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交出完美答卷

导语:利用卫星平台进行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限制,实现全球范围的量子保密通信。

  10月17日,设计寿命两年的国际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完成了三年多的在轨任务,坠入南太平洋。这颗重量约23公斤的“太空量子信使”,自2022年7月27日搭乘“力箭一号”火箭划破酒泉上空的那一刻起,便肩负着突破量子通信实用化瓶颈的使命。如今,它已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

  从“墨子号”到“济南一号”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是迄今唯一可实现“信息论可证”安全的通信方式,将大幅提升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传输水平。目前,基于光纤链路的城域城际量子通信已发展成熟并初步得以应用。

  为实现远距离乃至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需要克服光纤存在的固有损耗以及难以覆盖全球的问题。利用卫星平台进行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限制,实现全球范围的量子保密通信。

  时间回溯到2016年8月16日,“济南一号”的前辈——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此后,“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和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并与地面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构成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充分验证基于卫星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量子星座示意图

  作为一颗低轨卫星,“墨子号”无法直接覆盖全球。因此,在“墨子号”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星地量子通信的传输效率与时效性,亟须发射多颗低成本量子微纳卫星即“量子星座”并实现组网运行,这成为构建高效率、实用化、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迫切需求。

  朝着这一目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科研人员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合肥国家实验室卫星量子通信研究团队,成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星载量子密钥分发载荷、量子微纳卫星平台研制。在此期间,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深度参与了卫星载荷的研发工作,为“济南一号”的成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系列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国际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于2022年7月27日成功发射入轨。

“济南一号”搭载“力箭一号”火箭升空

  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相较“墨子号”,“济南一号”实现了轻量化的革命性突破,其载荷重量从“墨子号”的约250公斤降至约23公斤。

  得益于卫星尺寸和重量的大幅降低,其研发和发射成本也远低于“墨子号”,而光源频率却提升了约6倍,密钥生成时效性更是从数天时间缩短到单轨实时成码的分钟级。

固定地面站

可移动的小型化地面站

  同时,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新型小型化量子卫星地面站,成功从13吨“瘦身”到约100公斤,部署时间也从数月缩短至3-5小时,使其能灵敏适应城市、山区、高原等多种复杂环境,并且能够与“济南一号”完成实时量子密钥分发。这些变化让卫星量子通信首次具备了规模化推广的条件,并向构建实用化量子星座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南非“一次一密”加密传输的图片(左图为长城照片,右图为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实验现场)

  入轨后的“济南一号”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它与济南、合肥、武汉、北京、上海及南非斯坦陵布什等地的地面光学站建立了光链路,并完成了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这项研究工作为未来发射多颗量子微纳卫星构建“量子星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为大规模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更为量子互联网的全球部署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量子星火正在燎原

  受“墨子号”和“济南一号”成功实施的引领,欧美国家近年来不断提出量子卫星计划,试图追赶上我国的步伐。据《自然》期刊今年3月报道,目前国际上有十余颗量子卫星正在准备发射。全球卫星量子通信竞赛的热潮,正是对我国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及实用化卫星量子通信开创性价值的最佳注脚。

  从“墨子号”到“济南一号”,“量子星座”中的低轨量子通信卫星实用化目标也已逐渐构建成型。在应用需求的持续牵引下,“量子星座”建设正加速推进:由三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星座已进入研制关键阶段,预计明年发射,将率先完成协同组网,初步构建起“量子星座”雏形。卫星入轨后将与多个地面站、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互联,逐步构建服务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行业的量子密码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数据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济南,通过小型化量子卫星地面站,量子通信卫星能够与“济南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以及“济青干线”等本地量子通信网络互联互通,构建星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从卫星到地面城市网络的无缝衔接,为区域量子通信应用提供示范。

  未来,中高轨量子卫星、低轨量子通信卫星,将组成夜空中最亮的“量子星座”,并与大规模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相结合,将构成实用化、完整化、全球化的天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共同守护通信安全。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