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大爱全息的专业定位是以裸眼全息看见元宇宙
• 元宇宙作为新业态,交互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 我们要解决裸眼3D和元宇宙的虚实融合问题
• 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服务,实现“感性触达”
• 把文化内容用全息采集技术保存为数字资产
• 既有定制化解决方案,又有消费级解决方案
• 裸眼全息的观看方式,尤其适合政府引导的公共项目
• 未来期望在文旅、商业直播和教育三方面发力
• 挖掘数字经济机会,结合地方特色去落地
2月10日下午,中广互联连线大爱全息CEO孟凡华进行专访。定位于“以裸眼全息看见元宇宙”的大爱全息成立于2020年11月。这家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一群在VR、AR、全息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从业者。
“元宇宙,为何看做新业态?一定是基础设施、交互设备、交互方式发生变化,才叫做元宇宙”,孟凡华表示,“大爱全息所做的事情,处于元宇宙核心视觉交互入口。我们要给用户提供的是,在不同场景下,裸眼看见元宇宙的交互设备和交互应用”。
大爱全息的“全息+XR乡村振兴直播融媒体服务平台”入选了北京广电局“2022年媒体融合技术与服务应用优秀项目名单”,在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落地。
在孟凡华看来,演出、科普和教育,感性触达必不可少。裸眼全息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感性触达。
曾经打造了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孟凡华说,“我们期望打造一家新的上市公司”。
图为:大爱全息CEO孟凡华
中广互联:您好。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大爱全息成立的背景和公司的专业定位。
孟凡华:您好。大爱全息成立于2020年11月18日,在2021年4月启动运营。大爱全息的专业定位是以裸眼全息看见元宇宙。
大约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元宇宙”概念逐渐在国内为人熟知。我们公司启动运营的时间,比这个概念在国内的普及要早半年。
我们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一批在VR、AR、全息领域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人”。2020年,微美全息在纳斯达克上市,我当时是这家公司的CEO。当时还少有这个领域的企业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大爱全息的核心团队期望打造一家新公司,通过几年的时间,让“以裸眼全息看见元宇宙”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给应用场景带来更多变化。我们也期望打造一家新的上市公司,带动行业发展。
中广互联:请您谈谈对“元宇宙”的认识,并介绍一下大爱全息的核心技术、主要业务方向、主打产品及主要特色。
孟凡华:元宇宙,为何看做新业态?一定是基础设施、交互设备、交互方式发生变化,才叫做元宇宙。
互联网时代,依托台式机、电脑等固定端设备进行交互;移动互联网时代,交互方式从固定端变为移动端,交互方式的变化衍生出很多变革。
元宇宙作为新业态,交互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不能只是基于原来的设备。如果基于原来设备交互方式,不能很全面的展现元宇宙。
当前,元宇宙里的内容、设备、应用、基础技术已经包罗万象,基本上原来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技术应用,都涵盖到元宇宙。
大爱全息所做的事情,处于元宇宙核心视觉交互入口。
目前,元宇宙的交互方式中,比较公认且较为成熟的方式有:VR头盔,AR眼镜,裸眼全息。
我们专注于“裸眼全息”——让用户无需VR头盔、AR眼镜等设备,可以在不同场景下裸眼看到元宇宙。
我们要给用户提供的是,在不同场景下,裸眼看到元宇宙的交互设备和交互应用。
中广互联:您如何界定大爱全息的裸眼全息方案的目标服务对象?裸眼全息与裸眼3D的区别是什么?
孟凡华:大爱全息的裸眼全息方式,适用的场景和需求是多元化的。相对而言,VR头盔和AR眼镜这样的单体设备,形态和交互方式较为单一,应用场景比较容易集中。
我们对B端和C端客户都有针对性的“裸眼全息”解决方案。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变化,设备有大小变化。
比如,针对个人用户,不方便携带和摆放大型设备,我们会做成小型全息盒子供用户使用。
再比如,针对一些营业网点设置的用于迎宾的“虚拟客服”,我们的产品可能做成类似冰箱大小的立体空间。
再比如一些大型直播和演出,我们会根据需求建立“大型全息光场”,以真人一比一呈现。
当前是个好时机。
传统媒体,是二维呈现模式,清晰度越来越高,但不是本质升级。本质升级就是,从2D到3D的升级变化,需要有新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裸眼3D解决方案,最大的问题是实现不了虚实结合,原因是不透明。
结合元宇宙,如何做虚实融合?
