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永杰 榕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 贵州村超传播负责人)
导读:近期,随着“苏超”等区域性体育赛事的破圈走红,媒体矩阵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有效赋能。早在2023年,贵州榕江就以“村超”足球赛为支点,撬动起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中,王永杰曾指出,新媒体是当今文旅发展有快速裂变能力的传播手段或渠道。那么,贵州村超爆火的背后,媒体人都做了哪些努力?
欢迎发表“一家之言”,投稿互动可联系“中广互联-小联”,微信号为zghl0808,手机号为:15801526097。
榕江,最后一批脱贫县,国家首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想要发展,就必须另辟蹊径。
实现弯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进而打造县域品牌,就是榕江选定的那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线。
2023年5月13日,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榕江县城北新区体育馆开幕,火热的现场氛围、精彩的民俗表演、地道的特色美食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迅速走红全网、火爆出圈,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村超”。相关内容多次冲上抖音、快手、微博等全国热榜,全网全平台综合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全网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6亿人次,总决赛观看直播人数超1亿人次,吸引超2000万游客,带动旅游收入超200亿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点赞“村超”: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这一“草根赛事”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策略精准共振、多方力量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其背后藏着一套完整的“破圈方法论”。
“村超”的传播成功,在于构建了一套分层递进、多方联动的传播体系,让“草根热度”逐级升华为“全民现象”。
组建宣传专班,整合传播力量:为集合新媒体人才,整合传播资源,“村超”从融媒体中心、文旅投公司、农投公司、新媒体民营企业抽调人员组建了贵州村超宣传专班,专门负责村超内容策划、拍摄制作、平台运营、媒体联络等工作。同时从各乡镇新媒体服务站每周抽调10名人员负责赛事现场新媒体内容拍摄。找准着力点、力往一处使、攻坚关键口,在人才有限、资源有限、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将现有条件利用到了最大化。
自建流量池,掌握传播主动权:摒弃传统活动依赖官方媒体首发的模式,创新“官推民办”机制——以政府背景团队运营自媒体主账号“贵州村超纪实”,同步发动本地达人建立“航拍手”“解说员”等子账号,形成“主账号输出核心资讯+子账号发散多元视角”的矩阵。这种模式既规避了官方账号的刻板性,又让内容更接地气:比赛间隙的酸汤鱼投喂、侗族大歌与啦啦队的混搭、村长用方言宣布开赛等细节,通过垂直账号精准触达网友,短时间内形成“自来水”传播。
媒体共创,让权威为草根“加冕”:从赛事命名开始就埋下“共创伏笔”——将“榕江村超”升级为“贵州村超”,主动降低地域边界,吸引全省媒体参与。通过建立媒体微信群,实时共享素材与创意,让媒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贵州本地媒体率先跟进,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接力解读,传统纸媒与电视则深挖“火爆背后的乡村振兴逻辑”。这种“自媒体造声势→官方新媒体扩影响→权威媒体定价值”的传播节奏,既满足了大众对“草根逆袭”的情感期待,又让赛事从“娱乐谈资”升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议题设计,用“情绪钩子”激活全民创作:把足球场当作“景区”来策划,从视觉、听觉、味觉多维度设计传播点:“来村超管饭吃”勾连美食诱惑,“村超旅拍谁拍谁乖”激发打卡欲,“夯棒浪”等方言加油口号制造记忆点。这些议题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内容生产者”——有人拍摄村民啦啦队的民族服饰,有人记录赛后共享杀猪宴的热闹,这种“全民共创”模式,让传播内容生生不息,每周都有新惊喜。同时,议题的精心设置也让各媒体有了充分发现和挖掘各类素材的前提,相关内容越来越丰富,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使得村超传播充满惊喜和期待。
