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一般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要想盖起万丈高楼,必须要有坚固的地基,这是基本常识。上海金茂凯悦大厦是上海最高的建筑,仅地下就有三层,局部四层。衡量地基主要是三点:一是强度,也就是地基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二是抗变形,地基的沉降量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不同部位的地基沉降差不能太大,否则建筑物上部会产生开裂变形;三是稳定,即地基要有防止产生倾覆、失稳方面的能力。要想有牢固的地基,对地基的岩石或土层要求是不会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过大。
承重墙是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非承重墙是指不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只起到把一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隔开的作用,在工程图上为中空墙体,有没有这堵墙对建筑结构没什么大的影响。2016年4月11日下午,上海松江区西霞路61号一幢三层居民楼发生倒塌,导致一对母子受伤;相关部门初步判断事故原因系无资质装修,破坏房屋“承重墙”结构所致。
对有线网络而言,网络就是地基,有线各类多业务或增值业务的梦想是大楼。也就是说,有线要想实现的自己梦想,盖起抵御强烈地震和台风的大厦,必须有坚实的地基;即网络基础。过去,有线盖几间平房就是可以做生意,混口饭吃。现在必须盖起智能化的大楼,集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大楼才有生意。因此对“地基”的要求,不仅是光纤、电缆,还包括智能的网络设备、业务承载的平台,甚至是云平台,各类服务系统的配套设施。也就是,过去在模拟电视时代,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就可以盖楼;在数字电视时代,需要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平整土地)才可以盖楼;在后电视时代或互联网时代,需要七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才允许有线盖楼。换句话说,现在有线面对未来或转型的地基或网络,不仅要支持点到多点(广播或目前以点播为主的交互电视)、而且要支持点到点、多点到点和多点到多点。双向交互、云平台、运营支撑系统(含大数据、客服系统)、综合网管、互联网接入、多终端、多媒体通讯和基础用户数就是有线现代网络盖楼的七通一平。
有线的承重墙就是基础电视业务;有线除需加强地基外,还必须加固承重墙。有线的承重墙不牢固,无法通过加层或装修盖起有线的“金茂凯悦”。有线的承重墙有很大的潜力,只要科学地加固,就可以满足加层和各种装修的要求。首先是广播,后电视时代的广播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基于交互的回看,使得百姓有选择权和控制权,回看是把“社会黄金时段还给百姓自己定义属于个人的或个性化的黄金时段”,目前的技术在传统的广播与回看之间的延时均在一秒以内,也就是说,后电视时代的广播就是回看;第二个特征就是高清,标清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后电视时代电视的基本品质要求就是高清,而且是42寸以上的大屏幕(高清导致42寸以下电视机停产,因为42寸以下的电视机肉眼根本区分不了高清和标清;未来的4K将导致56寸以下的电视机停产)。面对以高清回看为特征的后电视时代的新广播,有线应该减少、甚至停掉传统的标清广播,全部传统广播回看化(既包括标清频道,也包括高清频道);也就是说,有些传统频道只有回看,没有广播;不仅可以腾出或节省大量的频率资源,而且更能满足百姓的需求,加强有线的承重墙。
其次是推荐。许多有线把推荐和展示的顺序或概念搞反了或混淆了,甚至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或区分。电视的首页面是以推荐为主,不是以展示为主。理论上,百姓只要选择了推荐的内容,点击播出后会自然展示。在推荐上,许多同仁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文字推荐为主?还是图片或图形或图标为主?大家可以调查一下,更简单的方法是问问自己,在选择电视内容或栏目是看文字?还是看图形?实证会告诉大家,主要是文字!许多有线不仅不突出文字,反而用图形、图片和图标去干扰文字。第二个误区,一说到“推荐”,大家老是想到大数据的关联推荐,似乎只有通过大数据、收视行为分析才能做到推荐;其实,最基本的推荐是通过布局、分类、排序来完成的;例如,传统广播通过分类为CCTV广播、本地广播、各地卫视广播、专业频道等就可以达到引导和推荐的效果。目前的回看不仅可以按照时间回看,还可以按照节目回看、热门推荐回看、用户收视行为推荐回看。再次强调或提醒同仁们,首页的目标是做好推荐,不仅是方便用户查找,而且要求让用户查找的成本最低。以汉语拼音输入法为主搜索,不仅是用户高成本的推荐,而且有35%以上人根本不会汉语拼音或不适应汉语拼音,因此,不是推荐的主流。
第三,巩固有线承重墙的方法是内容重构或重组。每天通过广播下传到各网络公司的新节目至少有420个小时,都被各地网络公司浪费或丢弃了;更可恨又可笑的是,一方面自己在浪费节目,一方面在大喊“没有内容”。把各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的6:30~7:30播出的节目拆条重组,足可以开设内容丰富的《新闻纵览》;把7:30~9:30播出的节目重组,可以开设更符合百姓要求的《真的是“连续”剧》;把9:30~10:30播出的节目重组,《综艺荟萃》不要太迷人。420小时节目,足可以让有线重构各类专题,如《健康宝典》、《出国大全》、《考试最后一分钟》、《体育精选》……。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双向网络是基础的基础;还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只有用户终端开通双向、并使用了双向交互应用才能称之为完成了双向网络这个基础;也就是说,不仅网络是双向,而且用户终端(包括机顶盒)是交互终端,并提供交互应用的服务;否则就是,地基不错,承重墙太烂。
只有强基固本才能大发展大繁荣,这不仅是太简单的道理,而且也是太普通的常识了。过去,形容有线的是“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讨饭的,仔细一看是干有线的”;现在有线人员素质都很高,大学毕业是基本门槛,硕士生比比皆是,博士生也算不上稀罕物,该是改变有线形象的时候了。如果“强基固本”这点常识都不懂,尽管有线现在统一工服,甚至西装革履,形象是改变了,但还是没文化,小学没毕业,只是逃难的或讨饭的捡到个文凭、拾到件新西服而已。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