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罗小布三问有线市场运营业务

导语:自2015年4月初起,罗小布连续十余天针对有线网络公司的市场运营业务,提出了若干问题(推荐阅读:罗小布十问有线市场运营业务以及罗小布再问有线市场运营业务)。罗小布现授权中广互联将21-33的问题汇总如下,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参与探讨。

  (本文由中广互联整理)

  自2015年4月初起,罗小布连续十余天针对有线网络公司的市场运营业务,提出了若干问题(推荐阅读:罗小布十问有线市场运营业务以及罗小布再问有线市场运营业务)。罗小布现授权中广互联将21-33的问题汇总如下,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参与探讨。

  Q21:面对潜力巨大的出版发行产业,你有什么O2O、或由线上向线下、或由线下向线上,相互融合发展的建议或设计?你所以的企业是否愿意为出版发行机构提供服务?由于新闻出版与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成立新局,你是否愿意通过主动的沟通和服务,获得新局新领导的支持,从而达到政府购买服务的目的?你对版权服务有哪些新的设想?在版权服务取得政府支持并购买服务方面有什么建议?……。

  文化产业的第二大类是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有线能够促进其发展的部分,主要是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与发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与发行,版权服务。

  中国的音像产业巳被盗版彻底摧毁,巳经纷纷转型;以音乐产业为例,由原来的卖CD向卖门票转型,由原来的卖歌曲向卖歌星转型;典型的商业模式是第十三题中提到的“非货币支付”模型。通常需要二次转变或交换;第一次转变是将负价值、零价格转变为正价值、零价格,即选拔一批歌手和歌曲(歌曲总数,一年不超过50首;歌手可中韩联合培养且韩式偶像化),大投入制作MTV且在免费交互电视卡拉OK点播或免费轮播或免费MTV频道广播或免费导视频道广播;当所选的歌手家喻户晓、歌曲人人传唱时,正价值就产生了。第二次转变是将零价格、正价值转变为正价值、正价格,典型的方式就是在第一次转变的基础上开“演唱会”、并出售门票,从而取得销售收入、平衡前期各方的投入。上述有线与音乐产业结合的设计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O2O,旨在说明只要有线向产业开放是可以得到扩展,并取得共赢。自然急功近利者、精明算计者以及具有“近视”文化的行业是难以践行O2O发展模式的……。

  随着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子出版物的比重会逐步加上。有线能为电子出版物产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不同终端的适配平台、配置平台、不同网络的发行和电视机终端发行。终端适配包括网站与手机相互之间、网站与电视相互之间、电视与手机相互之间的技术适配和展示或UI适配。配置平台包括电子文字出版物的语音自动翻译、有声电子读物的文字自动翻译和影像出版物的文字编制及声音录制等;配置平台还包括不同终端的技术格式或制式转换。网络发布包括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电视终端发布主要是开设“电视出版”栏目,包括图书自动语音翻译的“听书”、有声读物的“点听”、影像作品的点播。基础平台的商业模式是有线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电视机发行的模式,既有“付费模式”,也有“免费广告模式”,还有“导读免费、全书付款模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

  版权服务主要是构建面向各出版单位、针对电子出版物、公共服务性的数字版权加密平台。该平台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也可以作为收费的公共服务(指令价或指导价)。

  Q22:你有什么“网台融合”或“网台联合”的好建议?你对上述的设计有什么异议或建议?你有什么促进广播、电视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想法?……。

  文化产业的第三大类就是广播、电视和电影服务;需要提醒同仁的是:有线电视只是电视服务之一,如果不向双向、媒体服务转型,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只是一个电视传输服务商;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地面电视、IPTV、OTT相比,并不具有绝对或压倒性的竟争优势;其中,长期垄断导致的、与百姓的积怨,是有线明显的劣势。有线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产业是唇齿相依或互为补充的关系,理应促进其发展。

