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6年12月底,中国电信IPTV电视超过6500万,中国联通IPTV电视超过2300万,中国移动的互联网OTT电视超过3000万,另外还有长城宽带的大麦盒子和宽带用户购买的各种盒子用户,总数毫无悬念地超过1亿户。而在这个时候,每天在行业各种讨论群中,看着网络大咖和广电顶层设计者的各种言论,希望能看到一丝一毫的变革破冰声,渴望能听到和看到宏伟的三网融合蓝图中能有广电的立锥之地,尤其是听到很多曾经的业内人变成了旁边观者,仍在不断大声疾呼,每天自问自答着各种明眼人一眼都能看透的答案,忽然才觉得,这才是情怀,这才是不离不弃的使命。
一种力量蓬勃的生,一定面临着另外一种力量日渐衰败的死,这是新老交替的规律,不灭的法则。新的力量在旧的力量中获取能量,遗传和变异,旧的力量不断的复制,加强堡垒,试图抵御外族入侵,但突然就发现,一直熟悉的进攻和防守方式发生了改变,旧力量擅长的经营模式被颠覆,一笔一笔收上来的钱突然在别人眼中不再那么重要,你试图不断深挖ARPU值的用户,在别人那里被捧着供着呵护着。
迷茫、不解,却又无力反抗,一座座城池变得无足轻重,而城中的百姓却成为了对手手心的宝,如同集聚了无限动力的拳头,挥舞着竟然找不到敌人,找不到着力点。
于是,广电人从未有过的焦虑,广电人从未有过的沮丧和无助。是他们不够努力吗?如果不是,为什么那么多用户不声不响的用脚投票?是他们不够优秀吗?如果是,广电的各路诸侯为什么也大有攻城拔寨者?
焦虑更多的来自于对自己的不确定,而思辨却能使人头脑明晰。
如今这场大戏,如何开演,就如同国家的一带一路,大发展一定伴随着大智慧,大智慧一定要有大勇气,气势所到之处,智慧之花才能开花结果,枝蔓匍匐千里。
说到底,广电有线电视的用户都去哪了?这是个终极命题,必须面对的问题,换句话说,用户去哪了弄清楚后,剩下的就该知道用户被变成了什么样?是一定要所谓的云端漫步,拿着手机看电视吗?还是一定要做免费,使用自己并不擅长却又出口紧张的宽带产品来以卵击石?还是放弃品质要求,提供的产品日渐同质化,逐渐随波逐流,变成浮萍?
远水解不了近渴,遥远的康卡斯特的兼并重组,融资购并,一手加强宽带建设,一手丰富视频内容,只能是一场虚妄的梦,破不了如今广电的局,是要深入用户基层,地推、网格,短兵相接,赤膊肉博战吗?
其实,用户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被拖入了南辕北辙的泥沼,以为我们一切都是落后的,落后了自然挨打,却对我们的优势视而不见。
其实,最重要的改变是收看电视的习惯发生了改变,用户一直都在,看电视的用户只增不少,八年前的百视通,现在已经不知不觉有了一亿用户,其直播的NBA赛事已于2017年4月份破了万场。而那些自制剧、视频独播剧动辄破十亿次点播收看,80后、90后、00后们对于一年几百元的各种视频网站会员费充值并未有什么抵触,会员充值已经变成了生活开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回到原点,我们怎么了,回到这个问题,同样面临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以终为始,不忘初心,才能在春天找到春天。
其实答案就在这里,就在曾总的直播、罗总的问答、路总编的摇旗呐喊、诸如华数、重庆等广电急先锋的大局意识、果敢和决心里。
不简单,也不复杂,只不过我们缺少必胜的勇气和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
我们固守着288元,以为再增加多少个频道就能留住用户,却不知道这288元里,有没有可能分给宽带和互动一杯羹,用他们保用户,同样也是胜利;
我们也许也知道,更多的用户喜欢一剧联播,一次性收看,为什么就不能也像Netflix一样,来个直播重构;
我们甚至也知道,地推还是网格化营销,能不能也来个惊天动地的话题营销,瞬间引爆市场,然后再深入用户,一对一营销,是不是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网络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事实,而网络是电视的一部分是不是也该形成共识,能不能把所有的用户都开通双向,用不用是他的事儿,而当他需要用的时候,只是打个电话开通授权?
智慧之音,一直都在,你能回答我,也能回答自己。
(中广互联特约通讯员 王洋)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