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五一档票房“腰斩”,看电影真的不如看微短剧?

导语:当前,电影行业亟须探索的,不是如何节约成本、抢占档期,或是在宣发营销上整花活,而是“如何让观众找到走进影院的理由”。

  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总票房7.47亿元,同比下降51.1%;档期观影总人次为1889.5万,同比下降50.03%;日均票房1.49亿元,为近五年档期票房最低——

  对于整个电影行业而言,这组数据并不乐观。

  中国电影市场三个月内经历冰火两重天,清明档与五一档票房下滑严重,与《哪吒2》单片破百亿的行业神话形成鲜明对照。

  “中国电影票房倒退回十年前……”“两个小时就能刷完一部上百集的微短剧,谁还愿意花时间去电影院开‘盲盒’?”“现在选电影好比买彩票,大多数时候都中不了,等于浪费钱。”网友的一系列评论,都表现出对电影市场的不看好。

  大体量头部影片缺位,短视频与微短剧崛起带来的冲击,社交成本上涨……以上种种因素,都正在导致观众的观影热情减退。

  市场波动背后是消费逻辑与观众需求的变化。当前,影院消费正面临多元娱乐形式的冲击。业内人士表示,从清明档、五一档遇冷的现实来看,期望像《哪吒2》这样的现象级大片继续“救市”并不现实,电影行业应该深入探索更为健康、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票房“腰斩”,或许意味着中国电影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转型“阵痛期”。

10部新片仅2部票房破亿,中腰部影片“群狼战术”难以提振大盘

  猫眼研究院《2025五一档数据洞察》显示,今年五一档票房前五名分别为《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人生开门红》和《雷霆特攻队*》,其中仅《水饺皇后》和《猎金·游戏》两部影片走势相对稳健,档期内票房过亿。

  令人意外的是,上映三个月、密钥延期三次的《哪吒2》仍凭借近6500万元的票房杀进五一档票房前六,日票房一度反超多部新片,更拿下贵州省五一档票房冠军(293.98万元)。因为号称全亚洲最大的IMAX-GT影厅就坐落在贵州省贵阳市,不少影迷都趁着“五一”假期到贵阳越界影城打卡。在贵州,五一档排名第二的《水饺皇后》票房占比仅19.2%,远不如《哪吒2》的33.2%。

  《2025五一档数据洞察》还提到,春节档后至五一档前累计上映影片78部,其中仅4部票房过亿,还有67%的影片票房不足1000万元。

  整体上看,由于缺乏大体量头部影片的带动,映前关注度不高,五一档整体表现热度欠佳、不及预期,新片体量整体不高也导致了票房差异小、头部集中度下降。

  的确,今年五一档片单一出,不少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像没有哪一部是特别想看的。

  从题材类型上看,今年五一档新片囊括了剧情、犯罪、喜剧、动作、动画等多元类型。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今年五一档片单百花齐放,类型丰富且有创新,良好的区分度本应有利于降低同质化竞争,满足多层次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但为何大部分观众仍感到“无片可选”?问题同样也出在题材上。

  五一档排名前二的《水饺皇后》和《猎金·游戏》,一部是传记片,一部是金融题材的犯罪片,都是“文戏”,缺乏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视觉奇观。而前五名中唯一的动作片《雷霆特攻队*》,则受漫威近年口碑不佳的影响,让观众不敢对其有所期待。

  曾被视为大档期“爆款密码”的喜剧片,在今年五一档也失灵了。《人生开门红》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虽然在选题上与时俱进,聚焦直播领域和网红生态,但故事创新不足。

  而相比春节档预售期的宣发大战,五一档各新片的宣发策略也比较平实低调,不仅“整活”少了,连路演也少了。主演阵容中也缺乏粉丝黏性较高的流量演员,难以在预售期创造社交平台热门话题。还有新片“极限”定档,几乎没有前置宣发。因此,很多观众未能提前获知新片信息,也没有把“看电影”列入假期活动清单。

  例如五一档亚军《猎金·游戏》,整个“五一”假期只安排了广州一站路演。《幽灵公主》则是在映前8天才宣布加入五一档。

  而档期内口碑最佳的《大风杀》(豆瓣评分7.0),也被观众认为吃了宣发的大亏。该片填补了近年来国产西部枪战片的空白,暴力美学风格生猛,是五一档新片中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之作,最终票房却只是刚刚过3000万元,排在五一档第8名。

