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5G会快速的“迎面扑来”迅速成熟潮流。但未来肯定不是这样,5G的推进是一个分阶段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图为:5G总体愿景(源自IMT-2020)
1、5G满足的是未来万物互联发展需求,在技术方面追求全球统一标准。从技术标准角度,与全球多样化的3G、4G标准不同,5G标准是全球电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所有机构统一制定的,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复杂的兼容性问题和相关的利益捆绑问题。所以,5G标准与技术研发总体是全球同步的。不能因为个别国家政府政策需要或个别厂商期望而强力推进5G,过分超出全球步伐的5G技术研发是不可能实现的。从需求角度来说,中国社会正处于从数字社会向智慧社会逐步演进的过渡阶段,万物互联的场景与业务模式不可能一步实现。所以,5G前景是必然的,但标准实现及利益协调尚待时间,同时未来的泛信息化市场更需要缓步开发,都不会像通信设备制造那样简单。
举一个例子说明5G“快”、“慢”的问题。比如与过去不同,现在芯片研发和3GPP的标准推进基本是同步在进行,手机的研发与芯片研发也是同步在进行。所以从产业上有技术提供商角度看,5G技术开发已经是“快马加鞭”,甚至是两步并作一步走。但这些都不能一下子就解决非消费类垂直领域千差万别的需求问题,因即使不考虑技术成熟度,全新的业务模式也需要各方复杂的协作乃至利益协调,并且垂直领域现行应用的设备也不能像更换手机那样马上就过渡到未来设备。事实上,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主席认为:5G投资周期或超过8年。
2、不同5G场景的成熟度不同。从5G的三类应用场景而言,最快商用的将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大约是2020年正式商用,而uRLLC(低时延高可靠)和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场景受标准确定时间(面向5G增强场景的R16标准预计将在2020年初冻结,比原计划推迟3个月)和产业链成熟程度、垂直生态协作程度等因素影响,最早于2021年开始逐步商用,相对成熟也要3-5年以后。
3、即使是最先成熟的eMBB应用,也将从热点区域逐步扩大。就eMBB场景而言,5G网络建设也将是从数据网络消费热点区域开始建设,并不是全面普及,因此在3-5年内将是4G与5G网络长期并存,在农村等边缘区域还将主要是4G普遍覆盖。
4、中国从4G到5G的网络演进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5G之前,中国的移动通信迭代都比国际先进水平有时间差,比如3G滞后7年,4G滞后3年,正式部署滞后于其他国家既有差距但也有好处,好处是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享受产业链成熟的红利。而在5G时代中国将与世界保持同步,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了本土上游产业链的成熟,但是由于没有太多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网络迭代与产业发展过程中解决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会有更多坎坷。这里必须严肃而慎重考虑的是,在目前4G网络相对成熟且商业空间尚未充分挖掘的情况下如何向5G过渡。
事实上,业界将3G到4G的演进称之为“整体演进”,即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整体打包从3G演进到4G。但5G时代就不一样了。4G向5G演进时,为了获得网络灵活性、开放性等好处,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被拆开了;这可以在演进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4G基站等基础设施,也加大的演进的技术复杂程度。在过渡期间,5G无线接入网(NR)、5G核心网、4G核心网和4G无线接入网(LTE)存在多种混合搭配的情况,组成了多种网络部署选项的演进路线。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多样性演进选项,去年年底在意大利举行的3GPP会议决定,将原计划在2018年12月冻结R15 Late Drop版本(并于2019年3月完成含有完整ASN.1 代码的标准版本)推迟到2019年3月(ASN.1完成时间顺延至2019年6月)(同时这也将导致R16版本的顺延)。这部分是因为2017年3GPP加速了标准制定速度,将原计划于2018年6月完成5G NR NSA(非独立组网)标准提前到2017年12月完成,以满足部分运营商的先发需求,所以将5G第一阶段标准R15分成了三个版本分步走,不同版本涵盖不同的演进选项。
图为:4G向5G演进的主要选项
5、5G uRLLC和mMTC场景的业务模式与商业模式将是重大的挑战。
这实际上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5G的推进步伐需要慎重思考的是,包括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这样的5G核心应用垂直领域,其技术成熟度、商业成熟度和生态协作模式都是非常复杂的。首先,这需要电信运营商大胆应用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关键技术,真正推进网络架构的重构实现网络切片与边缘计算等5G关键能力。这些都并非易事(因为时间关系,笔者计划在本公众号后续文字中介绍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关键能力)事实上,韦乐平在4月18号的“2019中国SDN/NFV/AI大会”上就表示:虽然NFV在部分领域进入商用,但总体进展不及预期,NFV进展要比SDN缓慢。韦乐平认为,我国的电信运营商思维还比较保守落后,三大运营商都应该非常坚定、毫不犹豫地快速把SDN/NFV用起来,尤其是利用5G的机遇把SDN/NFV用起来。
图为:5G网络架构与代表性能力
其次,5G增强场景应用非常非常需要电信业界与垂直行业生态的深入协作,在垂直领域打造应用示范样板、实现垂直生态的云边协同,真正带来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或者说,5G意味着电信运营商网络真正实现从通信技术(CT)到IT的融合转型,未来还将与内容传媒领域的TNT融合。中国移动在2018年6月份发布了面向电力差动保护、VR互动演唱会以及AR游戏的三个切片样板,并在2018年底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针对银行数据信息交互、移动车载医疗和自动驾驶场景的新型网络切片样板。此前中国联通与其战略股东阿里巴巴合资成立云粒智慧科技公司,该公司聚焦政务、金融、公安、交通、制造、生态环境等领域;坊间还传言双方将基于边缘计算灯技术推进5G加速服务。可见,这些着眼于垂直领域的协作还处于“进行时态”,但总的来说5G增强场景应用示范还相对缺乏,运营/商业模式亟需探索。
新书介绍:2018媒体融合发展政策、趋势、案例请关注:《2017-2018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以下是报告整体框架(报告购买请咨询张女士:15611597395)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