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沙龙】广电平台是块沃土 拆掉围墙共建产业生态

导语:广电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业务突破模式,我们是不是需要建设云平台?不能为了建云而建云,还要从业务角度考虑。

  2月22日,中广互联第二期沙龙如期举行。2017年中广互联将每月举办一期不同主题的沙龙,本期沙龙主题为《TV零距离·玩转广电云业务》。这个话题吸引了石家庄广电、歌华有线、阿里云、歌华云、视博云、龙腾云、茁壮、捷成世纪、七牛云、用友广信、东方网络等朋友参与。话题讨论依旧保持小沙龙,大实话的风格,给广电云建设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在上一篇《别捏手里了,开放平台,是有线唯一未来,没有之一!》这篇沙龙报道中,主要呈现了呼吁有线网络开放平台的讨论,本文主要介绍广电如何建立自己良性的云生态环境,阿里云的发展轨迹,是否可以拿来作为广电云发展的参考? 

他山之石

阿里云段永华

  中国目前的云市场,阿里云几乎占了50%的市场份额,三到五年后,市场份额有望超过80%,也就是中国所有做云的厂商加起来,市场份额也不及阿里云。

  大家都知道阿里是做电商起家,并非一家传统做云的企业,他涉及云完全是由于自身业务的驱动,他的业务模式,业务需求已经到了不得不做一朵云的地步,用原有的技术已经不支撑。

  阿里2009年以5.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万网,阿里云刚上线时候,只有10多个服务,基本是IaaS (基础架构层)的服务,集中在计算、存储相关业务;后来,阿里云逐渐增加了PaaS (平台层)的业务,比如与视频点播相关的推流、拉流、转码、CDN之类的服务;现在阿里云平台已经拥有90多项产品在售卖,涵盖了基础的云计算、办公、视频、游戏的基础服务,这些产品以几何的速度逐年增加,阿里云在PaaS (平台层)的积累会越来越丰富。这些服务产品都不是阿里自己开发的,但他们都部署在阿里云上。阿里云目前也同时在做云市场,这些应用也是合作伙伴开发,再逐步上到阿里云,这些SaaS (软件服务层)化的应用,慢慢也会形成规模。阿里云的重心也在从IaaS为主的服务,逐步往PaaS、SaaS转变。

  阿里云的线上销售,更多的是在扶持我们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壮大了,自然对阿里云的需求就更大,我们的业务也就扩大了,这是一个互生互荣的过程,这是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

广电云如何形成自己的产业生态

中广格兰曾会明:

  有线运营商经历十多年的数字转换,增值业务在财务报表里并没占到多少,自己主导运营的增值业务并没有赚到钱,已经十几年了,不用再试了。我搭台,你唱戏,平台是提供业务支撑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广电云形成自己的产业生态,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共享我的服务,共享我的用户,共享我的网络,共享我们终端,像阿里云那样,形成一个产业生态环境?如何让有线运营商越来越有共识,认识到平台开放,平台化运营是唯一的未来?二、你的平台要开放什么样的平台能力,才能吸引别人到你的田里种地?大家基于你的平台,能开发出什么样的应用?

  单独从一个省网来讲,他的平台能力,包括用户规模、终端规模是有限的,将来也必然会涉及到全国统一平台,但是把各省网一个一个小的能力平台做起来,联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大的更有效的平台。如果某个省做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在决策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和风险时,其他省会跟进很快。

阿里云段永华

  广电现在搞的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广电业务的着眼点,这个业务场景和云是紧密相关的,当广电面向一个城市或一个城市群,会用到云的一些特性及大数据、管理、计算、服务等能力。

  阿里云目前和很多地方广电也在合作建设云平台。例如阿里与吉视传媒的合作模式。吉视传媒买阿里云的产品,然后在自己的平台里搭建一个小的阿里云,在本地向用户、政府机构、社会企业开放,提供云计算服务。这种合作模式,第一,吉视传媒用到了最先进的云技术和能力;第二,它的技术平台跟云平台厂商的技术是同步的,阿里云每半年会为吉视传媒做一次升级服务,保证它的技术是最新的。第三,它能打通云上云下,在阿里云上,有超过100多个大型企业,使用混合云的模式构建它的业务环境。一方面它的数据和应用可以在自己机房或运营商的机房,另一方面,它会通过专线连到阿里云上,阿里云作为互联网出口,作为一个公共的计算资源池来使用,未来阿里会和各地广电运营商开展类似这种合作。

换个思路想问题

石家庄广电:

  现在广电的用户群主要是老人和儿童,怎么把主流消费人群,也就是年青人吸引到我们的平台上来,广电要做哪些业务突破?现在移动端已经是主要消费终端,广电云平台怎么样把这种消费引到大屏?

