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新媒体的新思想和新理论(下)

《有线电视经济学导论》(12)

导语:  本文为《有线电视经济学导论》第十二章‘新媒体的新思想和新理论(下)’,中广互联在文中直接对罗总的观点进行一些评论和回应,甚至表达不同的看法,希望这种互动方式的网络写作与发布方式能够引发业界朋友更多的评论和参与。   另,尊重作者本人意愿,本系列文章仅授权中广互联独家发布,其他网站未经本人允许,请不要擅自转载。

  一、 共生效应

  对共生现象和理论的研究最早是从生物学家开始,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首先提出了“共生”的概念。新媒体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对内、对外都非常注重共生系统的建设。所谓共生系统是指,同在一个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共生效应。这一理论符合经济学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取得相对优势的思想,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非常注意产业链的培养,只做自己擅长的、专业化、具有相对优势的事情,其他的由产业链去完成。苹果应用商店就是一种共生效应机制的经典案例。新媒体是一种典型的“我搭平台,你唱戏”的共生系统,或者是“你搭平台,我唱戏”;而不是像某些广电“我搭平台,我唱戏”。

  【共生效应,正是中广互联极力推崇的所谓“平台化运营”,有线运营商要有开放的心态,做好平台的IP化、终端的智能化,搭建好支付结算、用户数据采集等系统,将能力平台开发给CP/SP,尽量降低它们的进入门槛,营造“我搭平台大家唱戏”的共生系统。】

  二、 黑洞效应

  黑洞效应就是一种自我强化效应,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也会像一个黑洞一样产生非常强的吞噬和自我复制能力,把企业势力所及的大量资源吸引过去,而这些资源使得企业更加强大,形成一个正向加速循环的旋涡。新浪、腾讯等成功的新媒体就已经产生了黑洞效应。黑洞效应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实质上是经济规模的扩大,就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是投资规模的扩大,即通过增加投资的方式来实现,这里投资必须是收益率大于零的投资;另一种是消费规模的扩大,通过刺激消费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媒体视用户的时间为最大的消费品,增加用户对新媒体消费的时间就是消费规模的扩大。广电注重收视率指标,却不注重收视时长、开机率等指标;有用户意识,却没有吸引用户的意识;有网络接入收费意识,却没有将用户收视时间转换为价值的意识……

  三、 猴子-大象法则

  猴子-大象法则是由世界首屈一指的从事“公司策略”服务的机构波士顿顾问公司创立人亨德森提出,大意是,大象可以踩死猴子,但猴子也可以骚扰大象,使大象遭遇挫折。猴子-大象法则又称之为“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法则。亨德森认为,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上竞争;要竞争,必须有市场分析和一套完整的策略。亨德森思想在新媒体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新媒体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时,一般要求被投资人出示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有些广电企业往往缺少市场分析,更谈不上制定完整的策略,甚至连最起码的市场调查或研究的预算都没有。

  【罗总的建议是,广电要想以弱胜强,若没有市场分析并制定完整的策略,是不可能的。】

  四、 霍布森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霍布森对购买者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也很多,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不是瘦的,就是赖的,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很小。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霍布森选择是一个小选择、是一个假选择,大同小异的选择就是假选择。

  新媒体或成功互联网的企业把基于现状、没有投入的选择视为“霍布森选择”。在这种基于现状、没有投入的“霍布森选择”中,人们自以为做出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很小,必然形成思维的自我僵化,也不会有创新;其选择更像一个陷阱,让人们在进行伪选择的过程中自我陶醉而丧失创新的时机和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曾指出,高科技产业中竞争非常激烈,要想生存下来,企业必须在政府及企业自己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中,最大限度地投入资金,开发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新方法和新模型。这一著名的“霍布森选择”促使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100家公司在2003年投入2150多亿美元用于技术开发。

  广电许多选择不是基于未来投入的选择,而是基于现状的选择;选择范围和余地非常小,其选择的结果看似非常巧妙、很精明,其实并不聪明。精明者可以算计到家,但只是基于现在,基于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但聪明者则是基于未来,基于经济学的边际分析,高瞻远瞩、大智若愚。

