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争鸣】广电人,我们暂时忘却掉户的痛,跳出井底,看看世界的变化!

导语:我觉得去看CES有两大好处,一是通过展览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两年电视行业这么难过;二是感受一下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普及后几乎所有行业被颠覆的预期。

去美国消费电子展CES疗下伤

  经历了备受打击的2017年,有线电视的捍卫者们如果可以从掉户的痛楚中暂时复苏过来,就应该抓紧时间去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消费电子展CES看看。我觉得去看CES有两大好处,一是通过展览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两年电视行业这么难过;二是感受一下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普及后几乎所有行业被颠覆的预期。或许这种更大层面的压迫感,会让你忘记身上这些划痕小伤的痛。

  即使不能让你一下找到解放自己的出路,也至少可以麻醉一下自己,受难的绝不只是一个广电行业。

没有新的视频技术突破

  有两年没有去看CES了。记得2015年去看CES,热点是4K、VR和可穿戴健康电子,视频技术的更新仍是CES的主题。但2018年1月的CES,你很难看到革命性突破性的视频技术变革,8K分辨率超高清展示仍显得华而不实,可卷曲折叠的柔性屏幕似乎并没有发掘出有价值的应用场景,VR的展示不少但似乎甚至没有超过2014年OCULUS被FACEBOOK收购时的效果。如果非要发掘一项有潜力的视频产品,那就是人脸识别等图像检测技术有一些亮点。

  国内的几大家电厂商悉数亮相,展示的依然以电视为主体,但是除了更大、更薄以外,真的有些乏善可陈。其实回想过去几年的CCBN,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都没有太多的新东西,参展的人也都是一群老面孔,早就显得后劲不足。

  也许广播电视技术甚至基于互联网的视频技术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的技术台阶上,很难再有大的突破,或者说现有技术已经满足用户的需求了,没有强劲的新技术开发动力了。一个没有新技术驱动的行业,业内企业该如何展开竞争呢?似乎只有把注意力都放在版权、内容、IP、明星、创意这些非技术层面。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象级电视剧的单集采购成本从五年前的100万直线上升到了现在的1300万,不难理解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家互联网视频企业直到刚过去的2017年仍旧亏损总额高达200亿,因为他们也陷入到了惨烈的技术同质化竞争—内容制作与采购大战。基于互联网的视频用户毫无忠诚性可言,因此,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平台敢少买一些高成本的版权节目来减少一些经营亏损,因为用户会加倍的向竞争对手流失。

  想到这里,不禁像阿Q一样感慨:“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人工智能(AI)成为2018 CES的主标识

  与视频技术的乏善可陈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本届CES上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展示。从无人机到家用机器人,从可以打兵乓球的工程机器人到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尽管AI技术仍旧显得有些青涩,但如此多的全球技术精英正在不遗余力的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新能源、5G通讯网、语音与视频识别、自动化操控机械技术组合集成迅速逼近并很快超越人类的极限能力。

  不知道应该为此欢呼还是感到阵阵寒意!我们深知机器替代人类工作的进程已经开始了。我们在大城市停车场进出时已经完全实现了无人自动车牌识别和扣款,很快高速公路也不再需要收银员;接着就是无人超市的诞生,取消了店员的生存空间;酒吧的服务员变成机器人也就罢了,上周在美国居然开业了触摸屏自助选单支付,机械臂自动调鸡尾酒的酒吧;京东的“亚洲一号仓”基本完全是不需要人干预的自动化流水线操作,而无人机的测试是否会最终取代了数万名京东快递员的岗位呢?是否未来的战争不需要士兵,只是国家无人机技术之间的比拼呢?制造业的工业4.0、无人工厂已经大踏步实施中了,而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成熟和普及,会完全改变能源结构和社会分工。即使在医学领域,随着健康物联网采集数据的能力提升,人类基因改造技术的进步和医学诊疗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疾病机器诊断能力的提升,医生做医学判断和开处方这样的环节都有可能被机器取代,更不用说精密的微创、腔镜手术了。

  互联网时代开始以来,新的业态、商业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出现,像刹车坏掉的失控车辆,不断地颠覆、重写、取代甚至消除了既有的业务流程,把很多风牛马不相及的行业强行拉近了,形成了大规模的跨界渗透和竞争。从这个层面来看,目前有线电视行业面临的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竞争真的还算小儿科。我们与其忧虑有线电视还能撑住几年的光阴,不如忧虑一下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除了从事体育竞技唱歌跳舞画画写小说演戏教书或者当公务员经常参加辩论之外,还能不能找到一份目前常见的本份工作,比如:农民、工人、司机、快递员、收银员、商铺店员、厨师、打字员、翻译、导游、保安、护林员、消防员、医生?

  倒过来想,如果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在AI时代到来的时候,研究人类行为秩序的重大变革,那是不是可以轻易地降维思考一下,在IPTV和互联网电视冲击有线电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出一些小小的有效的工作重组和应对?有线电视人的思维是否可以捕捉一下世界搏动的节奏,跳出一亩三分地来发觉更大的决策和重组空间?

