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媒体在转型,作为学者,我也在转型”;
·“今年以来,大传媒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件,大多都与虚拟技术的应用有关”;
·“各级电视媒体要依靠自身获取的稀缺性资源,向外部产业拓展”;
·“媒体融合面临的根本问题,是重建用户连接,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我想,元宇宙可以‘重造’一张全新的‘饼’”;
·“国有媒体特别需要建立容错机制和鼓励创新的文化”。
4月26日,中广互联连线传媒经济学者郭全中教授,就当前传媒业发展中的元宇宙机会、电视媒体的“大产业”思路,媒体深度融合的“深水区”究竟是什么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
图为: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
郭全中表示,“当前经济社会逐渐走向以互联网为底层架构的方向。在此过程中,媒体在转型,作为学者,我也在转型”。
郭全中认为,元宇宙可以把不同行业连接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把饼做大”,可以“重造”一张全新的“饼”。
他谈到,“媒体融合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重建用户连接,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国有媒体特别需要建立容错机制和鼓励创新的文化”。他说,“永远不犯错的人,从长期视角来看,就是企业转型机会错失的‘罪人’”。
中广互联:郭全中,您好。您现在的身份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请问,您在中央民族大学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在2022年您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郭全中:当前,整个经济社会逐渐走向以互联网为底层架构的方向。在此过程中,媒体在转型,作为学者,我也在转型。
我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方面:讲课,带研究生,做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与治理两方面。
中广互联:2022年刚刚过去的4个月中,有哪个传媒业相关事件,给您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为什么?您可否就此谈谈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以及对这个领域在2022年走向的看法?
郭全中:今年以来,大传媒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件,大多都与虚拟技术的应用有关。
第一,年初腾讯收购VR硬件公司黑鲨科技。第二,2022年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了XR、全息扫描等技术的应用;第三,冬奥和冬残奥期间,总台新增AI手语虚拟主播进行赛事手语直播。
虚拟技术的使用,让人有元宇宙的观感。AR、VR、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大传媒业影响深远。
从大传媒业来看,互联网企业目前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巨头都在向元宇宙布局。2021年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就是Facebook改名Meta。
我们观察到,互联网企业市值在大幅度缩水,互联网企业增速放缓。经历高速发展之后,互联网企业面临着包括政策环境在内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估值逻辑,发展逻辑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趋严,反垄断是重要的政策之一。
互联网企业在经历一个巨变的过程中。
中广互联:我注意到,您在《电视研究》2022年1月刊发表文章《电视媒体的“大产业”思路与策略探讨》。您谈到电视媒体过于依赖广告的模式面临瓶颈,提出电视媒体的“大产业”思路。您可否在这里跟我们分享一下,“大产业”思路的依据、具体构想和落实的路径设计?在您看来,这个思路是否对各级电视媒体都具有普适性?
郭全中:电视媒体的“大产业”思路的背景是,传统电视业的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已经坍塌掉了。单纯依赖广告,难以为继。
在此情况下,各级电视媒体要依靠自身获取的稀缺性资源,向外部产业拓展。
由此,我提出“大产业”思路。
具体的构想是,各级电视媒体通过政策性的制度优势,获取稀缺资源,再通过市场化手段变现。
具体落地的措施包括建立产业园区、做直播电商、智慧政务,智慧城市运营等。
这个思路,我认为对各级电视媒体来说,从基本原理来说是具备普适性的。当然会根据自身情况,做调整。这是“术”的层面。在“道”的层次上,是一样的。
谈到“大产业”思路,更大的视野是指媒体经营的思路。电视的“大产业”思路,实际是包含在媒体融合的“大融合”之中的。
谈到典型机构,我看到总台、湖南卫视、浙江广电等都在做一些尝试。很多机构都在积极突破依赖广告的模式,差别只在于突破成效不同,步伐不同。
中广互联:2020年9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迄今已经过去一年半。据您的观察,各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进展?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机构或者案例可以做些分享?