  还有一个与霍布森选择相关的理论,叫帐篷理论。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支撑篷布的竹竿有多高,竹竿越高,帐篷的容量就越大。新媒体、互联网企业或信息消费终端企业将核心技术的研发视为竹竿的高度,为了竹竿高度,以便自己有更大的选择范围,甚至不惜代价地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许多广电企业是拿来主义者,根本不注重研发,也没有研发的预算,只是在厂家构建的马圈小门口选马,自然产生许多伪选择或假选择。

  【中广互联认为,罗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广电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常说技术不是问题,拿来即可,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有线电视在从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的近十年过程中,几乎是在不断地“打补丁”,有些地方伴随网络整合,甚至是推倒重来。如今,面临终端智能化、系统IP化、多屏以及OTT等多方面问题之际,应该好好进行一下完整的二次规划了。】

  五、 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由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提出。所谓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消费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传统媒体认为,用户随着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就是多花钱;而新媒体认为,用户随着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就是多花时间。传统媒体是要把国人免费消费习惯改变为付费消费习惯,结果不是收效甚微,就是无功而返。新媒体是遵从棘轮效应,不断地提供免费。此外,信息消费终端强调初始默认价值,也是基于棘轮效应。

  【中广互联认为,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都遵从棘轮效应。香港电讯盈科的IPTV业务nowTV,户均ARPU高达173港币,得益于良好的版权环境,也体现出一种棘轮效应。而国内的视频行业,目前的确是在朝着免费的棘轮效应在走,若要改变,需要在版权、法律法规方面有大的调整。】

  六、 “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而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懒蚂蚁”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这几只懒于杂务、勤于动脑的蚂蚁,对整体而言却是相当重要。

  与“懒蚂蚁”对应的是沃尔森法则,由美国企业家沃尔森提出。沃尔森法则是指,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也就是,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成功的新媒体或互联网企业往往特意设立几个“懒蚂蚁”部门,如战略发展部、市场研究部、公共关系部,专门研究战略、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跟踪技术等。这些部门的人员不仅学历高,而且智商超群。相形之下,广电不仅缺少“懒蚂蚁”部门,更缺少智商超群的“懒蚂蚁”。

  此外,还有一个儒佛尔定律,由法国未来学家儒佛尔提出。儒佛尔定律是指,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广电普遍缺少前瞻性的研究,以至决策不是面对外来,而是应付现在,因此就难以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中广互联认为,有“懒蚂蚁”,才能实现“猴子-大象法则”,看看电信、移动研究院的规模和实力,对比一下我们的智囊机构……】

  七、 拉图尔定律

  拉图尔定律由法国诺门公司德国分公司负责人苏珊•拉图尔提出,是指一个好品名可能无助于劣质产品的销售,但是一个坏品名则会使好产品滞销。新媒体和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信息终端企业,非常注重产品的名称,甚至不惜重金征集、测试和认证。俗话说“人靠衣妆马靠鞍”。多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产品命名太随意,甚至用技术语言直接表述,例如宽带产品。

  八、 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由于体制原因,无论电信和广电,都表现出某种程度喜欢“轻车熟路”的“毛毛虫效应”;广电的“毛毛虫效应”更为明显或严重。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往往不会盲从,勇于另辟蹊径地创新,OTT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不按规则出牌,极具侵略性。

  九、 奥格威法则

  奥格威法则也称奥格尔维定律、奥格尔维法则,是由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提出。奥格尔维发现,每个人都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新媒体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不惜代价雇佣比自己强的人加入团队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在广电却凤毛麟角;不是广电的企业家们不愿意雇佣高手,而是组织体制导致无法雇佣高手,只有自我培养或体制内调动;即便是雇佣了高手,高手常常也很难适应广电的体制和机制。

