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媒也是如此。实践证明,疫情不是传统媒体的“保护伞”或“护身符”,而是加速转型的催化剂或“催命符”。有空就看网络直播,起床就看头条或抖音……让传统媒体不得不正视一个残酷的现实:“看电视的越来越少,看手机的越来越多”……
“移动互联网”不仅是手机上网,是媒介、内容、工具、观念的集合,而且是科学技术、艺术特色、生活方式、经济模式、价值观的时代融合函数,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时代的标记。
“5G、新基建、全媒体融合”是“移动互联网”的新标签,其标志物不仅是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标志物:网络直播。网络直播、网络主播及其短视频是全媒体新业态和新职业的代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大有取代传统电视直播之势。
深刻认识5G对全媒体的影响。
5G是4G、IDC、云计算、互联网等以往技术共同融合创新的结果,也必然带动新的融合创新,新基建就是5G融合创新的结果,云边缘、边缘云、边缘网关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对全媒体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是促进了媒体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形成或呈现;全媒体的生产资料是数据,全媒体的生产力是巨大算力支撑的云平台,全媒体的生产关系是物联网和互联网连接关系所支撑的媒体服务关系。其次,万物皆媒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媒介生态,物联网日益成为全媒体的重要生产者,媒体消费的终端更加多元化。第三,推进了媒体的跨界融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日益成为不同产业共享的基础设施,使全媒体政用、民用、商用成为可能。第四,线上与线下交互融合日益成为全媒体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线上与线下并非替代关系,可以互相补充、交互融合。第五,人工智能日益成为全媒体的标配生产工具,人工智能将实现VR、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融合,能够自动地配字、配文、配音、配说、配景、配演、配剪、配传、配荐、配审……
深刻认识媒体消费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观念和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5G和疫情加速了消费的变革。消费结构已经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型,疫情导致报复性消费的出现。线上消费不断提升,“宅”经济已经成为消费的新常态,不仅是网购,还包括线上教育、线上办公、线上医疗等;也就是说,居家催生了许多新需求,特别是“云”需求,如“云”学习、“云”办公等。
疫情对消费最显著的影响是网络直播,“网红”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对直播电商更是影响深远。首先是对直播电商消费模式影响,以主播为核心的粉丝型消费、场景型消费和情感型消费,将个人魅力、粉丝情感等转化为购买力。其次,互动营销增加信任,主播的导购与互动让直播电商的产品呈现、时间成本、社交属性、购物体验等优势突显。第三,公益性增强,许多基层领导和公益网红走近直播间。第四,营销理论发生变化,即新4C理论,合适的场景(Context)、特定的社群(Community)、有力的内容(Content)、人与人的连接(Connection)。
深刻认识政策的红利。
首先是国家正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网信事业,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全媒体的网络环境越来越好。其次,国家予以大量的政策扶持;2018年4月,中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计划;2020年7月,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风口。第三,国家不断出台产业振兴措施,激发了电商的活力;电商平台不仅缩短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而且是促进市场资源合理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支撑直播电商的信用、支付和物流电子商务体系日趋完善,物流正在由人工转向智能。
深刻认识全媒体“六化”的云生态。
全媒体的生态日益“云化”。首先是网络直播虚拟化,MR、AR、VR技术的应用,数字孪生,全息呈现、主播引导、内容“说话”,即见即所得。其次是社交娱乐短视频化,短视频不仅满足时间碎片化、快速沉浸感、减少阅读障碍和时间成本的需求以及快节奏的社会娱乐方式,而且短视频可以增强用户体验,“人人成为主角”,个人账号即个人电视台。第三是在线办公远程协作化,如钉钉、百度如流、企业微信、华为WeLink、zoom等应用日益普及。第四是在线教育常态化,包括网络虚拟教室和大量的泛科技视频。第五是本地生活到家化,基于O2O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对接;并分为实物到家和服务到家。第六是远程医疗智能化,医疗物联网和远程医疗已经为用户所接受。
深刻认识全媒体的直播创新。
首先是从产经新视角,看待全媒体产业链条新格局;打赏或下单已经成为一种表达喜欢主播一种方式;“直播+电商”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直播内容,“直播+”作为新兴商务理念并日益产业化;直播回归工具属性,逐渐成为流量增长和保留的一种手段。其次,从民生新期待,看待全媒体就业创业新机遇;网络直播不仅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促进媒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开拓了新的市场。第三,从重组新生态,看待用户生产生活新方式;不仅生产和生活日益互联网平台化,而且不同的产品会吸引不同类型的人群,甚至可能形成其独有的文化。
“网络直播”,对多数各级广电融媒体而言,尽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但不仅是必须进入的舆论阵地,更是必须运用的传播工具。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地开个头,旨在邀约同仁共同讨论,所陈述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批判和质疑。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