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深度】2013-2023媒体融合发展十年观察与思考

导语:不可否认,媒体融合仍然处于探索中,深度融合推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解决、克服这些问题必然会推动媒体融合实现新的跨越,更大程度上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全面融合局面。

  (本文作者:陈国权,系新华社研究院主任编辑,中国记者编辑室副主任;中国记者编辑室编辑梁益畅提供了部分调研素材,对本文有宝贵贡献)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这个战略性的顶层设计指引,让当时面对新媒体冲击的传统媒体找到了转型和发展方向。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不断丰富媒体融合的内涵。这十年来,全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在顶层设计的牵引力、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资源资金支持的驱动力合力作用下,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在媒体整合、新媒体平台打造、新技术应用、传播力提升等方面成果斐然,坚守住了舆论阵地,牢牢掌握了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媒介环境,致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作为的主流媒体,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在市场机制、自主可控平台、资源整合、造血机能、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助力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

一、2013年前的融合实践探索

  2013年前的媒体行业中,对传播格局变化形势的警觉者已经开始了应对新媒体的转型探索。

  2011年,智能手机加速普及;2012年,4G网络开始建设;2013年底,三大运营商开始运营4G网络业务;使用手机上网愈发便捷,上网资费也大幅降低。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十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2013年,对于传播舆论格局而言是个重要年份,也正是2013年,现在已成各自领域领军者的微信、快手、知乎、微博、爱奇艺等,正陆续进入爆发期。这些移动互联网平台都带有鲜明的媒体属性,提供更便捷、更贴近受众、体验更好的信息服务,深刻地影响了传播格局。人们阅读新闻、收看视频、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形态和竞争格局也有了根本性改变。

2012年、2013年报业广告分别陡然下降7.3%、8.1%;阅读率分别陡降12%、8.7%,这也正是报业断崖式下跌的由来;电视也是如此,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2010年的70%下降到30%,电视观众在迅速流失。前所未有的来自新媒体的冲击,红色警示的经营数据,迅速流失的受众,传统媒体呈现出行业性衰退的趋势,这让当时的传统媒体人忧心忡忡,伴随悲观“消亡论”的,也有此起彼伏的各种转型探索。

  (一)“融合产品”初现

  实际上,2007年1月,iPhone正式上线并迅速风靡全球,2008年7月,iPhone store上线,正高歌猛进的传统媒体人居安思危,已经开始探索除了传统媒介之外的“另一条路”。2009年9月,南方周末App上线,成为中国市场上最早问世的新闻类App。

  实际上,传统媒体人是最早的新媒体创业者,那些年是传统媒体盈利的黄金年份,拥有足够的创业资源和动力,新创了大量的新媒体产品;但受限于既有的传统媒介优势,更多的是以叠加了传统媒介优势的“融合产品”的面目出现,比如电子版、新闻网站、视频网站、手机报、Pad端等,主打理念是将传统媒体的内容搬上这些新媒体产品或渠道中。南方周末App也是如此。

  北京青年报社甚至在2011年还联合厂商造出了“北青Pad”,试图向渠道生产商转型。但总的来说,这些“融合产品”在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环境中缺乏足够竞争力,随着媒介形态的更迭,或影响力衰微,或昙花一现,逐渐偃旗息鼓。

  (二)内容生产流程变革初探

  变革内容生产流程,努力地让内部生产环节既能适应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也能满足“新媒体”的生产需求。2013年前的融合实践探索,除了“融合产品”,主要就是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

  2007年,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中国安全生产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等为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

  当年6月,《广州日报》成立了“滚动新闻部”,滚动采访、滚动传播,主要职责是组织催促报纸记者向滚动新闻部发稿,然后将稿子传递到集团内各个渠道。这种滚动新闻部的模式已经初步有了后来流行的媒体“中央厨房”的雏形,但是当时滚动新闻部仍依附于报纸,并未形成针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流程和规范。内容同质化,造成内在竞争力被消解等难题,两三年后《广州日报》停止了“滚动新闻部”的运行。同年底,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集团、全媒体平台、全媒体记者”三大理念及实践成型,其中的“全媒体平台”也即“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由全媒体记者采集同一个素材,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然后将这些素材放入全媒体数据库进行二次加工和编辑,成为新闻半成品,最后由各子媒体各取所需,并对新闻半成品再次深加工成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呈现。这种全媒体操作模式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传播。但在实践中发现,只有采集的内容,而无好的平台、渠道,无法形成强大传播力;而且“全媒体记者”什么都包揽就导致什么都做得不专,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模式”也逐渐偃旗息鼓。