  与奥格威法则类似有乔布斯法则,由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老板史蒂夫•乔布斯提出。乔布斯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50名平庸的员工,所以要网罗一流人才。也就是“宁要一个诸葛亮,不要三个臭皮匠”。无论是奥格威法则还是乔布斯法则,其本质都是经济学中专业化才有效率的思想。同样由于广电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乔布斯法则也很难在广电行业中运用。

  十、 攀比效应

  攀比效应是指当一项产品或服务开始比较容易获得,并且开始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大家会感到别人有了,自己也得去搞一个。这些东西对个人不一定很有用,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会感到低人一等;而对自己有多大用处则不一定,但是一定不能够落后,并且一旦产品或服务推广到某个爆发点,则会更加快速的发展。新媒体或成功互联网企业均擅长利用攀比效应推广自己的产品;为了实现攀比效应,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极致体验,在方便的基础上追求快乐,在快乐的基础上追求时尚;并利用各种互联网社交机制,包括粉丝机制,加快攀比效应的扩散或发酵。大多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产品过于追求意识形态的效果,不仅实用性不够,方便性也不足,体验普遍较差,快乐感不多,时尚几乎被忽略。

  十一、 青蛙法则

  “青蛙法则”是说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容器里,然后慢慢地给容器加热,控制在每两天升温一度的状态。那么,即使水温到了90°C,虽然这时青蛙几乎已经被煮熟了,青蛙也不会主动从容器中跳出来。其实,这并不是因为青蛙本身的迟钝;事实上,如果将一只青蛙突然扔进热水中,青蛙会马上一跃而起,逃离危险。青蛙对眼前的危险看得一清二楚,但对还没到来的危机却置之不理。

  “青蛙法则”旨在提醒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新媒体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非常敏感,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广电行业从1998年“三网融合”提出之时就应该感受到危机,在垄断体制的“温水效应”下,已经失去了对面临死亡的知觉。

  十二、 生鱼片理论

  生鱼片理论由三星总经理尹钟龙提出。所谓“生鱼片”理论指的是,一旦抓到了鱼,在第一时间内就要将其以高价出售给第一流的豪华餐馆,如果不幸难以脱手的话,就只能在第二天以半价卖给二流餐馆了,到了第三天,这样的鱼就只能卖到原来四分之一价钱。而此后,就是不值钱的“干鱼片”了。鲜鱼一旦捕获后,每天跌一半的价,而信息终端产品的开发与推向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信息终端产品市场的生存法则之一,就是在市场竞争展开之前把最先进的产品推向市场,放到零售架以及电商上。这样,就能赚取由额外的时间差带来的高价格。只要能缩短产品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周期,就一定有利可图。在市场上,只要迟投放几个月,就毫无竞争优势可言。也就是说,新媒体不是简单地追求传统经济学的差别定价或撇脂定价,而是一种时间差别定价。正是如此,新媒体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信息终端企业,具有非常强烈地抢占市场的意识。在垄断体制下的广电企业,市场意识落后,甚至缺失,就更缺乏抢占市场的意识了。

  生鱼片理论符合优先效应原理,优先效应由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提出。优先效应是指,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也就是先入为主。

  【中广互联认为,这正是所谓的唯快不破,也是互联网快鱼吃慢鱼的规则。】

  十三、 隧道视野效应

  隧道视野效应是指,一个人若身处隧道,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企业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只有视野开阔,方能站得高、看得远。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因此,新媒体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通常视野比较开阔。广电一直强调安全传输、主流舆论阵地,并不是这种强调不对,而是过分强调容易形成隧道效应。

  十四、 头鱼理论

  生物学中的“头鱼理论”是指,某一种鱼是聚群游的,有好事者从鱼群里面抓出来一条,把它的大脑发出聚群指令的部位摘除,这条鱼就不再跟群,独自游开了。但是这一实验产生了一个意外的结果,整个鱼群从此以后就以它为头鱼,大家都跟着它游。

  在“三网融合”时代,头鱼理论对有线电视运营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果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换脑思维,以大胆的勇气去创新,尝试新的领域和业务,就可能在“三网融合”中成为新的头鱼。如果固守原来思维,恐怕难逃彻底灭亡的命运。“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十五、 咸鸭蛋理论

