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重庆广电宽带用户突破百万背后的逻辑

导语:重庆的同仁们通过辛苦付出,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的融合媒体平台成功逆袭电信,宽带用户量两年内从10万发展到了100万。那么重庆成功背后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呢?

  广电又一个新的模式要出炉了?

  近日,广电圈里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重庆广电的网络宽带用户突破百万量级的事了。一句话概况此事就是,重庆的同仁们通过辛苦付出,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的融合媒体平台成功逆袭电信,宽带用户量两年内从10万发展到了100万。

  广电行业数十年的发展中,产生过“青岛模式”、“云南模式”等诸多各地纷纷效仿的示范性模式。在各地电视台、网络公司都在尝试运用云计算,实现媒体融合,促进业务拓展的今天,重庆广电的做法成为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那么重庆成功背后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呢?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

  云计算并非是新鲜事物。在2015年上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之后,云计算这个词突然间红遍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广电行业也不例外。

  2015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发布了《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实现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

  而近期,广电总局最新公布的广播影视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思路和目标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全面实际广播电视数字化,大幅增强广电融合媒体制播能力,全面提升广电融合媒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融合媒体安全保障能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CCBN2016主题报告会上也明确指出,“融合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融合发展的机遇不容错失。”田进表示,推动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从“相加”升级到“相融”,实现传统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推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必须找准着力点,打好组合拳,着力实施深度融合战略,打造“新视听”。

  CCBN主题报告会作为行业风向标,多年来一直引领广电行业的发展。田进的讲话,无疑更加明确了以媒体融合为主线的行业转型升级,将会贯穿2016年全年。

  广电云新标准:三云互动

  经历了台网分离、制播分离、双向化改造,一省一网等多轮变革的广电,业务系统的IT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传统业务系统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传统媒体有独立的采编播体系,新媒体也有独立的采编播体系,无论是技术系统还是媒体内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都是独立的,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制约了媒体产品形式的推陈出新。

  白皮书指出,广电全台网相关业务具有封闭运行的特点,构建私有云是必然的选择。然而,融合媒体平台的云化应更加具有开放性,以充分利用公有云资源,更加贴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服务。

  为了更好地在公有云中建立电视台特色应用,且确保电视台内容的安全和版权保护,有必要构建专属云模式。为了充分达到生产融合的效果,为了集中体现与互联网间的业务融合的目标,为了与用户间实现密切的沟通和交互,白皮书建议采用“公有云、私有云和专属云”三云互动的方式进行融合媒体平台建设。

  《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的发布、三云互动的提出为广电云建设、媒体融合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切实可用的技术标准和政策依据。
融合之后,全部媒体可以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生产,方便了媒体内容资源的共享,媒体生产和播出过程中产生的运维、收视、互动数据可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挖掘处理,得到的有用信息反馈到节目生产环节,有利于节目制播的革新。

  功臣:媒体融合平台

  几年来,各地电视台、网络公司都先后开始尝试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全媒体采集、制作、播出和传输各个方面,实现全领域的集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广电有线宽带用户从2013 年的9 万,增长到2015 年底的108 万,占据重庆宽带500 万市场规模中的20%,这是广电一次成功的逆袭,也为更多身处融合过程中的广电企业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重庆广电在有线网络互动化改造上和高清化上都走在全国前面,有600万的有线电视用户,其中400万实现了互联网改造,互动化比例很高,为有线网络提供宽带服务建立了基础保障。

  对于广电办宽带最纠结的互联网出口问题,重庆广电是这样做的:在内网流量上做文章。目前整个重庆有线宽带内网流量增加到170G, 外网只有30G, 支持108万用户在网上漫游、冲浪、看片。

  由于种种原因,重庆广电并未像大多数省台、省网一样实行网台分离。因此,重庆广电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上,走的更加深远,也同时为电视台和网络公司提供了媒体融合的模板。

  据了解,在经营班子的整体部署下,重庆有线敢于走出去,去跟行业伙伴合作,去跟互联网公司合作,与乐视、百度等分别签署了较高层次的合作协议,与相关兄弟单位达成了互联互通协议,从而支持了将流量留在网内。