  有线对电视台和电台的产业服务,主要是帮助电视台和电台扩大发行渠道、拓展接收终端。对于两台而言,不仅电视机是终端,其它终端也是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城市电视、地铁电视等)。站在两台角度,有线网络是发行渠道,电信的固网也是发行渠道,互联网是新型的发行渠道;同样,直播卫星、地面广播是发行渠道,CMMB、移动互联网也是发行渠道,包括WIFI热点。有线同仁必须意思到,两台也要生存,也要向新媒体,甚至向新新媒体转型。有线向两台提供的另一项重要的服务就是基础设施共享,特别有线用户资源的共享。

  对广播电台而言,传统的终端主要是收音机(包括车载),而且免费收听。现在大量的终端是基于IP的网络终端,特别是手机。有线网络一方面要在交互电视平台上进行广播创新,其中一项就是把广播节目拆条和重组,并在此基础创建“广播影视”或“广播影像”栏目。另一方面是“社区手机收听广播工程”,既要解决手机收听广播的技术问题,而且要解决手机需要付流量费才能收听问题,甚至还要拓展到校园广播;解决方式就是在社区投资建设无线WIFI热点,以APP为服务门户;社区WIFI热点完全符合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求,理应争取政府购买服务……。

  网台之间唇齿相依,必须联合;按照黑格尔的理论,“合”必须上一个层次,在现有层次上只有“正”“反”,甚至针锋相对;因此,网台必须提高“政治觉悟”,站在党巩固舆论阵地、政府发展经济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高度,解决皆此的重大利益关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提醒有线同仁,与IPTV之间业务完全重叠或同质,而且终端具有连接的唯一性,不存在互补关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有线除了网络(包括互联网)向电视台提供服务外,在保障电视终端全覆盖的基础上,还要向电视台提供以手机终端的服务。“增强型电视”是有线促进网台联合的典型应用;有线搭建平台,将制作权、编辑权、发布权、数据拥有权和分析权全部交给节目供应方(如电视台),实现电视在广播或点播中的信息发布、问答、关联转移等(即增强电视的广播能力),用户所有的回答或反馈(包括一般遥控器、语音遥控器、手机、平板电脑的反馈)全部直接汇聚到电视台的信息反馈平台上;“增强型电视”还包括“阅视”,“阅视”是集手机遥控、对应播出节目花絮、微信社交、摇一摇、形象广告产品推荐及销售、数据收集分析为一体;“增强型电视”有多种商业模式,包括会员制模式、广告模式、O2O的电商模式、赞助模式等。“社区WIFI工程”也是促进电视台发展的一种方式,商业模式参见第十三题中的“诈中诈”;即先“免费”手机电视三十套(其中8套左右为自办,“免费”为普及APP),再收费二十套、免费十套,重点是免费十套中的广告收入……。

  有线对电影产业的促进主要在发行和放映;不仅是“电视院线”而是整个产业链。“导视频道”可改为“导影频道”,为即将上映的影片进行宣传;电影院线放映后由“电视院线”衔接,影片在“电视院线”的放映时间一般只有二十天;付费节目包衔接“电视院线”,影片在“付费节目包”中的周期为三个月;“免费带广告的轮播频道”衔接“付费节目包”;“免费点播节目包”衔接“免费轮播频道”……。此外,第十五题中基于放置产业模型设计的“社区4K影院”是直接扩展电影发行渠道,并建立可管可控的、数据清晰完整的、独立的或专属的“社区电影发行放映网”……。

  Q23:你对有线与文化艺术服务产业的结合有什么建议?你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陵园等在电视上的呈现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好的技术方案与手段?你对有线通过手机提供文化艺术服务有什么建议或构思?……

  文化产业的第四大类是文化艺术服务。有线网络可以在演出、文化保护、文化设施服务和群众文化服务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有线可开办专门的演出直播频道和点播栏目;如“国家大剧院频道”,每晚一场演出实况转播,其它时段播放录制的演出或专题栏目;频道经营可参照广播频道,如果采用点播形式,建议采用贴片广告的形式。