阿里宋启华

宋启华(左)

  广电这张网多好啊,有几亿用户,而且可以采集到每个用户在机顶盒上的各种操作习惯,但是电信永远采集不到用户在手机上的操作行为,用户看了哪个APP,在12306订了几张火车票,这根电信无关。但是用户在电视上看了什么频道,在哪个时段看了什么节目,有非常详细的数据,怎么挖掘这些数据,研究用户的行为,找到适合用户的应用,就是广电的财富。

  大家追剧、看大片,还是会选择电视大屏,比如订票这些应用,可能会喜欢在手机上完成,手机和大屏,干的不是一样的事,操作方式不一样。

  目前IPTV挤压了有线的用户,但我周围所有看IPTV的人,都觉得IPTV有问题,其实现在的IPTV,它除了TV,也没有其他的应用,和有线目前的境况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移动端。我不相信广电再建一张移动网就能扭转广电的颓势,再建一张移动网又增加技术和设施投入,这些投入啥时能赚回来不好说,然后又陷入一个大的恶性循环。

阿里段永华

  云计算能力和云应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从云计算能力来讲,省钱就是赚钱,如果建很多IDC,买了好多服务器,却没有用起来,就没有办法提赚钱。反之,不管是租还是买成熟的技术,都利用起来了,那在这方面省掉的钱,就是赚到的钱。

  广电真正能赚钱的地方在哪儿呢?其实在于云应用,有线运营商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有2亿用户,有用户历史积存下来的大数据,基于这些开发创新型业务,这些云应用是可以赚钱的。但是云计算本身,如果广电指望这个来赚钱,很难。因为不管是阿里云还是亚马逊云,都是需要有规模化、持续的高端人才投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也是他们成功的本质。如果各地广电运营商也要自己做一个很牛逼的云平台,拿他来赚钱,这个想法一开始就是错的,投入越多,亏的越多。在云计算能力方面,省钱就是赚钱,应该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应用的运营上,最终从用户那里赚到更多的钱,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龙腾云曾光

  有线主要用户是老人和小孩,其实这是优势,怎么发挥优势,我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青岛海边有很多房产,相关单位要做一个智慧医疗的业务引入到这些家庭里去,找电信,因为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找到广电,广电说不行,给钱也不行,因为我们没有这个业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厂商愿意给钱,但是这个钱挣不到。

  并不是说老人和小孩就不是好客户,要看我们是顺应需求,还是对抗需求,如果顺应需求,虽然赚钱赚的苦点,但是能赚到钱,如果对抗需求,天天琢磨着怎么把手机往大屏上连,这事儿太难了,因为咱们是1个人在对抗1亿人,从这个角度,云平台就可以帮我们把底层能力干好,当机会来时,我们就可以变幻身形,可以很快的适应需求,实现快速部署,某种意义上老人和小孩是最大的花钱群体,起码不会跟你讨价还价。广电有很多优势,如果底层能力强了,再把头脑开放了,赚钱的机会非常的多。

沙龙观点精粹

  1、广电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业务突破模式,我们是不是需要建设云平台?不能为了建云而建云,还要从业务角度考虑。

  2、以前有线网络的规划非常清晰,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但近两年有线网络有点不知道干嘛,内忧外患 ,压力巨大,要发展,要挣钱,希望用云平台这样的技术手段做支撑,提供一种高效的服务,是从业务突破倒推的思路。

  3、现在各地广电的一把手,其实一半跨在企业里,一半跨在官员上,真正上马一个项目,要考虑它的风险和资金投入,谁也不愿意捅娄子,他真正能放开多少,要靠底层厂商去配合,给他们灌输一些概念,倒推上去。

  4、我们这些厂商要配合起来,提供更好的计算能力,结合应用产品的能力,再结合运营商的通道,把这些聚合在一起,使每个人可以干自己的事,把运营商养起来,用户也满意,所有厂商也比较合适,把这个市场打的很大,把广电云的生态做起来。

  5、如果广电运营商要自己做个很牛逼云平台,并且拿他来赚钱,这个想法一开始就是错的。投入越多,亏的越多,在云计算能力方面,省钱就是赚钱。

【责任编辑: 魏书勤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