  咸鸭蛋理论产自台湾宏基电脑公司的老板施正荣。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借高利贷做生意,可以选择做两种生意养活全家。第一种生意是卖咸鸭蛋,咸鸭蛋的零售价3块钱一斤,毛利率10%,也就是说卖一斤咸鸭蛋挣多少钱,3毛钱,但是咸鸭蛋有个问题啊,容易破,容易烂,容易坏,不容易运输,不容易贮存。第二个生意是卖笔记本,笔记本不吃草不吃料还不坏,毛利率达到50%,所以,如果仅仅看利润率的话,做什么生意?笔记本。

  但是施正荣说,他妈妈依然选择了做咸鸭蛋,为什么?因为咸鸭蛋是现金生意,没有什么比现金生意更好的了;第二个原因,周转快啊,他两天卖一次啊,笔记本倒是好,半年卖一本,利润率让贷款的利息给吃了个干干净净。

  咸鸭蛋理论告诉广电,一个赚钱的生意,无论是做实业,还是投资,首先看能不能产生现金流。有现金的生意才是一个好的生意。第二,能否产生一个很好的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于利润率乘以周转率,这就是赚钱的公式。新媒体或互联网企业往往利润率不高,但不仅非常注重现金流,而且更加注重资金的周转率。多数有线网络公司并不缺现金流,但几乎没有资金周转率的概念。

  十六、 羊群效应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效应在新媒体或互联网企业中非常明显。一旦出现领先者,其他企业会纷纷模仿;所不同的是,不会像羊一样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互联网企业会在模仿中不断地创新。在经济学上,模仿是一种复杂的套利行为,可以节省许多研发成本。广电不仅缺少领头羊,也缺少模仿精神。

  十七、 “100-1=0”定律

  “100-1=0”定律最初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新媒体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信息终端企业,非常理解“100-1=0”定律对产品质量的诠释。对顾客而言,服务质量只有好坏之分,不存在较好较差的比较等级。好就是全部,不好就是零。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互联网企业及其信息终端企业非常注重产品质量,三星、苹果就是这样注重质量的楷模。某些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不仅不太注重宽带产品的质量,甚至也不太注重数字电视的质量,其结果遭到整个社会的集体诟病。

  关于质量还有一个雅格布斯定理,由美国凯洛格管理研究院前院长雅格布斯提出,雅格布斯定理是指,质量是竞争的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十八、 自来水哲学

  自来水哲学由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自来水哲学,按松下自己的说法,就是永远为民众服务,即通过丰富和不断增多的物质使人们得到生活的安定和幸福。也就是要求企业,以品质优良的制品,用消费者能购买的价格,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服务。自来水哲学与经济学规模经济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大批量才能产出廉价的产品。无论是在新媒体,还是信息消费终端产业,都渗透了自来水哲学。新媒体可以称之为复制经济,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大批量生产不是问题,关键是品质和价格;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往往都是高品质、低价格,甚至免费。成功信息消费终端企业都是追求给用户超值的感觉。反观有线电视数字化的产品,不仅低品质,而且高价格,自然没有竞争力。

  十九、 最高温效应

  每天最热总是下午2时左右,人们总认为这个时候太阳最厉害,其实这时的太阳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给最大热量的时候了;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不过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这种现象就是最高气温效应。

  最高气温效应旨在提醒人们“不要被假象迷惑”。互联网时代的许多技术或产品是过渡产品,很容易产生最高温效应。成功的新媒体或互联网企业,往往要么在其他企业蜂拥而至之前推出新产品,要么创造更新的产品去替代上一轮的产品。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当一个产品被蜂拥而至模仿时,不仅不再有利润,而且技术已经过气。有线电视的机顶盒就是典型的案例,OTT盒子恐怕将是第二个典型案例。

