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年营收4.04亿元!绍兴市级媒体融合发展中如何实现“瘦身健体、突出主业”?

导语:近两年,绍兴市级媒体强调“瘦身健体、突出主业”,以机构融合为基础,以人员融合为根本,以内容融合为关键,以管理融合为保障,在三个月内实现绍兴广播电视台和日报社的机构、人员融合,打造了一个市级媒体融合的“绍兴样本”。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朱新梅编辑整理)

 

  近两年,绍兴市级媒体强调“瘦身健体、突出主业”,以机构融合为基础,以人员融合为根本,以内容融合为关键,以管理融合为保障,在三个月内实现绍兴广播电视台和日报社的机构、人员融合,打造了一个市级媒体融合的“绍兴样本”。融合后全新打造的“越牛新闻”客户端上线一年多,用户量从12.6万骤增至420万,位居全省前列;融合第一年即实现了全集团扭亏为盈,2020年实现营收4.04亿元,增长2.5%。2020年,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荣获“2019—2020 全国媒体融合创新典型案例奖”。

  融合贵在“快”,加快体系重建

  绍兴广播电视总台和绍兴日报社的融合只用了3个月时间。融合之前,两机构共签约员工1250人,旗下有4张报纸、3个频道、3个频率、3个网站、3个新闻客户端。媒体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市场萎缩的问题十分突出。两个主要新闻客户端经过多年发展,用户也只有十余万,发展步履维艰,亟需调整发展路径,破局突围。

  2019年4月23日,绍兴市整合原绍兴日报社、原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成立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传媒中心为绍兴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传媒集团为绍兴市政府直属国有文化企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模式。中心(集团)旗下共有十大媒体平台,现有员工1100余人,总资产13亿元。中心(集团)组建后,坚持真融、实融、快融,积极推动机构整合、人员融合和工作磨合,构建全新的六大体系。

  一是组织体系。明确“三个条线、五大中心”整体架构,即行政、采编、经营三条业务线,在采编序列设置调度中心、采集中心、编发中心、新媒中心、技术中心共五个二级采编中心。机构改革后,内设机构由改革前的49个压缩到25个,精简49%。尤其是按照“中央厨房”模式,新建了全媒体供稿的时政要闻部、社会民情部、专题部、地方部等部门,推进一次采集、多元传播。

  二是干部体系。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干部结构,中层职数由改革前的112个核减至75个,中层岗位精简33%。对于年龄原因退出中层岗位的干部,委派担任部门业务指导,继续发挥作用。全面实行部门定岗定编定经费,开展员工双向选聘,其中精简行政岗位35%,增加采编、经营一线岗位员额。

  三是薪酬体系。统一和规范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员工薪酬分配实施办法,明确基本原则、薪酬标准、发放形式等,打破事业企业身份限制,以岗定薪、以绩取酬。考虑到原绍兴日报社、 广电总台员工的薪酬水平差距,对原待遇较高的保持稳定,对原待遇较低的逐年提高、三年并轨,所有员工薪酬体系日常完全统一,年终体现差异。从2019年7月1日开始,新老薪酬制度实现平稳转换,员工反响良好。

  四是制度体系。坚持在媒体融合改革创新中完善制度体系,目前已制定出台采编协同制度、绩效考核意见、财务审批办法、党风廉政建设意见等涉及采编管理、人事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度60多项,初步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五是产业体系。围绕传媒产业链、传媒生态圈全面梳理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瘦身健体、突出主业”的方针,把下属 26家公司清理整并为10家全资子公司。积极拓展会展、文创、旅游、体育等新兴产业,尤其是新组建的会展公司已成为绍兴会展业的“金字招牌”,每年营收超亿元,净利润超千万元。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对经营主体考核逐步从成本控制转变为利润考核,推动下属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

  六是技术体系。坚持技术驱动、技术引领,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心(集团)成立以来,计划总投资14.5亿元建设绍兴传媒新大楼,2021年1月5日已正式开工;投资2260万元采购5G+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实现从数字标清电视转播技术跨越到4K超高清电视转播技术;投资600万元建设数字媒资系统,以云计算和音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历史音视频资料的集中管理和快速利用;积极推进报业印刷厂的整体搬迁改造,更新印刷设备,确保报纸印刷质量和出版安全。

  融合必须“实”,产业经营逆势回暖

  经过两年的努力,绍兴市级媒体一体化融合改革的成效不断显现。

  1.传统媒体健康发展。两年来,中心(集团)旗下报纸发行逆势增长,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稳居浙江省第一,新闻奖项的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目前,《绍兴日报》位列“全国城市日报经营十强”,《绍兴晚报》发行量居浙江省同类城市第一。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市场份额屡创新高,绍兴台稳居全国最有影响力城市台前三,绍兴综合广播蝉联城市电台新闻资讯类前10强。

  2.新型媒体实现跨越。融合改革后全新打造的“越牛新闻”客户端,上线仅一年多用户量从2.6万骤增至420万,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一举进入全省乃至全国新闻客户端前列,荣登“中国媒体客户端最具影响力50 强”。“越牛新闻”2020年度实现营收1360万元,连续两年比上年同比翻一番。

  3.产业经营逆势回暖。依托会展、文创、旅游、体育、户外广告等新兴产业的培育,绍兴传媒集团整体经营逆势回暖。一体化融合改革前,绍兴两家媒体总体每年亏损1500万元至2000万元,融合改革后第一年就实现了全集团扭亏为盈。2020年度,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传媒集团仍然实现营收4.04亿元,增长2.5%,继续实现净盈利。

  4.员工收入普遍提高。实行统一的薪酬制度后,原来收入较低的广电员工收入平均增长20%左右,原来收入较高的报社员工收入平均增长5%左右,传媒员工的改革获得感强、满意度高,一些员工对改革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担忧转向坚定支持。

  三、经验启示

  1.党委政府支持是前提。媒体融合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革之初,绍兴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多次研究传媒中心组建方案。融合过程中,绍兴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市政府通过固定资产置换的方式协调解决了新的绍兴传媒中心大楼14.5亿元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从2020年起,绍兴市政府还设立了每年3000万元的媒体融合专项资金,通过购买服务和专项补助的形式支持市级媒体融合。

  2.真融实融快融是基础。“真融、实融”就是以机构融合为基础,以人员融合为根本,以内容融合为关键,以管理融合为保障,全面实现流程、机制、管理等各环节的融合。“快融”就是一旦确定了方向就快速推进,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阶段性整合工作。融合推进速度快了,反而矛盾问题少了。

  3.把握战略方向是关键。融合改革的成效如何,一个重要衡量因子是新媒体发展的如何。实行媒体融合,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移动优先”战略,打通报、台、网、微、端所有资源,让主力军全面进入主战场,实现从内容编审、全网分发、互动沟通到协同管理、数据分析的一站式管理,努力把新媒体打造为全媒体集团的“第一平台”。

  4.做好人的文章是保障。改革前要稳人心,通过讲清形势、讲清道理、讲清思路、讲清要求,让大家心中有底、心中有数。改革中要融人心,无论是干部选配还是薪酬制度改革,都必须充分考虑原来两家单位的实际,坚持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改革后要聚人心,用事业聚人心、用发展聚人心,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大家发展有目标、工作有干劲。

  在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特别是市级广播电视台和报业的融合中,绍兴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快速完成机构融合、人员融合;重点发力内容融合、产业融合;扎实做好制度融合、管理融合,让融合之路走稳、走实、走出成效。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