  融合产品、生产流程再造等实践努力,由于缺乏方向性的指引,呈现浅层次、零散化,并没有为传统媒体探索出一条应对新媒体竞争压力的转型成熟路径。

二、2013年-2020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方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强调:“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仿佛是一个未带地图的旅人,忽然间有了精准的定位与导航。”中央关于媒体融合的战略部署让传统媒体人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大量的媒体融合实践如万马奔腾,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开始了这场已持续十年,波澜壮阔、意义久远的融合发展征程。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

  由此,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全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都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原有的“融合产品”、采编流程再造等内容生产端的零星变革,迅速地在实践探索中体系化。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主要任务。

  (一)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在总书记的指引下,围绕着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这三个具体指标,全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展开了丰富多样的融合探索。

  1.创办新闻客户端

  新型主流媒体应是“形态多样”媒介的聚合体,旗下拥有多种媒介渠道,通过整合旗下媒介终端的力量,形成舆论宣传的合力,进行全媒介形态的立体化传播,以此提高在新形势下的传播能力与竞争能力。

  为实现形态多样的目标,主流媒体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合作入驻其他平台,一方面建设自主可控新型传播平台,如客户端、户外大屏等。全国各地各新闻单位绝大部分都开发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行业人戏称的“东澎湃,西封面,南并读,北无界,中猛犸”就是那个阶段此起彼伏的“明星产品”。多年的累积,目前,主流媒体运营的自主可控新型传播平台已遍地开花,一些传媒集团旗下有多个新闻客户端同时运行,甚至在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同时运作两三个客户端。借用原有传统媒体内容资源,秉承原有风格,这些新闻客户端层出不穷,大浪淘沙之后,有些客户端影响力持续增强,如“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等,而有些客户端逐渐销声匿迹,或推倒重来。不断地做增量,成了2020年前主流媒体运作新闻客户端的特点。

  2.合作入驻,提升传播力

  自建平台与合作入驻两条腿走路,是主流媒体这些年探索媒体融合路径的典型做法。在其他已经成熟的商业互联网平台中开通账号,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内容覆盖面和传播力。2012年8月,微信开启了订阅号功能,并迅速推广壮大,成为微信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让传统媒体找到了一条新的获取传播力的路径。从2013年起,开通微信公众号,甚至建立“微信矩阵”,成了很多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中的重要抓手。《钱江晚报》在2013年下半年,就建立起了一个包含20多个微信公众号的“微信矩阵”,从文艺演出到升学就业,从心理测试到吃喝玩乐,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过这十年来的耕耘,商业互联网平台已越来越成为主流媒体履行传播职能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入驻抖音、快手、B站、喜马拉雅等音视频平台,着力改变传统新闻严肃的叙事风格,以新媒体的话语表达方式,吸引流量,传播主流声音。

  3.以技术创新助力内容升级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同时,要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为实现“手段先进”,主流媒体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传播能力,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提高传播时效,提供更高质量、满足新时期人们需求的内容产品。传统主流媒体的数字化解决的是传播技术问题,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如手机拍照、传稿,利用移动终端看版。二是扩大传播覆盖面。主流媒体借船出海,利用商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扩大传播覆盖面,面向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实现舆论引导。三是提高内容与受众的匹配性。在今日头条等商业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模式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先进手段让内容找到对的用户,比如大数据技术、算法的应用等,成为主流媒体努力的方向。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由此拉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大幕,作为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要成为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枢纽,还应成为主流舆论阵地;不仅要向人民群众传播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向党和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20年基本实现了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目标。