  重庆有线相关人士表示,重庆有线甚至通过运营手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其宽带用户的上网习惯,从而能够将越来越多的流量留在网内。这再次论证,广电向宽带业务转型的口号喊的再响,绝不是简单的战略设计和资金投入,所沉淀下来的运营经验才是最宝贵的。

  笔者认为,良好的用户基础以及深入的媒体融合实践,是重庆广电成功最大的功臣。

  平台网络化、频道渠道化、内容产业化

  几个月前,重庆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牟丰京在中国电视大会上介绍了重庆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他认为:目前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最大的难题,就是思维方式、理念、技术支撑的问题。因为财力、节目内容支撑等问题,各地方电视台应该搞一点小而美的东西,深耕本土,突出特色。

  重庆广电的媒体融合之路是从平台网络化、频道渠道化、内容产业化三个方向进行的,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具体为:

  平台网络化,是要改变原来广播一对多的模式,所有平台能够网络化。重庆广电做了这样几件事:

  ——建设全媒体的视频新闻采编播系统。其中包括全媒体的新闻采集、编播系统,创建深度融合、开放运作的新闻采编播机制,适应全媒体新闻传播需求的目标考核体系,基础云平台、运营服务平台等等。未来,所有新闻采集可以达到跟传统播放方式使用产品和新媒体各种终端的东西,采集、编辑、发布都可以打通。

  ——进行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建设,依托广播、电视、网络新技术,提供丰富个性化的内容组合;

  ——有线网络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化的改造,与电视台加强互动会成为重点;

  ——全面推进演播室建设;

  ——视频重庆大媒体平台电视;

  ——互联网广播。

  频道渠道化。重庆广播电视台有14个电视频道,6个广播频谱,要改变原来所有的频道都是通过做内容、吸引注意力、转化成广告传统的模式,把更多的频道实现渠道化。

  内容产业化。以前制作的内容大都是供广播电视台自己播放,产生了大量的浪费;也限制了内容制作的发展。现在一方面吸引更多社会内容公司来合作,另一方面是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剧制作公司。

  每一个成功融合模式的背后,都有一朵“云”

  正如重庆牟丰京台长所言,“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广电企业们,始终面临着思维方式固化、技术力量支撑不足的问题,在重庆广电云平台顺利搭建、媒体融合快速开展的背后,一大批IT、互联网企业做了“无名英雄”。

  在广电云的领域里,可以看到,除传统的广电ISV系统集成公司外,越来越多的IT、互联网企业诸如联想、华为、乐视等,纷纷涉足广电云市场。什么这些IT、互联网公司的云能够在广电行业风生水起?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对行业的洞察更加深刻,并能够给广电行业带来更加互联网化的IT技术构架和业务流程思路,对广电的融合发展带来助益。

  以联想为例,针对广电行业,联想云一直以来专注于“全媒体内容汇聚、全媒体内容生产、全媒体多渠道发布”的融媒体云平台建设,并携手ISV、合作伙伴共建开放互联的媒体新生态。其从品牌影响力到技术能力,都对广电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

  这些IT、互联网公司甚至比广电自己更懂广电。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邮电行业总监崔建斌在采访中曾表示,广电企业原有业务一直是按照需求,烟囱式或按业务需求叠加,导致系统很庞大。在转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建一个云很容易,想把传统系统里迁到云上来非常困难,同时还也涉及到安全和整个业务流程。联想可以帮助客户的业务系统做更好的线下的衔接和调优。这对客户来说都是既节省成本,同时又是最安全可行的一套方式方法。

  还有一些小细节:抛开技术本身来说,安全和成本是广电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最重要的两个个关键词。而

  ——在联想视听云产品说明书中,对客户的承诺中,第一条就是:业务数据安全可靠(业务应用、业务数据没有任何单点故障)。

  ——在成本方面,根据省市县广电机构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多套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面对IPTV、OTT的挑战,广电行业已经没有退路。在广电总局的领导下,广电企业要抓住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借助来自IT、互联网的技术、人才和理念,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融合平台,终能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 张鹏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