  文化保护可以采用数字影像方式摄制文物、文化遗产、烈士陵园等,并编辑成公共文化产品,以点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其经营模式主要是政府购买服务,也可接受民营资本参入,特别是O2O的运营。还可以利用交互电视平台,构建点播形式的“电视博物馆”、“电视图书馆”、“电视纪念馆”;也可采用基于云平台方式,构建虚拟现实的博物馆、纪念馆;此类应用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政府购买服务。需要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的基础上,依托移动公有云平台或腾讯云平台,可提供以手机为终端、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全天候的公共文化设施及文化资讯云服务;经营模式可以尝试流量分账方式等……。

  群众文化服务可参考第十五题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此外,可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构建开机栏目或页面,基本二级栏目有“城市新闻”、“区县新闻”、“社区剧场”和“社区文化”;经营模式主要街道政府赞助,以及社区周围商业资讯广告……。

  Q24:你对有线与网络文化服务的结合有什么建议?在不违反现行法规条件下,你对社交电视有哪些建议或创意?如何建立合法合规的、以有线电视为媒介的、用户自主的电视公告系统?……。

  文化产业的第五大类是网络文化服务,主要涉及互联网新闻服务、互联网出版服务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

  有线交互电视平台与互联网新闻深度融合,除第二十个问题中提到的新闻拆条中心外,主要是面对政府网站、主流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的电视适配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不仅是技术适配,而且显示适配,甚至是再造(类似手机的“新浪新闻”、“凤凰新闻”)……。

  针对互联网出版物,交互电视主要起到宣传作用。主要是通过“电视出版”栏目,打造电子出版物“明星”,“明星”包括作者、出版物、经典故事……。

  交互电视与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的融合,在现行法规下,需要通过创新找到融合之路。一种方式充分利用“法无禁止即可为”或“法巳允可充分为”;“阅视”在利用手机遥控的基础上,结合公共微信账户、摇一摇等,形成了围绕电视栏目或频道的社交。利用第二十二题中提到的“增强型电视”实现C2B(观众与电视台的互动);也可以在C2B的基础上实现B2C的交流……。

  Q25::关于电视游戏运营,你有什么好的创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使得电视游戏得以快速普及?你认为有线交互电视平台与游戏产业对接的难度或困难在哪里?有哪些技术问题必须解决?

  文化产业的第六大类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今天将电视游戏作为一项独立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有线开展游戏业务需要具备或投资一定的基础条件,如游戏云平台、方便的支付系统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开放。游戏种类多种多样,孰优孰劣由市场决定;也正是如此,不仅要有游戏的淘汰机制,而且要选择对机顶盒软件集成少或无需机顶盒集成的游戏(例如基于游戏云平支撑的游戏);此外,电视游戏不同于互联网游戏的特征之一,不是靠游戏数量取胜,而是以大数理论为基础选择游戏精品…。

  电视是大众媒体,电视游戏也是大众媒体,即为大多数用户服务,而非仅为游戏发烧友服务;从市场角度(经验数据) ,游戏受到潜量用户5%以上用户欢迎的游戏才是值得推广的游戏。

  电视游戏也分为智力游戏(通常是线上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多为O2O的线下游戏),也是强调快感和互动。电视的媒体属性对电视游戏的“健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游戏是某种意义上的精神鸦片,精神鸦片与信仰有关,信仰与哲学有关;游戏的哲学取向,直接影响了有线对上线游戏的选择。总的来讲,有线偏向于柏拉图的益智和亚里士多德的休闲与消遣,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宣泄……。

  传统媒体最熟悉的电视游戏榜样是迪士尼或变形金钢,从动漫形象转换为形象玩具,再到游戏的主题公园或遊乐场。其秘籍是引人入胜的快乐故事、家喻户晓的形象、可自我塑造的玩具、身临其境的主题公园。因此,作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在电视游戏运营上就会有些差异,例如偏爱用导视频道或游戏频道讲游戏里的、快乐的故事,而不仅仅是过关的攻略;强调形象的立体感以便玩具化;强调背景以便主题公园化;……。