  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国家战略部署、政策、财政扶持下,媒介技术水平显著增强,新闻资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大大提升,政务服务功能丰富而实用,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比如,北京朝阳区融媒体中心,2017年北京朝阳微信公众号的发布条数是345条,总阅读量是126.3万,2020年上半年的发布条数就达931条,总阅读量达807万;2018年新媒体端粉丝量是20万,2019年为120万,到2020年就增长到330万,三年增长了16倍。县级融媒体中心有效整合县域内外各种媒体资源,实现“上下通达、左右协同”;角色与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仅传播信息,更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很多服务;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县级融媒体中心就像是一条鲶鱼,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高速高效发展为地市级、省级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镜鉴;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将各级传播资源都激活起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纷纷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合资源、提供技术、搭建平台。人民日报社搭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社成立了县级融媒体专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省级、市级媒体也纷纷建立融媒体云平台,吸引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实现资源共享、联合联动,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进程。浙江的“天目云”“富春云”,湖北广电的“长江云”,四川广电、电信联合打造的“熊猫云”,江西的“赣鄱云”“赣云”等,都为各地县市融媒体中心积极助力。

  (三)推进媒体整合

  一方面,“四全媒体”时代,报刊社、广播电视台、通讯社、互联网平台等媒体互相融合、渗透已经成为常态,一个媒体拥有多种媒介形态、多种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市场空间被BAT等互联网平台侵蚀而逐渐缩小,同城已没有必要同时存在多个媒体单位。不同媒体单位的整合,有利于解决重复建设问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媒体实力,更好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这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工作与动力方向。

  目前,整合的媒体层级多样。中央、省、市、县四级都有,整合的媒体介质多元,报刊、广电、网站,甚至大连媒体的整合中还有京剧院团,属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大整合。2018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台组建而成。2013年10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组建而成;2020年5月,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又实施联合重组。2018年11月,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成立,由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报业印务中心、中国技术市场报社组建而成。地市媒体方面,2014年-2016年,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等宁夏地级市分别启动了报社、广播电视台、网络信息中心等的整合,挂牌成立了市级新闻传媒集团。

三、2020年以来及展望: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成为引领媒体融合加速迈向纵深的纲领性文件,为媒体融合迈向新阶段提供了具体指引。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一)探索自主可控平台做大做强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在普遍建立新闻客户端的基础上,如何深化拓展自主可控平台的内涵,深度连接用户,满足移动优先要求,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1.移动优先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

  近年来,主流媒体积极淘汰传统媒体中的落后产能,关停并转一批牵扯主流媒体巨大精力,实际并没有多少传播力与竞争力的媒体产品。精简一批产业经营中风险较大、消耗主流媒体品牌价值、效益不够明显的产品与业务。将精力与资源投向互联网主阵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主阵地。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绍兴传媒集团)总编辑单滨新介绍:中心成立后,压缩机构24个,减少中层岗位27个,减少子公司13家,清除过剩产能,关停绍兴广播电视报、绍兴广电网、绍兴电视台商务频道,整合28个微信微博为“越牛新闻”微信公众号,做强做优若干家微博,将“掌上绍兴”“今日绍兴”“树人导报”三家App合并为“越牛新闻”一个。实现了淘汰传统媒体、新媒体落后产能,集聚力量办好优势平台的目的。“越牛新闻”客户端总下载量突破1000万,日活达25万。

  整合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工作这些年一直在进行。天津海河传媒中心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津云客户端;大众报业集团强力推出海报新闻客户端,逐步整合集团旗下新锐大众、山东24小时、山东手机报、大众论坛、齐鲁壹点等客户端的内容与资源;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逐步整合慢新闻、上游财经等客户端资源,融入上游新闻,集中资源与精力做好上游新闻客户端。2023年初,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集聚三家App的力量做强“潮新闻”。

  2.群众路线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

  商业平台的运营模式中,由于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规律,UGC(用户自制内容)大行其道。主流媒体纷纷创建了各自的UGC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创办了“人民号”“人民视频”,“新华社”客户端创办了“全民拍”“现场云”“问记者”等,“澎湃新闻”创办了“湃客号”,“南方+”创办了“南方号”等。一些主流媒体UGC平台探索激励机制,在用户的成就感与获得感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用户内容生产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增加平台黏性。顶端新闻探索创作者MCN的营销模式,将频道运营者转换为“创作者经纪人”,引入了覆盖时政、财经、文化、文学、军事等30余个行业的1.5万名优质创作者。

  主流媒体坚持群众路线,实行“开门办报”“开门办台”,还广泛吸引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与传播。湖北日报在抖音号、快手号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开放供稿渠道,与省内外供稿团队构建共享机制,实现了优质素材持续供给;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客户端交汇点尝试纸媒客户端的社交化转型,面向用户发起系列线上活动,激发用户的互动参与。

