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年轻”“网感”“天价”——当业内谈论电视节目时在谈什么

导语:被称为电视行业风向标的第二十二届上海电视节近日举办,电视行业专家、从业者齐聚一堂,探讨电视行业现状与未来。与过往电视节不同的是,在本届电视节上,几乎已经看不到传统电视剧、电视节目的身影,到处是关于自制剧、网络综艺、视频网站、IP等与互联网相关和衍生的议题。

  

  中汇影视创始人侯小强、《我的奇妙男友》总制片人张娜在上海电视节举办的电视剧论坛上就行业热点进行讨论。

  本届上海电视节上,多家视频网站公布了改编自网络历史小说的自制剧片单,网剧对古装传奇题材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这也足以说明当下年轻人的观剧喜好——距离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并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图为上海电视节影视市场展台。

  本届上海电视节上,玄幻古装题材电视剧《择天记》公布了主创阵容,并宣布开机。这部改编自被称为“爆款”同名网络小说的电视剧,主要演员和幕后班底也非常“夺目”。直奔年轻人喜好、高投入、高质量、高收视、高流量已渐成当下电视剧的创作方向。图为《择天记》确定的主要演员在发布会现场。

  被称为电视行业风向标的第二十二届上海电视节近日举办,电视行业专家、从业者齐聚一堂,探讨电视行业现状与未来。与过往电视节不同的是,在本届电视节上,几乎已经看不到传统电视剧、电视节目的身影,到处是关于自制剧、网络综艺、视频网站、IP等与互联网相关和衍生的议题。

  用户迭代与行业转型

  曾几何时,“大妈”一度是业界认为构成电视观众的最主要群体。然而从近几年走红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来看,受众群体已转变为“90后”甚至“00后”——“得年轻人者得收视率”已成为判断一部电视剧、一档综艺节目能否成功的基本定律之一。

  围绕“谁在看”“看什么”“怎么才好看”等电视行业焦点话题,本届电视节上,腾讯视频、华策影视、乐视视频等行业龙头接连举办了多场关于电视剧、网络综艺的高峰论坛,对上述话题展开讨论。

  对于当下“90后”的收看习惯和消费喜好,腾讯视频影视部总经理王娟根据统计数据,将之归纳为“变化速度极快”“随心所欲”“脑洞大、花样多”。数据显示,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手机+床”的观看方式,在王娟看来,“小屏时代”已经到来。

  针对来势凶猛的“小屏时代”,电视剧制作应该如何应对?曾制作了《花千骨》、《重生之名流巨星》等剧目的制片人唐丽君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为了方便观众的移动收看习惯,我们在《重生之名流巨星》这部戏里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慢镜头,就连演员的毛孔都能在手机上看得清清楚楚。”

  王娟表示,年轻人除了更依赖“小屏”,观剧还追求 “一切皆可玩”,弹幕、表情包、GIF动图等,都是年轻人玩的范畴。“像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网络播放量突破100亿的构成中,有1/4来自于截屏、表情包等这样的‘玩剧’方式。”

  在新一代电视从业者看来,如今的观剧方式已和过往大不相同,以前被称之为“观众”的观剧群体已完全转变为“用户”,如今这一群体的迭代,也直接成为电视行业转型的推动力量。

  电视台与互联网加速融合互补

  从近年来火热的网络综艺节目可以看出,以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综艺节目平台开始进一步拥抱互联网,视频网站则产出更多优质内容进而反哺卫视平台。由视频网站单向购买电视综艺版权的合作形式已逐渐转变为两个“战场”的融合互补,而知名传统电视人向互联网的转型,则使得双方的合作日渐加速。

  记者注意到,如今的电视综艺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互联网元素,和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的贴合、互动也越来越紧密。如《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收视率高的电视综艺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综艺”概念下的各种创新模式。

  谈及为何越来越多的优质综艺节目同时选择在互联网播出,腾讯视频综艺业务部总经理马延琨表示,互联网其实为传统综艺在扩大传播面上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随着用户的年轻化和观看方式的移动化,综艺节目在电视上播和在网络上尤其是移动端播出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奔跑吧兄弟》前三季总导演岑俊义则认为,互联网带给电视人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的互动、及时性。

  由于互联网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也持续刺激着专业人才和资金流入视频网站。记者了解到,各大视频平台今年全年有多达10档以上的原创网络综艺推出,以腾讯视频为例,去年1个季度推出了1档节目,今年已上升为1个季度推出3档以上节目,网络综艺市场扩充之速可见一斑。

  以“网感”判断内容好坏

  本届电视节上,除了不断被强化的受众主体——年轻人之外,“网感”是业内普遍提及的又一个关键词。一部剧、一档综艺节目有没有“网感”,成为能否吸引用户观看的必备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是“网感”?

