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基地)是广电视听产业发展高地、创新高地,国家级园区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在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和支持下,产业园区(基地)在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方面呈现出蓬勃活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截至2024年底,纳入统计范围的29个国家级广电视听产业园区(基地)入驻广电视听企业18034家,新增企业7354家,实际投资额649.53亿元,吸纳就业30.73万人,新增就业人数近10万人,营业收入3134.29亿元,同比增长89%。
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20个省区市的62家各级各类园区进行问卷调研,把握发展脉搏、评估发展成效,以期为推动广电视听产业园区(基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近年来,广电视听园区的入驻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应缴税金等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聚集了大量高精尖视听企业和人才,推进创新业态布局,着力向数智化转型,成为助力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国家级园区发展整体稳定向好,产业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集聚辐射效应日益凸显,在推进当地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吸纳劳动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
截至2024年底,纳入统计范围的29个国家级广电视听产业园区(基地)规划建筑面积总计4.17亿平方米,入驻广电视听企业18034家,新增企业7354家,实际投资额649.53亿元,吸纳就业30.73万人,新增就业人数近10万人,营业收入3134.29亿元,同比增长89%,应缴税金236.67亿元,同比增长167.73%。除广电视听企业外,产业园区(基地)吸引其他相关企业入驻9068家,新增企业1848家,就业人数19.86万人,带动实际投资额671.23亿元,营业收入4138.17亿元,应缴税金377.85亿元。
总体来看,产业园区(基地)高效整合资源、贯通产业链条,已成为行业聚变升级的重要纽带。经过孵化和培育,中国(象山)视听产业园、中国(贵州)大视听融合发展产业园也先后成功获批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
(二)东部地区园区数量最多,内容驱动型园区占主导
从区域分布看,视听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据调研,浙江、江苏、北京和山东等地园区数量较多,其营业收入、纳税额、入驻率等指标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园区数量较少,发展相对滞后,集聚、引领作用相对较弱。
从主营业务看,内容驱动型园区仍占主导地位。依据园区核心产业和主营业务分类,全国视听产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内容驱动型园区,以视听内容制作生产为主,如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等,这类园区占比约38.71%,说明内容制作生产在视听产业中仍占据核心地位。二是新业态驱动型园区,聚焦智能视听、高新视频等新型融合视听业务,如中国(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等,这类园区占比约20.97%,创新发展视听新业态成为大部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选择。三是新技术驱动型园区,聚焦视听技术研发、视听软硬件生产等业务领域,如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等,这类园区占比约9.68%。另有15个园区属于两种及以上驱动类型的融合型园区,占比约24.19%,反映出园区产业生态和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三)省级视听产业园区在培育中逐渐发展壮大,通过关联性产业集聚实现特色化发展
在广电总局的引导支持下,北京、辽宁、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区市相继制定出台省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序培育省级视听产业园区。上海在已有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增设杨浦片区并于2024年初正式启动。基地“一区两园”目前累计引入企业7600余家,包含哔哩哔哩、抖音等网络视听上下游产业龙头企业,显著扩大了上海网络视听产业规模。山东济南、青岛等地的视听产业园区孵化企业超500家,年产值贡献率达全省GDP的4.2%。这些园区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了集硬件制造、内容创作、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一)视听技术成果转化与创新应用持续深化
园区作为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在产学研协同和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天然资源优势。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深化与北京电影学院“区校共建”,探索影视产业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以校区为园区,实现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师生人力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做到校地合作、产教融合。超高清也成为各园区重点布局方向。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以“4K/8K+智慧广电”为特色,着力构建超高清产业生态,联合研发的超高清全IP视频切换台获多项大奖和专利;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落地超高清电视技术研究和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入驻视听企业110余家,覆盖视听技术研发到终端硬件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二)产业数智服务平台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各视听产业园区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产业链条的孵化作用和集聚效应,引导产业资源集群发展,构建形成多点支撑、共生互补的格局。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启动多云融合调度平台、渲染平台、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等平台建设,成立马栏山译制中心,落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中版权服务大厅,打造“中国V链”内容智审系统,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产业数字化平台“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大脑”,贯通人员服务、剧组拍摄、服化道配套、企业运营等生产环节,助力横店从“拍摄基地平台赋能”向“产业链生态构建”跃升。
(三)差异化特色化视听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各视听产业园区聚焦内容产业主要环节和细分领域,大力推进视听产业培育、项目招引、平台建设和企业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逐步形成主业突出,差异化特色化产业生态。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以影视剧制作和全球出口为核心产业,以精品影视的全球创制与出口为特色,以市场化方式将超过15万小时视听内容发行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视出口影响力全国领先;中国(贵州)大视听算力产业园围绕“三区一枢纽”战略定位,构建“算力+算法+算网+算数”融合应用体系,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视听产业新生态。
(四)视听产业园区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显著
当前,广电视听行业已进入“文化+科技+产业”更高水平和更优效能的融合发展阶段,视听作为一种产业要素,正在全面渗透和融入数字文旅、动漫游戏等相关产业中,也催生了很多新业态。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培育的准独角兽游戏企业杭州游科互动,2024年推出了风靡全球的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其制作是通过与虚拟制片类似的数字建模形式完成的,其多部作品著作权登记类别都是“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业态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同时,视听新业态的创新发展和融合,也驱动视听产业园区向融合型园区发展演变,很多园区同时获得广电、文旅、工信、版权等多个部门挂牌,并实际上接受其业务管理和指导。例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既是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也是文化部认定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国家版权局挂牌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同时也是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和国家广告产业园。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发展对于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视听园区发展阶段不同、运营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园区在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短板,如有的园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产业集聚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有的园区产业链拓展提升缓慢,主业引领性带动性不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有的园区“造血”机制尚未健全,政策依赖性强,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就文化和科技融合作出了重要指示。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湖南考察,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新的重要指示。2024年,广电总局印发了《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帮助产业园区(基地)做大做强。
推动视听园区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规划布局,鼓励视听产业园区紧密围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视听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推动各级各类视听产业园区形成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格局。二要强化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全国视听产业园区联盟或协作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搭建园区之间交流学习、凝聚共识、行业自律的平台,提升综合服务供给能力。三要强化数智转型,坚持“文化+科技”发展理念,拓宽场景应用边界,将视听园区建设成为引育主体、创新业态、引领消费的重要引擎。四要强化靶向施策,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创新应用场景,精准发力推动广电视听园区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生态优化升级。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