  二十、 瘦鹅理论

  瘦鹅理论由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提出。瘦鹅理论有三个要点,一是要学习瘦鹅忍饥耐饿、刻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学习瘦鹅面对困境时的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三是瘦鹅之所以瘦,问题不在鹅,而在饲养的方法不当所致。瘦鹅理论对内外交困的广电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广电,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活的不好,不要怀疑为什么存在,而是要质疑活的方法。怨天尤人,无济于事。有线电视已经被边缘化是事实,不要指望别人来拯救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自己救自己。

  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提出了一个“杜根理论”,杜根理论是指,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也就是,信心决定成败。广电应该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成功的新媒体或互联网企业家无论在怎样逆境的情况下,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马云经历过三次高考,史玉柱经历过二次创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验证了“杜根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也就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所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

  广电不仅要有信心,而且要有乐观的态度。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在危险的情境中,经常是那些性格乐观、富于自信的人存活下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泯灭自己的希望。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希望效应”。

  在“三网融合”时代,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几乎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步,这是坏事情,但并不等于就是不幸的事情。这里有个著名的史华兹论断,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史华兹提出。史华兹论断是指,所有的坏事情,只有在人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也就是说,能从坏中看好,就会别有洞天。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想反败为胜起码要做到四点。一是抛弃鸵鸟政策,也就是抛弃自欺自慰的政策或自我欺骗的政策;有线是政府的喉舌,电信是政府的神经,互联网是政府经济的期望,谁也不弱。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这就是成功互联网企业面对错误的特里法则,由美国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提出;特里法则告诉互联网企业“正视错误,你会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广电,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该是承认自己在数字化、服务、产品等诸多方面错误的时候了。三是痛下决心、脱胎换骨,新媒体或成功互联网企业不断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脱皮效应;所谓蜕皮,指的是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也就是,不断自我超越、实行自我否定是不断成功的精髓。四是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热情、真诚地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企业流行一个名为舍恩的定理,舍恩定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提出,舍恩定理是指,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

  【中广互联评论:罗总在此提出的四点建议,从认识到实践,层层递进,并以“拥抱互联网”作为最终的解决方案。】

  二十一、 刺猬法则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面临如此严峻的环境,往往会想到“抱团取暖”,但为什么屡屡联盟都成效不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都是独立的企业,有各自分管的广电局或宣传部,由于领导各异,环境也各异,自然各有各的主张或想法,形同一只只独立长刺的刺猬。刺猬要想合作就需要遵从互联网时代企业合作的“刺猬法则”。

  所谓“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告诉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想抱团取暖、集体过冬,需要找到相互之间“适中的距离”。例如,“双赢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投资者关心不操心的原则”……

  【罗总在其原文中并未将“刺猬法则”单独出来,中广互联认为这一法则对于当前的有线行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从友好网,到云服务联盟,包括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等等,都需要认真体会罗总说的刺猬法则,需要找到相互之间“适中的距离”,进而形成突破!】

  “四处可闻磨刀声、硝烟弥漫通州城、山雨欲来风满楼、血光飞溅唤梦人”【中广互联注:罗总引用的这四句诗不知来源何处?或者是罗总一时兴起脱口而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不能再犹豫了,美籍华裔企业家王安博士有个著名的王安论断“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任何反败为胜之举,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要做好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主管机构指责的思想准备。不被理解、受人指责是创新中非常正常事情,也是广电现有体制的必然。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韦特莱法则,由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提出。韦特莱法则是指,成功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去做的;要先有超人之想,后有惊人之举,能不落俗套,可不同凡响。

  广电反败为胜不可能一帆风顺,贵在坚持。按照沃特曼定律“重视就是一切”。也就是,在遭遇挫折总结经验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这种爆发力也就是“重视”的力量,它是一个人或企业遭遇挫折后开始重视某件事所产生巨大的内力,各种阻力将可能在重视之力的作用下一一被击退。

  预告:下一章的题目是“媒体的做优和做强”《有线电视经济学导论》(3)

  特别推荐:罗小布《有线电视经济学导论》专题

 

【责任编辑: 徐芳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