  对此,中汇影视创始人侯小强解释称,具有“网感”的电视剧必然具备几个特点:新鲜的类型、良好的口碑以及极致的题材。以近年受年轻人喜欢的玄幻、仙侠等故事类型为例,侯小强认为距离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并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参与感的电视剧,可被称之为“网感”十足。在进击文化传媒总经理陈益韬看来,“网感”即为“共鸣”,当下IP改编的热潮实际上就是寻找共鸣、深度挖掘IP内涵的过程。

  据王娟透露,从大数据的角度看,令年轻观众愿意为之买单的“网感”作品,都具备了快节奏、“脑洞”大的特点,而非演员的“高颜值”。“我们想象年轻人肯定爱看颜值高的‘小鲜肉’,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数据显示,74.3%的用户更关注故事类型和情节,演员阵容则排第二。”

  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意识到,打造一部有“网感”的剧集并非只需要在演员阵容上下功夫。最近全网收视点击率颇高的电视剧《我的奇妙男友》总制片人张娜表示:“跟年轻人打交道,真诚最重要。”而在乐漾影视传媒董事长甘薇看来:“静下心做好的作品、好的内容,好的内容会带动一切的市场。”

  实际上,年轻人的观看口味多种多样,所谓的“网感”恐怕很难一言概之。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以下简称“B站”)首席运营官李旎举例说,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在电视台播出,但并未引起很大反响,反而是在B站播出后迅速走红,很多年轻人,甚至直呼片中一位修缮文物的“王师傅”为男神。“我们最初也十分惊讶,由此也意识到,年轻人其实对观看内容的需求十分纯粹,既要认真地表达故事本身,同时对个性化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

  马延琨对“网感”的定义和李旎不谋而合。对于一档综艺节目来说,网综和传统电视台综艺差异其实并不大。“好的节目是有共性的。当下年轻人因为有了更多的观看经验,他们对当下节目的精品化诉求达到了一个高点。对节目制作方来说,这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然也是很大的机会空间。”

  版权价格不断上涨仍是行业痛点

  记者注意到,未来一年的重磅电视剧如《如懿传》、《择天记》、《欢乐颂2》、《海上牧云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腾讯视频都高价购买了其版权,而仅在四五年前,当时最火的《甄嬛传》,其网络版权也只是30万元一集,但同级别的剧在去年单集价格涨了10倍,而今年更是一下子猛涨了30倍。

  尽管像《如懿传》这样的天价版权电视剧只是少数,但国产剧版权价格一路攀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影视剧市场,电视台已不再是唯一买手,几大视频网站纷纷“一掷千金”抢占资源,优质剧集资源价格战的战场已从传统电视台扩展到所有播出平台。高价出售版权使得电视剧制作方成为最直接受益方,但对于视频平台来说,版权价格飞涨则成为行业痛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刺激着剧价一路高涨?

  对此,曾打造过《虎妈猫爸》等精品大剧的制片人黄澜分析认为:“所谓的天价背后,其实是观众的强烈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供给。之所以版权价格持续上涨,是因为创作的核心资源也在涨价。同时,优质剧集虽然卖得贵,但也可以为播放平台带来更大价值。”

  “上游获利,下游买单。”腾讯视频版权合作部总经理韩志杰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价购剧带来的行业尴尬。如今,他更关注如何才能终结这一局面。
然而天价购剧带给行业的另一个思考则是——贵的剧就一定是好剧吗?

  慈文影视董事长马中骏坦承,现在的市场确实存在泡沫。“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中,更需要理性的判断。”马中骏认为,要想让“天价饭局”成为“平民盛宴”,就要给年轻编剧和演员更多机会。

  增加定价权还是加强自制?

  在黄澜看来,目前出现天价购剧的原因还在于各大视频网站在彼此竞争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版权价格评估体系。为此,黄澜建议道:“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竞价上,而要注重差异化的定位,打开局面,增加定价权。”

  黄澜表示,她更希望视频网站购剧的出发点是基于对优质资源的追求。如果双方能够以版权价格为基础进行合作,这将是行业未来发展呈现出的良好态势。对此,知名编剧、制作人白一骢站在内容制作方的立场回应称,他更渴望将来能够出现用户为单部剧集付费,这样的情况更有利于制作方以内容和用户做真正的互动。

  经过近几年电视剧版权市场的持续自由增长,对于投入越来越大的视频网站参与方来说,他们希望能够成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推动这一市场从传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对此,乐视视频总裁高飞大胆提出了“保底分成”的模式,即不再将买剧变成“一锤子买卖”。他认为“保底+分成”其实对于创作者更有利,因为有保底的存在,对他们来讲相对比较安全,一旦可分配的收入足够大,保底反而会变成不重要的因素。

  “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很好地平衡保底和分成总收益之间的关系,让大家回到原点,创作者只要安心、专注地把作品做好就可以。”在高飞看来,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使得日益浮躁的市场能够有效回归到电视行业最根本的制胜法则上,即“内容为王”。

  高飞推崇的新模式能否结束天价购剧,目前尚未可知。不过,各大视频网站近几年持续发力的自制内容似乎要到了收获的季节。仅从网络自制综艺目前的盈利情况来看,视频网站曾经天价购买综艺版权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

  据马延琨介绍,腾讯视频的自制综艺节目已经过了烧钱的阶段,虽没有大面积盈利,但也没有亏损。“腾讯综艺的自制和采购内容已变为1∶1的比例,相较于采购版权,视频网站开始倾向于开发自制内容,一方面是因为性价比更高,更符合平台用户的属性,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IP的全产业链开发。而面对网络综艺提供的越来越广阔的机遇,一些电视台也开始主动调整战略,反过来为视频网站提供内容。”

【责任编辑: 魏书勤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