真实的人和真实场景,与虚拟人、虚拟场景融合,要如何做?这就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大爱全息的方案就是解决裸眼3D和元宇宙的虚实融合问题的。
当前,市场上同时具备裸眼3D和虚实融合的应用中,大爱全息方案的体验好感度是比较突出的。
中广互联:据了解,大爱全息的“全息+XR乡村振兴直播融媒体服务平台”入选了北京广电局“2022年媒体融合技术与服务应用优秀项目名单”。请对这个平台的技术特点,应用特色做些介绍。
孟凡华:全息,作为裸眼看见元宇宙的方式,应用场景很多。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
大爱全息的技术实现方案在乡村振兴的哪方面更能发挥积极作用呢?全息,是一种视觉交互方式,更适合文化振兴。
互联网的普及,让海量信息触达,不再有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但,有一类城市的文化服务,是乡村不能享受的,即“依赖真人”的文化内容,比较突出的是演出、教育和科普。
大中城市文化演出多,儿童剧、话剧、京剧,演唱会资源丰富。这些都依赖于真人表演和展示。过去解决方式是,通过比如“心连心”演出艺术团巡回演出到乡村。只是,乡村太多,普及有难度。
目前在线教育资源,乡村的享受和城市差不多。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块是真人老师的传授。
试问哪个农村孩子没见过大象长什么样?不过,如果没到过动物园,未必见过一比一的大象,对于大象多高多重,是缺少感性认识的。
演出、科普和教育,感性触达必不可少。
通过全息技术手段,将人和物一比一真实还原,一比一呈现,让大家身临其境看到演员的表演,老师的授课,以及真的看到大象站在眼前。
“全息+XR乡村振兴直播融媒体服务平台”能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这个方面,有效提升感性认知。
中广互联:据悉,“全息+XR乡村振兴直播融媒体服务平台”在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落地。请您谈谈具体落地应用情况。
孟凡华:平台落地之后,正在科普、文化等领域不断应用中。
比如,丰台有航天研究院资源,应用全息方式,可以让大众通过元宇宙科普感性地了解航天科普知识。丰台也有很好的文化艺术和京剧资源,可以用全息方式让社区更多的人享受戏曲艺术。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依托人来做传承。我们可以通过全息采集技术,把上了年纪的文化传承人做成“数字人”,把人物保存下来。
既然现在可以通过AI手段“复活”邓丽君、迈克尔杰克逊等娱乐明星,那我们可以“复活”文化传承人。
我们与丰台融媒体合作。一方面,将丰台的一些文化内容,通过全息手段保留下来,变为数字资产;另一方面,也服务周边社区群众,带大家体验接地气的新技术。
我想特别介绍2个应用场景。
场景之一是大型企业和院校都有思政课的需求。地方融媒体中心可以运用成熟的媒体经验和技术手段提供相应服务。
场景之二是全息直播的媒体采访。通过全息手段采集远方的嘉宾数据,在融媒体中心以AI方式呈现的数字人与主持人同时出现。现场观众的体验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在谈话。
大爱全息做过类似项目,比如主持人采访NBA球星,以全息方式,将被采访者一比一呈现在主持人面前。
我们跟丰台融媒体中心下一步还会开展多元化应用。
中广互联:大爱全息是否既有定制化开发解决方案,又有消费级解决方案?
孟凡华:是的。
根据大型客户需求,我们会做全息光场的定制化开发和集成。这适用于占据较大空间的一比一呈现。根据客户需求来做功能设置。
针对银行系统网点、酒店前台的智能客服诉求,我们也会提供小型的全息解决方案。人的高度与冰箱高度差不多,柜机之类的硬件在车间做好加工,整体运到现场就好。在这种情况下,要定制的一般是内容,比如客服人员的形象。
在消费级产品方面,比如展示数字藏品和虚拟偶像,用户在乎的是逼真,沉浸感。我们可以把硬件做小,做成单体设备,便于C端直接售卖。
裸眼全息,比AR眼镜和VR头盔的商业模式更多元。
中广互联:大爱全息核心技术方案的价值最重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孟凡华:元宇宙三种视觉交互方式中,裸眼全息更适合政府主导。
VR头盔、AR眼镜都是个人设备,管理起来有新的挑战。
全息,是裸眼观看的方式,尤其适合政府引导的公共项目。
这种方式带给观众的沉浸感、现场感无可取代,更适合把老百姓吸引到期望的地方,让文化教育以更感性地方式沉浸式地传播出去。
中广互联:在更广阔的媒体融合应用领域,大爱全息还对拓展哪些领域的应用感兴趣?
孟凡华:大爱全息未来希望主要覆盖的场景有文旅、商业直播和教育。
文旅方面。通过用全息娱乐表演,代替真人表演。
比如,演出中,主要演员驻场表演,非主要演员为数字人。
再比如,在徐霞客所到之处做出的数字人版徐霞客,跟游客合影,将带来文化娱乐旅游的体验性变革。
商业直播方面,全息通讯系统,比目前常见的在线会议系统,更能创造面对面沟通的真实感。
比如,大型企业发布产品的时候,可以将CEO的数字人落地到任何城市,进行全息展示,如同真人在现场。即可以吸引客户,又可以解决差旅成本。
教育方面,全息的应用也有很大潜力。
比如,适合中小学科普进校园,航天员“数字人”全息出现在孩子面前,讲授航天,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另外,职业院校的虚拟仿真和互动,也可以通过全息进行。
以上三方面,是我们主要的发力点。我们会助力融媒体,承担文化和科普方面的引导作用。
中广互联:您觉得,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当下这个时间点上,对大爱全息而言,机遇何在?挑战何在?
孟凡华:机遇在于,通过前几年积极建设和发展,融媒的呈现方式,在县区一级都已经具备了,接下来的课题是,如何结合新的交互方式和理念,更好地服务本地社区、企业和群众。
挑战在于,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挖掘数字经济机会,结合地方特色去落地。
我们认为,展现手段的升级,是大的趋势;一旦交互内容发生变化,原有数字化内容都要重新整理或保留。
照相机出现的时候,会保留图片信息;摄像机出现的时候,会保留视频信息;全息出现后,就要全息呈现信息。
原来通过图片、视频保存过的本地历史文化风光,会用全息方式,重新制作、发展和保存。每次新手段产生的数字内容,都会带来新的增长点。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全新的数字内容生产出来,也会对原有数字内容进行重新制作和保留。
这就如同基础设施建设,会带动需求,拉动投资。通过融媒体手段升级,再次拉动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我们把自己设置在了前景广阔的跑道上。
中广互联:2023年,大爱全息最期望实现的一个突破是什么?
孟凡华:疫情几年中,各方处于相对保守状态。
2023,我们期望走出去,快速推动全息的应用方案落地普及。
对我们而言,如何快速利用放开带来的历史机遇,加深加快与客户的合作,普及更多应用场景,是对我们的考验。
未来,C端和B端我们都会做。两者前景我们都看好。
中广互联:谢谢您接受采访。
孟凡华:谢谢。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