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5G赋能智能航运,“5G揽海”行动计划将启动

导语:上海信息通信业与港口航运业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针对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近期将启动“5G揽海”行动计划。

  (本文原标题为:5G“扬帆”赋能长三角智能航运)

  5G融合应用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随着5G网络深度覆盖与融通发展,上海5G融合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初步形成。记者了解到,近日,上海启动联合行动计划推动5G赋能长三角智能航运。利用5G技术为智能航运赋能,上海将实现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5G赋能智能航运

  5G网络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助力航运领域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5G赋能长三角智能航运”联合行动计划由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港集团、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铁塔、东方有线等相关单位共同启动。

  近年来,上海信息通信行业持续深耕智能航运领域。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天广介绍,上海信息通信行业近年来加强服务,主动对接,进一步加强与航运界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对接,切实帮助航运业的合作伙伴解决智能航运和数字化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焦点问题。与此同时,上海信息通信行业将调动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力量,组织一批智慧交通融合领域的专家,了解和借鉴国内外业界好的经验做法,聚焦智慧交通行业技术进步和业态发展,用5.5G通感一体、50GPON(无源光纤网络)等信息通信的最新技术和能力充分赋能上海航运界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上海信息通信行业应加快打造5G赋能智能航运在细分行业和不同场景的“样板间”,加快标杆项目的落地转化和规模化推广,加快实现“样板间”向规模复制的智能航运“商品房”的转变,对航运业数实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海事局局长谢群威认为,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沿海水域通信网络高质量覆盖是航运信息化升级和5G融合应用的基础,更是智能航运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石。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港航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港航信息化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智能航运发展,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临港通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秦岭介绍,上海自2022年3月启动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行业“5G+”应用。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78835个,年均增速超过65%;5G基站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2.4个,全国排名第一;每万人5G基站数达到31.8个,全国排名第二。自我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以来,上海通信行业5G应用案例总规模超过1300项,获得国家层面重点专项和应用试点的超过200项。

  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在5G赋能智能航运领域,通信运营商与各界已展开积极探索。

  记者了解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已在今年6月出坞,全面转入码头系泊调试阶段,这也将是全球首艘5G大型邮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电信正在为这座“海上移动城市”提供全船5G移动网络覆盖与应用,通过在邮轮上部署新型5G基站设备打造5G邮轮专网——轻量级5G核心网(5G C),实现本地分流、算力部署及超低时延能力,节省卫星回传带宽,为游客和工作人员提供5G、WiFi以及卫星等融合通信服务,将提供数字高清、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内容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图为近日拍摄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与此同时,上海电信正不断提升5G海面覆盖能力,通过采用“高频+中频+低频”协同方案,尤其是基于先进的2.1GHz频段5G FDD(频分双工)8T8R(实现8路信号的收发)设备,以及最新研制并在洋山岛试验的32T32R(实现32路信号的收发)设备,实现5G海面超远覆盖,为后续海洋执法、应急救援、海域动态实时监测等项目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通信网络保障。

  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打造了智慧港口平台、智慧航运平台、港口自动驾驶3个核心产品,港航大数据服务1项核心能力服务,并牵头联合中远海运等行业龙头在全国开展5G应用建设与运营探索,共同打造5G智慧港口建设样板,支撑签约智慧港口项目近百个,在国内集装箱吞吐量前十位的港口实现5G应用落地。

  例如,由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牵头的“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慧港口创新应用项目”,针对港口特别关注的集装箱卡车水平运输场景中,卫星定位技术应用当前主要存在的传统导航定位方式无法满足复杂港口环境下7×24小时作业等问题,以及港口作业区岸桥遮挡、集装箱折射导致的港口北斗定位搜星难、定位难等痛点问题开展探索创新。在无人驾驶集卡方面,已从单车智能、磁钉定位升级到“5G+北斗+无人驾驶”深度融合方案,作业效率与稳定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有人集卡方面,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有人集卡全域跟踪管理,实现对有人集卡在港区作业的安全监管和作业引导。除此之外,该项目也在积极探索伪卫星监测、港区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等技术应用。

  上海联通与中远海运联合打造5G RedCap(轻量级5G)船岸通信网关产品,实时监测在运营船舶船位、岸电系统工况信息和用电量数据,支持船岸5G网关无线通讯和经纬度信息(GPS+北斗)定位汇聚,实现数据汇聚、动态监测和集成化管理,该产品已在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散运、中远海运客运,以及集团外部单位的岸电系统中落地应用,为绿色航运提供数据支撑,赋能数字绿色航运。

  推动资源整合共享

  秦岭介绍,上海信息通信业与港口航运业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针对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近期将启动“5G揽海”行动计划,利用5G技术为智能航运赋能,实现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重点推动5G赋能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智能航运监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和先行先试。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全程数字化闭环;以集装箱数字化为切入点,打造在远洋运输、多式联运等场景的物联网创新应用;推动船舶制造、集装箱制造等场景的5G工业数采数传、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能力应用。通过5G+AI+大数据技术,推动视频AI智能验箱、5G远程调度等应用,实现堆场集装箱智能化管理,逐步实现货物多式联运轨迹全程动态追踪。会同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三省通信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探索出台统一指导文件,指导长三角区域智能航运发展在船舶、码头、运维和航运管理四方面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