  电视游戏有多种商业模式,任天堂、索尼、微软、盛大……;在其失败的模式中有一个共性,就是国人的消费文化,如冲动消费、买硬件不买软件……。实践证明,电视游戏有两种商业模式最为可行;一种是线上同一款游戏、互为“托”的、“免费”或“付费”自由选择的双版本模式(前提是有冲动消费的支付环境,如后付费),付费者、过关简单、享受“胜利者”的乐趣,“免费”者、不买道具或工具难过关。另一种是来自传统演绎的模式,游戏免费、仿真实体玩具或道具收费(说明:不是卖手柄,如仿真飞机驾驶舱),包括大型健身器材所配套的电视运动场景。需要说明的是,电视游戏可以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如体感街舞房、社区康复健身房、以实体玩具为主的绿色游戏吧……。

  电视游戏的媒体特性除游戏特有的特性外,如趣味性、曲折性等,也有媒体一般特性要求,就是可信性、景观性(好看)和通俗性(可接受)……。

  由于电视游戏不仅是线上游戏,而且是媒体;因此,既要有用户或玩家的价值,也要有观众价值。

  中国既是玩具制造大国和玩具出口大国,也是玩具消费大国。电视游戏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应该融入“中国制造”,即与玩具产业相结合,游戏的线下经济完全可能别有洞天……。

  手游与电视最佳的结合方式就是dongle,实现无线、同屏,独立于运营商(以宽带、家庭WIFI为基础条件)。建议有线同仁用dongle捆绑内网宽带,构建独特的“手游+电游”游戏产品或方式。

  有线推广游戏可以利用导视频道、也可以打造游戏的专业广播频道、游戏轮播频道、游戏点播栏目、游戏道具商场、直投杂志、海报、营业厅……。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推广手段不一定非要针对电视游戏,也可以针对网游和手游,甚至直接对游戏产业开放……。

  Q26:你对有线促进旅游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想法?你所在的有线网络公司是否愿意与其它省份交换旅游频道或栏目?你在商业模式上有什么建议?你认为你所在的省在旅游文化服务方面应该与哪些地区进行交换?……

  在文化产业第六大类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又分为两个子类,一个是旅游文化服务,一个是娱乐文化服务。

  旅游文化服务产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风景名胜区、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提醒同仁注意的是,旅行社是旅游文化服务产业的核心或灵魂;有线电视为旅游景点开设频道、栏目时,必须配套有旅行社和旅游产品,否则只是《世界地理》的仿效物,只有线上与线下紧密的结合,才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闭环的旅游文化产业链。

  在互联网+时代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下,国网或各省网应该与国际台合作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进行旅游文化产品及教育产品招标,包括可供电视播放的影视作品。

  有线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在风景名胜等景点建立3D或5D旅游影院,以解决顾此失彼的问题,即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的风光和同一时刻不同风景点风光。

  旅游文化服务产业最需要有线网络相互交换或交叉或代理自己旅游栏目或频道。如北京播贵州的旅游,贵州播北京的旅游。这种有线网络相互代办栏目的机制,既可以通过相互协商,也可以通过联盟;如果国网愿意的话,也可由其统一组织或搭建交换平台;当然,此项工作需要总局的政策支持。……。

  有线开展或促进旅游文化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政府赞助,包括国外政府的赞助以及地方政府的赞助;广告,线下分账(如与旅行社)……。最不可以采用的商业模式就是“付费”。

  Q27:你在有线提供娱乐服务方面有哪些构思或想法?如果政府不愿意购买服务,你认为政府手上有哪些资源或权利与你交换且你觉得不算吃亏的?对扩大公共娱乐文化服务领域,你对政府有哪些建议?……。

  在文化产业第六大类中的第二个子类是娱乐文化服务,包括室内娱乐活动、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网吧服务等……。

