笔者理解为,就是“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因此,必须深刻理解“新型主流媒体”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传统主流媒体并不是天然地可以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现在的融媒体也并不等于是“新型主流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态多样”的本质是分众化,并拥有多种媒介形态。“新型主流媒体”可以打破目前的体制界限,重点是其传播能力和是否传播主流价值。“手段先进”的核心首先是内容建设;其次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传播能力,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提高传播时效,提供更高质量、满足新时期人们需求的内容产品;第三是扩大传播覆盖面,不仅是干部,更是群众。“竞争力”的基础是赢利能力,“赢利能力”的基础是满足百姓的需求……

  在笔者看来,渠道决定了“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亲民决定了其引导力、品质决定了其影响力、客观或权威决定了其公信力;也就是说,“四力”是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从何入手?笔者理解为,就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也就是说,“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既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切入点。需要强调的是,不仅是横向的、属地的“报业+广电”等机构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而且是纵向的、省/地市/县三级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笔者看来,不仅现在的县级融媒体需要迭代,而且需要尽快建立目标一致、三级联动、信息共享、渠道畅通、平台统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省级融媒体或新型主流媒体……

  媒体竞争本质上是对用户注意力的竞争。用户对媒体的使用频率越高,媒体的价值就越高、影响力就越大。一体化发展旨在能够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聚合各种应用,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增强媒体平台对用户的亲和力和黏性,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就是要实现“四全媒体”的“四个内在逻辑”,即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技术逻辑、“从舆论阵地到治国平台”的政治逻辑、“从需求驱动到需求/参与双驱动”的传播逻辑、“从流量变现到用户变现”的商业逻辑……

  如何保障“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笔者理解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制度学角度,“新型主流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组织是制度的载体,制度是组织的形式。制度创新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基本动力……

  首先,在媒体融合时代,生产关系和制度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媒体生产者为例,除了传统媒体生产者外,还有政府信息生产者、公共服务信息生产者、企业信息生产者、社会文化信息生产者、百姓信息生产者、物联网信息生产者;再例如生产关系,既有新媒体生产和传统媒体生产之间的生产关系,还有新型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媒体之间的生产关系、新型主流媒体与中央媒体之间的生产关系、新型主流媒体内部各级之间的生产关系、新型主流媒体与政府之间的生产关系、新型主流媒体与百姓之间的生产关系、新型主流媒体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生产关系。其次,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以平台为代表的技术体系也是一种组织形式。第三,领导、组织或管理方法已经发生变化。“移动优先”的本质是采用新闻黄金时间,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社会作息黄金时间;新闻两种不同的黄金时间,必然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制度是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第一要素,也是领导、组织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

  媒体面向市场竞争的转企需要制度支持,媒体融合的跨界、跨域、跨(部)门需要制度支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需要制度支持,综合服务、网上网下一体化、人才培养和人才机制等需要制度支持,平台做大做强需要制度支持……。某种意义上,只有通过制度创新、理顺关系,才能深化体制改革……

  五、如何保障“新型主流媒体”的运营?笔者理解为就是“人才”,也就是“加大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各种人才,不仅需要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的人才,还需要市场开拓人才、经营人才、技术人才。新型主流媒体需要用主流价值驾驭新兴技术,这就客观上要求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具备技术驾驭能力与研发创新能力;否则,只能嫁接互联网平台辅助他人做大做强,而不是把自己的平台做大做强;简单地讲,只有由媒体机构或企业向媒体技术型机构或企业转变,才具有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土壤或机制……

  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全媒体记者的培养不仅需要技术平台,而且需要配套全媒体记者可“全”的体制和机制或制度……

  需要强调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全媒体人才”不仅是体制内或企业内的人才,而且包括PGC组织的UGC。在笔者看来,疫情防控宣传期间四大网红体系的崛起,已经呈现了未来新型主流媒体人才架构的雏形。四大网红体系分别是主持人网红体系、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社会名流网红体系、基层干部网红体系和志愿者网红体系。“四大网红体系”不是什么MCN或MPN,而是新型的通讯员体系或制度,是在新环境下对传统通讯员制度的一种迭代;可以按照省、地市、县三级实现统一管理。建立接近群众、融入群众的通讯员体系是传统媒体做大做强的宝贵经验,也是“新型主流媒体”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六、如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格局?笔者理解为就是“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在笔者看来,对省级新型主流媒体而言,网上就是“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的传播,网下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网上网下一体”就是舆论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相结合。

  简单地讲,“新型主流媒体”至少可以做到三点。首先,是全媒介的传播,不仅是大屏和小屏,还包括互联网、车载屏、户外大屏、应急广播、楼宇屏、电梯屏等;其次,与线下活动的对接,也就是,网上宣传、网下活动,包括与精神文明实践活动的对接,与各级政府各类活动的对接等;第三是实现用户价值,也就是线上知道信息、线下解决问题,进而构建连接各种服务的“全效媒体”……

  如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笔者理解为,就是“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给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内容、技术、管理的三者关系。通俗地讲,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三大工程,即内容建设工程、技术平台支撑工程和管理创新工程。没有内容,技术平台是无源之渠;没有技术平台,内容是空中楼阁;没有管理,内容与技术经常是针尖对麦芒,无法形成合力。需要强调是,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建设不仅是以艺术作品为代表的内容生产与建设,而且包含了各种媒介形态(生存状态、生存依据、媒介传播方式和方法、媒介功能与特征等);同样,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技术支撑平台不仅要实现创造、连接、消费、补偿平台的四大核心价值,而且要实现拓展受众、规则与标准、生产者与消费者配对、工具与服务平台的四大基本功能;创新管理的保障核心是创新制度的保障,因为制度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此篇文章是上一篇“学习会议精神,领悟指导要义,扎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文章的迭代,是笔者最新的学习和体会,仅供大家参考。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理解不当或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罗小布

                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评论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