  想到这里,我感觉像个青蛙,不知觉之间从井底跳了出来,望着无边的变幻中的星空,深吸一口气,从此不再忧虑了那些总想跳进井里抢食的其他爬虫了。反正整天忧虑也是于事无补的。

打智能家居牌的家电巨头们

  智能家居“叫好不叫座”的状况已延续多年,可如今人工智能叠加物联网后,商业化的最终突破似乎看到了曙光。从三星、LG、索尼到海尔、海信、TCL、创维、长虹、康佳、苏宁等中外企业都在积极推进,究竟有哪些有现实市场意义呢?

  以我个人的视角来看,类似于自动窗帘、自动开启的电饭煲、可以上网的冰箱之类产品似乎还有些不接地气。但是,如果我们不去严格区分家用电器与电子设备和智能家居之间的界限,家庭安全报警和监控系统、智能门锁、新风系统、净化水系统、厨房垃圾处理系统还有各种各样的融入互联网的琳琅满目的厨电厨具都已经处于高速增长的市场区间里。由于这些产品、系统需要安装甚至涉及弱电软装修环节,因此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有线电视运营商提高收入、扩大用户服务范围来锁定用户的有效途径。今天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如果还认为我们只适合卖不到10%毛利的电视产品,那就抓紧跳到井外来,参加些CCBN、ICTC以外的展会。你会发现,有线电视的一线员工真的很适合销售与安装维护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产业的当红明星是智能音箱,其中枢是后端的语音交互生态。比如Amazon的Alexa,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百度的DuerOS和阿里的AliGenie等。这些很有可能是未来家庭智能化的未来,但如果你试用过亚马逊的ECHO或者小米的音箱后,估计也会同意我的看法,他们离我们的现实仍有一些距离。

丰田转型的启示--开放式平台

  拉斯维加斯的会展中心北馆,今年完全变成了汽车展,所有的顶级汽车公司聚集于此。严格的说,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电动汽车展。眼前汽车行业的电动化与互联网化,让我想起了MTK山寨手机时代,也想起了GOOGLE的安卓系统推出了手机行业出现的新一轮的洗牌。今天中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华为、VIVO、OPPO还有小米,在那次洗牌之前几乎没有出现在你的视野里吧?你又如何确信宝马或者通用不会步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的后尘?这是不是给处于悬崖边缘的有线电视人一点启示,行业环境的变化并非一定导致传统企业崩盘,但如果你坚持不变而不能与时俱进,崩盘的到来可能比你想像的还要快。

  今天,依然是谷歌的ANDROID PLAY和苹果的CAR PLAY,可以基于4G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车辆远程启动、车辆远程监控或车内气候远程控制等功能;如果是电动车,还可以远程控制充电设置。这些平台能力大大降低了像贾跃亭的法拉第这样新进入汽车领域的开发门槛。而汽车的电动化消除了通用福特这样的传统车商用一百年积累下来的复杂的柴油汽油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技术壁垒。于是,“山寨们”破门而入了。这些“汽车外行”包括像百度、乐视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包括创维、康佳这样具备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家电公司,有比亚迪或者银隆这样从电池行业延展过来,也有博世、戴森这样从电器、电机领域转型过来的。戴森?你想的没错,就是你家便携式吸尘器哪个品牌,戴森这次也推出原型电动汽车啦!

  这其中,丰田给了我最大的观念冲击。

  一月八日,丰田公司在CES开了发布会,丰田章男先生宣布丰田“不再是汽车厂”,而是一家“移动出行公司”,宣布丰田的竞争对手是谷歌、苹果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丰田推出了一款E-PALETTE概念车平台,将电池驱动、车辆控制、行驶、状态监控、位置与行车信息、动态管理、传感器、摄像头、自动驾驶系统等所有汽车软硬件基本功能形成API,对外开放所有接口允许第三方公司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应用软件,随意变身物流、快递、野营、小型移动超市、临时酒店、穿梭巴士、移动餐厅、共乘服务等等用途的车辆。丰田为这款车搭建了行业联盟,包括亚马逊、滴滴出行、必胜客、UBER等等已经加入其中。

  真心羡慕丰田这样的行业大腕,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可以启动转型升级计划,革自己的命。不过推进移动出行计划,难免会影响汽车直接销售的业务。丰田究竟能否过这个大企业转型难关,还需要拭目以待。

小思考

  有线电视行业也喊了多年的平台化,不过只是拿出了一点交互用户的部分增值业务,吸引了一些本来就没有收入规模的小开发服务商,是弱弱联合,效果非常有限。为什么不能高举高打吸引一些行业巨头形成联盟合作呢?究其原因,是整合提供的平台资源不够有吸引力,再进一步说,是没有看清楚有线电视二十年留下的核心资源到底是什么,更没有有效的培训、改造、包装形成可信的合作资源。

  有线电视经过一年的讨论,基本形成了两大发展脉络,一是向政府要政策、要信息化项目,二是围绕用户生活需求拓展新的业务产品、做行业战略重组。CES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向标,无疑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不能再拘泥于一个技术增长缓慢而且出现明显的跨界替代风险的产业里,有时间来感受一下世界信息化发展的脉搏跳动,也许你心里的那堵墙就自然倒下了。

【责任编辑: 浦梦月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