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大模型是一种可见的技术突破,要用好大模型,不只是跟随;
• 在大模型垂类应用上,广电应积极参与,有所作为;
• “我们在基座大模型之上做垂类应用”;
• 2月将发布2个基于大模型的应用系统;
• “对大模型要有高度理性的态度”,“既不仰视,也不漠视”;
•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特别愿意为中国广电机构赋能前沿技术”。
1月17日下午,中广互联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对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教授就“大模型对互联网传播生态的影响”这一话题,进行了专访。
在国内新闻传播学院中,张洪忠带领的研究团队较早聚焦于智能传播领域,研究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播。
2023年11月下旬,在2023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上,张洪忠以《大模型对互联网传播生态的影响》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本次采访中,中广互联还得知,在过去一年里,他马不停蹄给全国多地网信系统、重要新闻单位做了二十多场大模型相关讲座。
张洪忠告诉中广互联,“2023年,我们新闻传播学院做了大模型相关的6场论坛,3场工作坊,4场讲座。我们在基座大模型之上做垂类应用,积极探索大模型在学术、信息传播领域的应用。”
他透露,“2月下旬,我们团队将发布2个基于大模型的应用系统”。张洪忠认为,“我们对大模型要有高度理性的态度,既要重视大模型对内容生产和生态的影响,也不能把大模型夸上天。既不仰视,也不漠视”。
采访过程中,张洪忠给中广互联展示了一段北师大新闻学院团拜会短视频,其中有一段张老师本人跳舞的场面,“我给到一张自己的真实照片,然后由大模型自动生成了这段我跳舞的动图”。
“大模型时代到来后,广电要用大模型为自身特色赋能,放大优势”,张洪忠表示,“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特别愿意为中国广电机构赋能前沿技术”。
图为: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教授
中广互联: 张老师,您好,谢谢您抽时间接受采访。首先,请介绍一下您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
张洪忠:你好。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智能传播,也即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用在信息生产和信息扩散中,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播。比如,社交机器人的舆论影响,deep fake 影像的生产和扩散对社会的影响。
中广互联: 2023年11月下旬,在2023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上,您以《大模型对互联网传播生态的影响》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令在场听众印象深刻。作为传播学者,请您谈谈对大模型的基本认识,及其可能对互联网传播生态会造成的重大影响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洪忠: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标志性发展的里程碑式产品/技术,代表目前人工智能最前沿、最新兴的发展方向。
1965年达特茅斯会议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缓慢。2022年底,OpenAI发布ChatGPT之后,大家才发现有新路径,能够跨越过去难以跨越的技术鸿沟,把人工智能提升到新高度。这条新路径就叫做“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简称“大模型”。
大模型具有人一样的对话能力,能够理解人的意思,根据对语言的理解,生成图像,视频等。
人类文明的产生,是因为有语言。
大模型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具备了语言对话能力,代表了新技术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大模型带来的技术突破。
将大模型应用于信息生产,人类信息生产的底层架构就发生了变化。有了大模型,我们只需要用语言就能生成影像,即从创意到作品,链条变得更短。
传媒底层逻辑也在发生变革。
移动互联网2012年产生的时候,底层技术逻辑是推荐算法。与大模型相比,推荐算法就是人工智能的比较浅层的技术。
大模型,是比推荐算法更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
短视频已经大量夺走受众眼球和大量时间。未来互联网传播生态,可能会建立在大模型技术逻辑基础之上。因此,如何看待大模型带给我们的影响,都不为过。
2012年智能手机普及,影响到我们的信息接收和生产的方式。今天的大模型,是一个更深刻的技术变革。
大模型,是一种可见的技术突破。如何利用好大模型,建立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观念,对广电是很重要的课题。不要只是跟随。
中广互联: 在您看来,就大模型发展而言,2023年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是什么?
张洪忠: 在我心目中,2023年大模型的里程碑事件是,在基础大模型层面,我们国家有文心一言、智谱清言,混元大模型等若干基础大模型推出。
2023年8月15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广电总局共同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此类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8月31日,8家企业通过大模型应用备案。11月初,又有11家大模型通过备案。
这是我国在基础大模型阶段的巨大进步。
在基础大模型之上,如何搭建应用生态,是广电应该考虑做的事。我认为,在大模型垂类应用上,广电应积极参与,这方面大有可为。
中广互联:您觉得大模型对互联网传播生态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张洪忠: 从全球角度看,OpenAI在2023年11月7日发布GPT-4 Turbo,谷歌发布“双子座(Gemini)。
全球角度看,这两大发布在大模型的“多模态”领域有很大突破。多模态,意味着在一个系统里,可以完成多种即时转换。文字、声音、影像等,在一个平台完成所有模态之间自由切换。
传统报纸、广播、电视是靠单一模态构建产业架构和生态。多模态突破后,相关从业者要考虑如何应对大模型时代的挑战。
中广互联:您对国内外哪些基座大模型和垂类大模型及其应用印象深刻?
张洪忠:印象深刻的国外大模型是Chat GPT。
2023年8月,OpenAI宣布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对GPT-3.5 Turbo进行微调。
2024年初,OpenAI宣布正式推出GPT商店(GPT Store)和ChatGPT Team服务。GPT Store相当于OpenAI版的应用商店,允许用户列出自己构建的个性化聊天机器人或GPT供他人下载。
微调大模型,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大模型。
国内的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基座大模型也都在建立自己的大模型生态。
这是趋势。
中广互联:可否介绍一下您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大模型的研究情况?
张洪忠:我们团队在国内新闻传播学院中对大模型的认识是比较敏锐的。
2023年,我们做了大模型相关的6场论坛,3场工作坊,4场讲座。
我们在基座大模型之上做垂类应用,积极探索大模型在学术、信息传播领域的应用。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支持一些4A公司、媒体机构,用大模型为工作赋能。
我们团队围绕大模型,在学术研究、系统开发应用,政策法规和咨询方面,全面展开工作。
中广互联:您谈到4A公司应用大模型做传播,会带来哪些改变呢?
张洪忠:大模型会对4A公司的客户服务体系带来改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4A公司为客户赋能,要考虑社交媒体平台推广。
那么进入大模型时代,赋能方式则会有变化。
2月下旬,我们团队将发布2个基于大模型的应用系统。届时会揭晓。
中广互联:可否预测一下,大模型对内容生态的影响?
张洪忠:我们对大模型要有高度理性的态度,既要重视大模型对内容生产和生态的影响,也不能把大模型夸上天。既不仰视,也不漠视。
广电领域已经在用垂类大模型,未来要更加深入。比如,“文生图,文生影像”,这些大模型的功能,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应用起来了。
广电和传媒从业者要在对大模型技术逻辑的理解基础上,基于自己的需要来提出问题,理解大模型如何赋能所在领域。
大模型是助力我们走向前沿的工具和技术。
中广互联:传播机构与广电从业者对大模型的关注和应用,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张洪忠:国内基座大模型都是经过检验备案的。文心一言、智谱清言这类已备案的基座大模型可以放心用。
广电和传媒业要做的是在基座大模型上面搭建应用生态,用API开发生态。
广电技术比较成熟,生态稳定。大模型时代到来后,广电要用大模型为自身特色赋能,放大优势。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特别愿意为中国广电机构赋能前沿技术。
我们是建立在前沿技术基础之上的新闻传播学院,在计算传播、智能传播、认知神经传播领域,都有很前沿的探索。我们愿意积极为广电机构做服务。我们所做的都是服务于国家的需要。
中广互联:谢谢您接受采访。
张洪忠:谢谢。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