郭全中:这一年半以来,我认为各级媒体在现代传播能力构建上,在全渠道传播力构建上,有大幅度提升。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探索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比如在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上,南方报业的“网红”记者工作室切实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电视领域,尤其是总台,亮点颇多。
中广互联:您怎么理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郭全中:这是说明,媒体融合的改革要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解决重大的难点问题。
中广互联:您认为“深水区”是什么?还有哪些重大课题亟需解决?
郭全中:我认为,“深水区”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人才队伍的建设。
媒体融合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重建用户连接,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如果从媒体生存来讲,就是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中广互联:所谓体制机制的改革,人才队伍的建设都是手段,目的是跟用户重新建立连接,进而有机会重建商业模式。可以这么理解吗?
郭全中:是的。媒体深度融合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从传播角度,要建设现代传播能力。
第二,从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角度,要重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二者共同聚焦在重建用户连接。你有足够规模用户,有紧密连接,以上两点的达成都是水到渠成的。
如果没有庞大规模用户连接,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至于,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都是内部改革。
中广互联:您谈到了最根本的问题——各级媒体机构,要去跟用户重建连接,并且要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在此基础上去重构自己的商业模式,这样才能走得深,走得远。
郭全中:是的,这样才能真正地转型。
中广互联:您可以分享一些典型的机构或者案例吗?
郭全中:我注意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财经全媒体、封面新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齐鲁晚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电视媒体方面,总台做得不错。湖南芒果TV也做得比较好,我写过案例。
中广互联: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是什么?
郭全中:我想是这些机构在现代传播能力和商业模式探索这两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中广互联:您在《新闻爱好者》杂志2021年第11期发表文章谈NFT及其未来。您谈到,“元宇宙会是NFT的真正未来”。在您的研究中,您认为NFT,乃至元宇宙,对于我国传媒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是什么?
郭全中:元宇宙要经历三个阶段:云游戏,数字孪生,虚实共生。
游戏业本身就是大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游戏会给传媒业带来全新市场,新的技术体验和应用场景会带来新的爆发点。
尤其可以把一些最新技术利用到实体数字化转型方面,这会带来很多增量空间。腾讯2021年数实经济收入超过游戏收入。
元宇宙给各行各业带来机遇,挑战也大。技术变化更快,参与者更多,如果能力不足,可能就被抛在后面了。
中广互联:是否可以理解,您觉得元宇宙给传媒业带来的是“把饼做大”的机遇?
郭全中:元宇宙可以把不同行业连接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把饼做大”。我想,元宇宙可以“重造”一个全新的“饼”。
中广互联:我理解了,您认为元宇宙给传媒业带来的是更多维的机会,而不是平面的机会。在近2-3年内,您认为元宇宙对于媒体深度融合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可见影响?
郭全中:元宇宙带来的是时代的变革。就近两年传媒业来讲,第一,虚拟数字人会在传媒业更多应用。目前的虚拟主播还只是虚拟数字人应用的初级阶段。第二,数字藏品NFT,有一些广电机构开始涉足数字藏品。
核心是要参与到什么环节,什么深度。如果只是跟风做,红利拿不到多少。布局深入,拿到的红利会更多。
中广互联:是否可以理解,在这条路上前面没有既定路径,也允许做一些尝试,付出一些试错成本?
郭全中:任何新探索,一定要付出成本,一定要有容错机制,去鼓励创新。
国有媒体特别需要建立容错机制和鼓励创新的文化。
中广互联:这也涉及体制机制的建设。有了体制机制的支持,才有人敢于尝试,以及知道什么时候止损等等。
郭全中:对国有单位来讲,核心是要建立体制机制去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否则,就是死水一潭。永远不犯错的人,从长期视角来看,就是企业转型机会错失的“罪人”。
中广互联:谢谢您接受采访。
郭全中:谢谢。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