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小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组织形式再造
·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大融合”:为“千行百业”的“媒介化”提供支持
·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小融合”为“大融合”服务: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
当下,广播电台、电视台,正在有意识地去为“千行百业”的“媒介化”提供支持。在这条“大融合”之路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小融合”也处于“现在进行时”。本篇就河北广电近期的一则新闻来谈谈。
3月25日,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召开首批工作室总结表彰暨第二批工作室授牌大会。此间,10家新工作室集体亮相。
河北台试行工作室制度始于2019年10月,第一批组建的工作室有11家。此次,河北台工作室改革将从试点探索向深化拓展迈进。
在上周的每周观察文章《台与网的“大融合”与“小融合”》中提出问题,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笔者的认识是,
前者是发展方向,后者是重要手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阶段,要建设的“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兼具“小融合”和“大融合”两大特征。
“小融合”是媒体组织内部和媒体组织之间的布局再造。
河北广播电视台建立的“工作室制度”,就是有利于媒体深度融合的组织布局再造。
官方消息显示,第二批工作室“除2家主要聚焦优质内容创作生产的工作室外,其他8家工作室主要围绕美食、汽车、商演、新媒体、政务商务、县域经济等组织经营、开发产业”。
第二批工作室中有若干以人名来命名,将“人”的擅长作为核心集中资源做事。比如,“万建平导演工作室”,以拍摄宣传纪录片、宣传片为主业;“刘正其工作室”着力于策划制作精品纪录片、主题专题片等。
中广互联3月初独家文章《【融媒2.0】广电机构相继成立工作室,媒体深度融合又添新思路!》中,对广电网络和电台电视台相继成立工作室进行深度观察。其中谈到的典型包括,
“2018年以来湖南卫视已先后对12个节目团队实施了工作室制”;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广东广播电视台均已成立了11家工作室,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纪录片中心已经形成了13个工作室为核心的生产机制”。
河北台此次官方新闻显示,自2019年10月组建工作室,一年多时间,“培育出2家创收超千万的工作室,4家利润超200万的工作室”。
此次宣布成立的第二批工作室中,“乡村振兴工作室”的运营方向是“开发乡镇政企资源,探索产业化运营”;“汽车音乐工作室”的运营方向是“通过节目影响力,挖掘汽车市场资源,探索融媒转型”。
前者,是为乡镇振兴发展助力;后者是切入“汽车”这个典型细分市场,来挖掘商业资源。
这些都是具备典型的“大融合”特征——为“千行百业”的“媒介化”提供支持。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
河北台、广东台、上海台等电视台的工作室制度,就是媒体组织进行自身布局再造,来实现“小融合”为“大融合”服务——这可以理解成为“千行百业”的“媒介化”提供支持,也可以理解为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
媒体深度融合之路的探索,正处于现在进行时。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