技术赋能,革新传播效率:针对乡村传播中“专业人才不足”的痛点,“村超”开发了“碰一碰”投稿装置。游客手机贴近设备,10秒即可生成带有赛事元素、背景音乐的短视频,可直接发布到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这种“零技术门槛”的工具,让每个游客都能轻松成为传播者,单日生成视频量最高可达10000条。对于无法到现场的游客,“村超”组建社群,通过“趣味主题任务”引导游客线上创作。例如,为“村超”写一句标语、用家乡话为球队加油等活动,创作的优秀作品可获得农特产品礼包。这种“线上+线下”联动,打破了地域限制,使流量池不断扩容。
另外,还打造了 “村超”AI智能体。智能体具备“服务+传播+商业”三大功能,作为“24小时在线导游”,它能解答“本周赛事安排”“ 哪里能吃到最地道的酸汤鱼”等问题;作为“传播助手”,它能第一时间提供赛事信息和赛事动态;作为“商业连接器”,它连接酒店预订、农特产品销售等服务,实现“看赛事-买特产-订行程”的闭环。这项技术已在全场景投入使用,游客扫码即可获取图文、视频形式的解答,商家通过智能体发布优惠信息,践行了“数据变成新农资”的理念,AI智能体成为技术赋能方面的重要推手。
村超的高明之处,在于跳出“为出圈而出圈”的短视思维,将流量视为“发展跳板”,最终指向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以IP为核,撬动全产业链联动:从策划之初就明确“传播为品牌服务,品牌为产业铺路”的思路。不以创造网络热点为目的,而是将传播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进行运营。借助村超IP的虹吸效应,当地迅速落地“村超可乐”“刺梨汁”等衍生产品,发展足球研学、足球小镇等项目,甚至吸引沿海企业前来洽谈合作。传播思维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村超IP打造的过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显示,村超带动榕江新增市场主体8000余家,房地产销售中25%为外地人购买,彻底打破“老少边穷”县的发展困局。
三步走战略,让流量惠及更广阔群体:村超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第一步“自己玩”,让本地人通过赛事凝聚共识;第二步“全国玩”,邀请34个省级行政区的51支队伍参赛,将流量转化为全国性影响力;第三步“世界玩”,规划2028年举办“村超世界杯”,让乡村赛事对接全球资源。这种“从内到外、由小及大”的扩张,既避免了流量透支,又让发展红利层层渗透。
“村超”的生命力,源于它不是“官方自嗨”,而是一场政府、群众、社会力量共同书写的“集体叙事”。
紧融战略,借势国家发展大棋局:“村超”的成功离不开对政策风口的精准把握。它紧扣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战略,呼应贵州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让赛事成为展示地方发展的窗口。例如,“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的举办,既契合国家战略,又为村超注入国际化基因,实现了“小赛事”与“大格局”的共振。
人才为王,用真诚打破资源壁垒:作为脱贫县,榕江缺资金、缺资源,但通过“情感联结”破解了人才困局。近三年聘任600余名“名誉村长”“推广大使”,涵盖企业家、劳模、网红等;对本地人才,通过乡村振兴表彰大会、搭建创业舞台、给予容错机制等方式激发热情。这种“不重形式重真心”的态度,让人才心甘情愿为榕江赋能。
群众路线,让每个人都成为“主人翁”:6万余名村民参与拉拉队、表演、接待,这种高参与度源于政府长期积累的公信力:为修桥立下“不通车就辞职”的军令状等务实行动赢得民心。再通过“我为村超干点啥”“如何守村超”等线上线下讨论,让群众从“被动观望”变为“主动参与”,形成“全民守护村超”的强大合力。
“村超”之所以能跨越地域、打动人心,根本在于它承载了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深层价值。
文化为魂,让民族符号成为世界语言:在“村超”的舞台上,侗族大歌与足球解说混搭,苗族银饰与球衣碰撞,300多个地区的非遗文化在此展演。足球成为文化载体,让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中国乡村的多元魅力。30多支国际球队的参与,更让村超成为“文化交流使者”,实现了“从地方特色到国际表达”的突破。
融合创新,让IP拥有持续迭代力:“村超”从未停止进化:从最初的“村赛”到全国赛,再到规划中的世界杯;从单纯赛事到“足球+文旅+产业”的生态;收益分配上,51%用于村集体经济,49%补贴球队与拉拉队。这种“持续创新+共享发展”的模式,让村超从“流量热点”变为“可持续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从1000亿流量到200亿旅游收入,从村民的笑脸到总书记的点赞,贵州村超的爆火,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用足球点燃乡村活力,用传播放大地方特色,用产业实现持续发展,最终走出了一条“小地方办大事件、草根IP成时代符号”的独特路径。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