  室内娱乐活动主要是通过第二十五题电视游戏产业来拉动;需要提醒的是,现代技术创造多种室内娱乐活动,如自动识别的体感游戏等;也不要忽略各种游戏形象和卡通形象的玩具。

  动漫和游戏是主题游乐园的前奏,包括各种嘉年华活动。动漫主题游乐园是O2O的经典模板,有线应该为游乐园开辟专门栏目;需要提醒的是,游乐园栏目一定要以游乐活动为主导,如嘉年华活动,不要以游乐设施的宣传为主导。

  现在先进的康复器材都以多媒体化或游戏化,有线有条件利用网络优势和交互电视的平台优势、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在小区构建身临其境的娱乐健身房;包括适合中年人的、可电子机器人参与游戏的棋牌室……。

  有线除了向网吧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外,重点是将互联网作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社区聚集场所为热点,提供“免费”的WIFI接入服务,出口成本由政府作为公共服务购买或用其他方式与有线交换……。此外,有线可充分利用电视游戏的优势,在社会自己开办健康游戏吧或提供健康游戏吧服务……。

  Q28:你对其它文化服务有什么创意?你对你所在地“过节”有哪些了解?你能向本地政府提交“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建议书吗?你对有线广告有哪些新的设想?…

  今天关于市场运营业务的题目是第二十八题,为庆祝五一节,已于昨日提前发出。为与明日题目连续,特在此重发一次,请大家讨论,并请大家原谅。

  文化产业的第七大类是其它文化服务,主要是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

  有线促进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的重点不是票务,而是文化艺术服务的行情与事前的宣传、事中的报道和事后的花絮。有线在交互平台上至少应该开设两个栏目;一个是“文化行情”或“文化资讯”,实时提供或预告各种文化活动讯信、行情及票务状况,包括电影、演出、文化活动、特别是群众文化活动或广场活动;第二个栏目就是“过节”,让“过节”常规化,助进文化和经济结合,如“春茶节”、“西瓜节”……,建议从二十四个节气中找“节”、找故事;需要提醒或强调的是:“过节”必须“固定”,只有“固定”才有文化资产的沉淀,也就是“固定”时间、“固定”故事、“固定”图腾、“固定”地点、“固定”程序……,即让“过节”嘉年华化。

  有线对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的促进,主要是艺术品、收藏品的拍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强调的不是“电视拍卖”,而是“电视讲解”、“路演”和拍卖行的“拍卖”“三点一线”的产业链或商业模式;即:电视的“艺术品”栏目请专家讲解艺术品和艺术品价值,“美术馆”对艺术品进行实物展示,专业“拍卖行”实施拍卖;最佳的路径是电视讲解、全国巡展、国外或国际拍卖行拍卖……。

  有线可以开展“会展”专栏,建议外包或招募代理商运营……。

  广告既是有线的业务,也是重要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就是“四个一切”。即:一切皆终端,既强调普及率,也强调对信息入口的抢占;一切皆内容,强调内容或内在吸引力;一切皆“骗局”,也就是一切皆“免费”;一切皆广告,最终的目的所在。有线的广告有多种类型,如开机广告、贴片广告等,还在不断地创造。有线经营广告的秘籍就是三句话且三句话的顺序不可颠倒,即“人民万岁”、“人民万万岁”、(喊“糊涂”了变成)“人民币万岁”……。

  Q29:你对有线产业自身的发展有哪些想法?你认为阻碍有线产业发展关键要素有哪些?你对融合或联合终端厂家促进有线自身发展有哪些建议?你对有线行业标准的制定或推广有哪些建议?……。

  文化产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化服务”(第二十问~第二十八问,主要涉及文化产业第一部分七个类别的问题);第二部分为“相关文化服务”,主要有两个类别,一个是第八类“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一个是第九类“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文化产业的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与有线电视产业自身的发展更为密切相关,因为有线网络的各种专业设备,如编解码器、光站、CMTS等等,与广播电视设备、电影机械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等一样,均属于文化设备的生产或销售。