  题材和宣发的双重乏力,新片口碑整体一般,最终导致了大体量头部影片在五一档缺位。而参照近两年的市场趋势,大盘往往需要一到两部超级爆款带热。

  例如今年春节档,《哪吒2》一骑绝尘,《唐探1900》和《封神第二部》也都达到10亿以上的体量,才有了95.14亿元的“史上最强春节档”。豪揽206.2亿元的2023年暑期档,档期内有5部影片票房超15亿元。

  去年五一档总票房15.28亿元,为影史票房第二高的五一档,档期内也有5部影片票房过亿,冠军《维和防暴队》的票房超过4亿元,亚军《末路狂花钱》的票房也超过3.9亿元。

  尽管头部影片可能抢占中腰部影片的观众,但纯靠中腰部影片的“群狼战术”,明显难以提振大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今年五一档票房同比下降超50%的关键因素。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冶表示,以春节档为例,较为健康的档期生态,应该是有4到5部电影票房能达到10亿体量,头部影片约有3部,每部票房都能达到20亿量级。

  因此,无论是《哪吒2》一骑绝尘的春节档,还是没有头部影片出现的五一档,档期生态都算不上健康。

  作为春节档和暑期档之间的中型档期,五一档往往承担着试探市场风向的作用。近年来,业内预估的“大片”往往青睐春节档、国庆档等大档期,7天长假带来的档期观众将有望保证一定的票房体量。档期红利带来的档期依赖,也让大档期和中小档期的新片供给越来越不平衡,档期票房也备受影响。

  探索非传统档期潜力,缓解供需矛盾,是电影行业转型的当务之急。

观影人次、年轻用户占比大幅下滑,如何让观众找到走进影院的理由?

  “整体上看,2025五一档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市场在春节档以及《哪吒2》的火爆之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震荡起伏。一方面,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评价标准和期待值日益提升;另一方面,影院观影仍在受到不同娱乐消费方式的冲击。市场需要更多更新鲜、更年轻、更具话题性和创造力的优质内容来提升市场热度,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猫眼娱乐分析师赖力告诉南方+记者。

  《2025五一档数据洞察》显示,今年五一档观影总人次为1889.5万,25岁以下用户占比为26.7%,连续三年大幅下降。20岁以下用户占比为6.2%,首次不足10%。

  年轻人为何越来越不喜欢走进影院了?陶冶认为,对于非影迷观众而言,看电影更趋向于一项社交活动,需要付出一定时间和金钱作为消费成本。在短视频等新兴娱乐生态的影响下,电影已不是一个必需消费品。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全年体量。艾媒咨询更预测,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几乎相当于电影市场规模的2倍。

  节奏短平快,剧情强刺激的微短剧正在大量侵占人们的碎片时间,引导人们形成碎片化的休闲生活模式,同时,深度沉浸能力也开始退化。相比之下,观看电影、长剧等传统长视频,在许多人眼里成了“浪费时间”。

  而在从小接触智能手机、互联网的Z世代眼中,电影显得更为陌生。但电影与观众之间真的出现了“代沟”吗?事实并非如此。

  《哪吒2》观影人次超3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首次走进影院的观众,以及一年可能只看一两次电影的“低频观众”。直至五一档,《哪吒2》的购票人群里仍有80%是未看过该片的新观众。

  由此可见,高质量、高口碑,能够“破圈”带来社交话题的影片,依然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

  “《哪吒2》是可遇不可求的爆款,因为它已经从单纯的影视作品变成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陶冶表示,虽然《哪吒2》帮助很多影院解了燃眉之急,“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看电影位于日常消费链条的末端,是可以被优先节约掉的部分。”

  五一档各项数据均显示,观众对商业电影的评判标准正在不断抬升——制作精度、情感共鸣、内容创新缺一不可。与此同时,观众对电影的“试错忍耐度”越来越低,许多观众在经历一次不佳的观影体验后,就会对后续观影行为产生抵触,直接影响观影人次和票房表现。

  当前,电影行业亟须探索的,不是如何节约成本、抢占档期,或是在宣发营销上整花活,而是“如何让观众找到走进影院的理由”。

  套路化、质量不上不下的作品已无法再割韭菜,“长板够长,短板也合格”将成为未来商业片的市场生存法则。面对观众“内容需求不断升级”与“深度沉浸能力退化”,电影创作需要与观众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