  3.“新闻+政务服务商务”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一些媒体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拓展政务服务商务领域,长城新媒体集团深耕社会资源,多元布局,通过科技、电商、品牌活动、政务新媒体等服务板块,增强新媒体产业综合实力,深耕融媒+县域电商产业、特色产业新基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主动融入地方数字化建设,赋能县级融媒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底,该集团资产总额是筹建初期的5倍,净资产总额是成立之初的13倍。

  河南顶端新闻2021年创办,短短两年,已初步形成了自我造血能力,探索打造了顶端巨浪、顶端文创、顶端智库等数字营销品牌。顶端新闻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国锋介绍,顶端新闻2022年营销较2021年增长418%,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3%;顶端商报融合后,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9%。

  (二)市场机制改革推向深入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

  在媒体融合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仅意味着主流媒体需要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拥有经济支撑能力;更意味着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技术手段、运营推广、内容生产、流量变现、发展战略等系列环节市场竞争意识的建立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

  传统的事业体制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市场机遇面前的反应速度、反应能力明显落后于市场;传统的行政级别和有限的绩效奖励制度也不适应市场,导致人才流失、新兴市场人才不愿意来。传统媒体存在着容错机制弱、激励办法少、市场反应慢等问题,融合障碍、隐性风险增加。在融合发展中,事业体制管理模式与新媒体市场化方向不匹配;同时,在一个体系内,事业和企业两种体制并存,资源和业务板结,难以打通。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主任祝青说:“市场高于扶持,要坚持走市场化路子,以竞争来保持媒体单位的良性发展。只有走市场化路子,通过良性运营源源不断从市场中获得资金支持,才能让‘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有效运行。”2021年,安吉县融媒体中心确立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公司化运营模式,充分释放了体制机制改革的活力,营收连续9年增幅都在10%以上,2022年总营收达到4.87亿元,2023年上半年更是同比增长38.3%。

  (三)发力基层社会治理

  媒体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跳出媒体做融合,在整体深度融合转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制度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中。比如,南方+采取“全面融合”的平台搭建思路,并通过一体化措施,彻底打通集团内部资源并有效对接集团外部相关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用户规模、盈利模式多元、服务能力强的“基于广东、面向全国”的“治国理政新平台”。

  从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角度看,更应有效整合县域内各种媒体资源,才能实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服务枢纽”[16]的建设目标,包括县域内各部委办局创办的各种政务自媒体、商业自媒体等,借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其整合管理,协同发布。要让县域内几十万人,各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制造信息产品并创造交易,达成“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目标。河南项城县融媒体中心整合了全市70个官方网站、42个微信公众号,进行统筹管理,信息统一发布;还与其他单位合作,将各镇办的服务大厅业务办理、问题投诉、热点答疑等接入融媒体中心,打造“智慧城管”,将井盖、路灯等实行网格化管理,市政设施一旦损坏,融媒体指挥中心能收到警报,然后定位处理。

  (四)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是基于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文化建设方向和目标,也是新闻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近些年来,在新兴媒体的冲击和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下,我国长期形成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架构,以及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站多元媒体格局,面临挑战和重构。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无疆域特征消解了四级媒体架构的传统传播生态,新媒体传播并无层级的区别,区域特性也几乎无法凸显;另一方面,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广播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站等各自为政的多元媒体格局面临挑战与重构,同质特征明显。

  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价值正在于此,必须将改造现有媒体结构和布局放在首要位置,这也是媒体融合发展步入系统化、全局化的更高要求。它适应新兴媒介发展和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大趋势,针对中国媒体格局重构的需求,提出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目标就是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手段就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

  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全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省级、地市级广电与报业的整合如火如荼;中央、省、市三级媒体积极打造云平台,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与平台入驻支持,形成传播合力……全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积极开拓新媒体市场,围绕媒介形态、内容产品、生产机制、话语方式等全方位创新,积极利用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在移动传播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四力”。一个服务并助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正在加速推进中。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简单嫁接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媒体融合的十年历程已历经这三种不同形态,正在走向真正的“相融”。不可否认,媒体融合仍然处于探索中,深度融合推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解决、克服这些问题必然会推动媒体融合实现新的跨越,更大程度上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全面融合局面。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