  许多合作伙伴或厂家抱怨有线标准缺失、形同“联合国”且缺乏“常任理事国”。在笔者看来,有三个基本问题是本质或根本。第一个基本问题是: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即需求的本质)?并不清楚,经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仅知电信是光纤到户,不知电信是分离的多业务网络到户,其中,“181号网”(符合总局181号文件的网络、如IPTV)与“非181号网”以不同的形态和网关到户;也就是说,构建“181号网”与“非181号网”才是接入网技术本质的要求。第二基本问题是:没有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标准形成机制;标准的自然科学规律需要经过信息或构思、试验或实验、建议、草案和标准五个阶段,广电的标准很少对标准的成熟性予以说明;标准的形成机制重在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标准草拟的社会招标或征询、标准技术方案的社会招标或征询、主要芯片的社会招标或征询、设备方案的社会招标或征询、设备统采分签的社会招标等,关键是要求每个阶段都对社会公开招标或征询,每个阶段可以是不同企业或机构,而不是一个企业或机构做到底的“学霸”方式或“赌博”方式。第三个基本问题是:缺乏对产业的尊重,特别是对终端厂家,不仅在技术上不尊重工信部巳有的标准,狭隘的行业保护意识“制造”了许多相互融合障碍,而且常常阻碍了产生的发展,特别是终端产业的发展,既自食其果,又骑虎难下,机顶盒无法社会化、产业化或家电化是广电自我封闭、损人不利己的典型案例,一体机更是狭隘思想的“杰作”。此外,有线的商业信用值得同仁们反思,同样会制约有线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第二部分与有线相关的还有:玩具制造(游戏产业和动漫产业的O2O)、各类家用视听设备、摄像器材等。需要提醒同仁的是:第二部分的家用文化终端不仅在不断地移动互联网化或物联网化,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

  Q30:你如何理解在有线网改中“因地制宜既是原则,也是方法”这句话的?在新楼盘、老工房、城市平房、新农村、农村等,你首选的接入技术是什么?备选方案又是什么?无论采用何种接入技术,制约技术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机房;某种意义上,机房决定了技术的选择;请问你在进行接入技术选择或设计前,对机房与你选择的接入技术之间做过适配吗?如何你认定某一技术方向,现实又实施不了,你的过渡方案是什么?过渡的准备方案又是什么(如换管+双线)?你在网改设计或实施中遇到哪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

  凡是在电信或联通光钎到户大规模普及且许可“三网融合”地区,传统有线面对IPTV的竞争,基本没有还手之力,近乎摧枯拉朽、一败涂地。各地有线网络公司急于进行双向网络改造、构建交互电视平台、开展交互电视业务;似乎只有这样便不会“江山沦陷、流落异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双向网络改造、构建交互电视平台、开展交互电视业务”是必需的防御工事……。

  在构筑防御工事中,有线普遍纠结的问题是坚持用同轴网改,还是用光纤(即FTTH)?选择的普遍标准就是计算投入的成本。这里不是对成本标准有异议,而是要问:成本是网改第一要务吗?在笔者看来,能承载可抵御进攻的业务才是第一要务。

  在第十六个问题中,强调CCAP的多业务架构,同仁们可以参见。摆在有线面前现实的问题是,无论你采用什么接入技术(CMTS、CMC、EoC、EPON……),都要面对或构建两个网和两个网关。两个网分别是“181号网”和“非181号网”;无论是广电单向或双向的DVB、还是电信的IPTV以及牌照方下的OTT,均属于广电总局“181”号文许可传输内容的网络,俗称“181号网”;其它合法、但不受“181”号文内容限制的传输网络,称之为“非181号网”。两个公认网关,一个是机顶盒(双向、内置且开通),一个是WIF1。需要提醒同仁的是:“181号网”内容不仅是传统DVB的内容,也包括七大牌照方的内容以及它们集成的内容。也就是说,无论有线采用什么接入网络技术,有线网改的结果至少是分别连接不同网关的、两个不同内容管理属性的网络。

  网络不同的接入技术均可构建“181号网”和“非181号网”;也就是说,既可以采用同轴构建两个网(CMTS、CMC、EoC等均可),也可以采用同轴构建“181号网”、FTTH构建“非181号网”,还可以仿效电信用“FTTH”构建双个网;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接入技术的业务承载能力、业务保障能力、配套设备、维护成本差异极大。本不该提醒、但又必须提醒的常识问题(你懂得的)是:单个光纤、单个同轴“跑”不了业务,还需要其它智能设备、管线、机房、供电等配套;如今多数针对某些有线领导的骗子,只是告诉“美国的房子价格比中国房子价格便宜三倍”,绝不告诉“住进美国的房子还需花三十倍中国房子的其他成本”……。

  还需要提醒的是,成本你都算好了,例如FTTH,可实施吗?你有收敛线路的机房吗?你在楼道中可以合法的长期取电吗?百姓许可你穿光纤入户吗?维护成本计算了吗?环境测试做了吗?(冬天会不会冻死设备或夏天热死设备?)……。符合你所选择接入技术实施或施工条件的地区有多少?不符合施工条件的地区有多少?在不符合施工条件的地区,你还坚持原来的接入技术路线吗?你应该如何进行调整?有一点需要重点提醒同仁,由于FTTH是未来的方向,加之仅光纤成本低廉,即便是选择同轴作为接入技术,也应尽可能地敷设光纤入户,即在新建楼盘双线(同轴和光纤)同步入户。

  此外,电信的“181号网”均是IP;有线的“181号网”有两个选择“DVB+IP”和“IP”,需要说明的是:有线的“DVB+IP”中的“IP”是对所有的牌照方全部开放,千万不要让某一牌照方垄断……。

  Q31:你作为用户对你所提供的应用体验有什么意见或感觉?你公司的技术团队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云平台吗?或者,如果你是业务部门,你参入了云平台设计并作为体验检验官吗?你所接触的云平台提供商中有几家与你讨论过用户体验或声称基于改善用户体验的云平台解决方案?你认为现在巳有的云平台案例中,哪家更符合用户体验的要求?还是没有一家符合用户具有良好体验的要求?

  首先悼念我昨天去世的朋友贵州有线的田总。田总曾向我介绍了贵州有线的BOSS,几乎能够满足销售产品要素及其组合的各种需要、而且能够快速部署开展市场营销和销售。田总告诉我,设计BOSS的一个基本思想,不仅是为一线服务,而是从市场或用户端开始BOSS的设计;这是非常典型的“苹果”公司的设计思想,因为只有这样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这种围绕用户体验的设计思想,正是广电在平台建设、系统建设中所缺乏理念、方法和文化;所以在哀思田总之际,也为田总点赞……。

  各地有线正在建设或考虑建设云计算平台,有线建设云平台的目的是通过云计算的能力改善用户体验。既然如此,云平台的设计应该从UI开始,这里要说明的不是从UI界面设计开始,而是从用户感知和使用电视的每一个动作、视觉和情感的要素开始;什么是感觉良好画面?什么是感觉良好的“点击”或“确定”?感觉良好的色彩和色调是什么?是否考虑了色盲和色弱?人们喜欢翻页还是滑动?人们通常只翻几页?几页后,如果人们还需要寻找,是喜欢继续翻页还是关联推荐?人们需要搜索,就意味着人们用遥控器输入吗?……?

  上述用户体验的、每一个良好的感觉形成了“感觉”的定义,这些定义的集合形成了有线云平台的设计语言,建立在定义之间逻辑之上规则就是云平台设计语言的语法……。

  技术的本质有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技术是以前技术的组合,技术可以递归到不可再分的基本技术单元,技术是所捕获现象的编程;云平台构建也是按照上述原理,但其设计语言是要保障用户有最好的体验。云平台是有目的的系统,这个目的就是让资源共享、可以在任意地点消费(包括跨网络)、可以始终在线(包括跨终端)、按用户接受单位计算用量和按需为用户配置资源,从而不断改善用户的体验。当一个应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它要按照用户喜欢的体验适配制式、配备字幕和音乐、保障清晰和流畅、随意的暂停/快进/快退……。

  Q32:你从《信息论》的观点中得到哪些启示?你认为哪些束缚了你业务的发展?你认为通过引入什么事物或开展哪些工作或业务可解除这些束缚?你认为身边看似不相干、但非常盈利业务有哪些?你能设计出你的企业与这些盈利业务之间的桥梁吗?……

  在互联网、“三网融合”、新老媒体深度融合和互联网+时代,有线业务的设计者或运营者不仅要有传统经济思维,而且要有互联网思维,以便应对新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

  为了未来能够用互联网思维讨论业务,需要与同仁在互联网思维的本源、互联网的文化和互联网经济本质达成共识。需要说明的是,互联网思维是在不断发展的,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今天只是抛砖引玉地点缀一下互联网思维的本源,……。

  互联网思维的本源来自三个理论,即香农的《信息论》、特纳的《控制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今天先用《信息论》开个头……。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广电同仁要有“一切皆有信息”或“万物可信息化”思维。香农理论的精髓是能量与信息,信息是在四维空间中无规则分布的,能量是在三维空间规则分布的;将能量注入到四维空间事物会重新排序产生新能量注入现象,形成新秩序。有线现在受到很多的束缚,要想解脱或颠覆现状、寻求生机,就必须引入某种能量注入现状,从而达到破坏旧秩序的目的,以便产生新秩序。从信息论的观点,三网融合、新老媒体融合、IPTV、OTT、地面广播等都是引入的新能量,重在建立新秩序;也就是说,有线不要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维护老业务或传统市场上,要着力开展新业务、新市场,特别是那些看似不可能、不相关的颠覆性业务……。

  Q33::你有什么想试、又不敢试、并且你认为对有线业务有贡献或创新的好事情?你所在的企业有多少被自己人杀害的“烈士”?从系统论角度,广电内部应该如何联合(纵向联合或横向联合或纵横联合)?广电对外应该如何联合?在现有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有线可以在哪些领域可以大胆的尝试或“试错”?你对有线“试错”新业务有哪些建议?在有线全国联盟或合作中,在使各地有线掌门人保持“爷”的感觉方面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互联网思维的本源,除《信息论》外还有《控制论》和《系统论》……。

  《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有多种控制方法或理论。如著名的“黑箱子”理论,对于一个不明或不确定结果的事物,先预估结果且先输入或投入,看输出的结果与预期有多大差异;然后修正偏差再输入,再检查,如此反复。“黑箱子”理论是互联网“试错”精神的鼻祖。现在的有线体制很难有“试错”环境,但应该可以在某些领域允许一定范围的“试错”实验或试验;有线即便是偶尔“试错”了一次,一旦不成功,绝对没有二次“试错”的机会。可以说,所有在不明结果敢于尝试的有线人,无论结果好坏,都是英雄;要承认有线英雄中的“烈士”很多,可悲的是,这些有线“烈士”的绝大多数不是被敌人“杀害”的,而是被自己人“杀害”的……。

  《系统论》不仅是整体性,还有动态性和目的性。在系统论看来,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线在孤立状态下只有媒介性、没有媒体性,有线与媒体整合或联合后,才具有媒介和媒体的整体性。传统媒体往往只有政治性,新老媒体融合、O2O、互联网+等使有线既有政治性又有经济性,彻底将有线由“爹的儿子、妈不爱”变为“爹妈的儿子、爹妈爱”。有线运用系统论最大障碍是“面子”或体制造成的“疆域”意识,因为在本系统内自己是“爷爷”,并入更大系统或合并为更大系统后,尽管可以享受“皇帝”待遇,由于是“爹”的辈份(比“爷爷”低一辈),因而可能会抵触基于系统论思维的举措,如业务联盟、相互参股或换股、数据交换等……。

  互联网企业“先联盟、后合资”的思维来自《控制论》和《系统论》思想的结合;“先联盟”旨在“试错”,“后合资”旨在形成整体优势……。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