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老牌电视节目上演“变形计”

导语: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要想生存下去唯有不断创新。广东本土的电视综艺节目也同样面临“变与不变”的抉择,阔别电视荧幕长达482天的《年代秀》将在今年5月6日以全新的面貌“回归”深圳卫视,而受到“老广们”追捧的《谁与争锋》《麦王争霸》等老牌节目也在不断谋求“变变变”,试图寻找吸引观众新的“爆点”。

  近日,已经播出8年之久的湖南卫视老牌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传来改版的消息:节目将从4月29日起,从周五黄金档退出,进军10点档。除了播出时间上的变化,改版最引人瞩目的还有主持阵容的“大换血”——“新兄弟”大张伟和王一博的加盟。从改版第一期的节目不难看出,新节目融入了大量“对抗”元素,参与人员分别以大张伟和钱枫为领队,颇有“红白”战队的味道,而以汪涵为核心的“天天兄弟”互相抖“包袱”的“脱口秀”,依然是节目最大的看点。

  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要想生存下去唯有不断创新。广东本土的电视综艺节目也同样面临“变与不变”的抉择,阔别电视荧幕长达482天的《年代秀》将在今年5月6日以全新的面貌“回归”深圳卫视,而受到“老广们”追捧的《谁与争锋》《麦王争霸》等老牌节目也在不断谋求“变变变”,试图寻找吸引观众新的“爆点”。

  老牌节目需“喘息”跨界为“大综艺”铺路

  由于在电视荧幕上的高频率播放,很容易遭遇创意和素材的双重枯竭,这是所有周播类综艺节目的“难题”。深圳卫视综艺节目《年代秀》制片人毛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2014年底,该节目的内容制作便举步维艰,题材上的不断重复,内容更是难以出新,这让整个团队都陷入“自我重复”的阶段,“如果不停止下来整理节目未来的制作思路,就会陷入为完成任务而硬着头皮做下去的状态。”毛婷说。

  湖南卫视老牌节目“天天兄弟”的情况同样不乐观。节目以每周一次的录制频率延续了8年,最后也不得不面对很多难以避免的重复。对此,有观众提出质疑,节目长期的播出和消耗,内容已经看无可看,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成了节目仅剩的亮点,“当节目的‘老梗’越发明显,只剩下汪涵独挑大梁串流程,简直就是满屏的尴尬啊。”此前,为了挽回“天天兄弟”的颓势,《天天向上》节目组请来一群不算知名的年轻偶像来助阵,最终依旧是“换汤不换药”,难改颓势。

  时间久了就会流露倦态,这是很多老牌电视节目不可挽回的趋势。想当年,《天天向上》这档节目一经推出,芒果台便顺势打造除了可以媲美“快乐家族”的“天天兄弟团”,也创造了一波波收视“奇迹”。然而随着节目的不断播出,新鲜感日益褪去,观众也不再买账。不久之前《康熙来了》的惨淡经营的残酷事实给所有电视人都敲了记“警钟”——这档曾经辉煌的节目,最后就是在不断重复的形态中“窒息”而亡。

  在毛嘉看来,老牌节目是需要喘息的。在《年代秀》“回炉再造”的时间里,团队的成员也在跟进其它综艺项目,如美食类的《厨房的秘密》、体育类的《中韩梦之队》等等,而这些所有“跨界”的积累都为《年代秀》“换新装”提供了灵感。毛嘉介绍,节目将融入益智答题、歌舞表演和喜剧内容,继续做成“大体量”的综艺形式。除此之外,新改版的节目也会抓住2015年发生的各种新事件,融入观众情怀,去触发不同代际之间的碰撞,还原“年代”的魅力。“目前,这一季总共录制了10期节目,其中一期重点抓2015年的文艺新风尚,让它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时尚相呼应和结合,并让大家走进春晚的‘前身’——上世纪50年代的《春节大联欢》,让节目内容兼顾了娱乐性和思想性。”

  对于“天天兄弟”而言,团队也自觉性地在改变:它不仅换来新的制作人沈欣,也加入歌手大张伟,试图用新的血液为“老兄弟团”制造出新火花。目前,从节目看片的效果来看,大张伟的个人魅力不小,他擅长“搞笑”、常常“脑洞”大开,成为节目的“救场小能手”,有望提振整个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本土文化需延续合作突破“走出去”瓶颈

  当然,在众多老牌节目纷纷“变形”的同时,依然有一些还在坚守自身原有的特色元素。尤其是那些经过岁月检验、成功被观众接受的本土文化底色,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洗礼而被轻易抹去。关于老牌综艺节目的“变与不变”问题,《麦王争霸》总导演、珠江频道副总监倪卓宏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每一档成功延续下去的综艺节目必然是找准了观众需求,在立足自身的文化土壤的同时,进而把握市场的定位。《麦王争霸》在歌唱类综艺节目扎堆的时候,节目组就发现并坚持开拓粤语歌曲这片“蓝海”。“尽管节目本身的投入成本不多,但是在节目探索上紧跟本地观众,这让其历经5年时间仍然常青。”倪卓宏表示。

  除了《麦王争霸》,另外一档围绕粤语方言展开的南方卫视综艺节目《谁语争锋》也一直保持原汁原味的广府文化特色。“接地气”是节目最终能够留住观众的关键所在,“语言类节目是南方卫视的长项,诸如小品剧《笑口组》、长篇短剧《七十二家房客》都很受本土观众的欢迎。方言节目需要很好的群众土壤,未来频道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这一项便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所在。现在,我们立足本土,未来会努力让全国的各种方言在这里交融,探索更多的语言特色。”节目监制陈星说。

  实际上,地方文化与广东本土老牌节目相结合的模式已经为节目积累了长期人气,相当成功。但是任何一档本土气息浓厚的节目,都会面临难以“走出去”的困境,《麦王争霸》监制李硕丰对此就深有感触,对于广东电视人来说,在本土收获高收视率并不是太大的难事,但如何获得全国性的影响力却是最头痛的问题。语言本土化特色带来的助力最终是否会变成“走出去”的阻力?“我们曾经试着和其它省份的地面频道进行沟通,希望能够扩大节目的播出渠道,但是因为粤语具有地方性,目前还不够成功。未来,对于广东的电视人来说,如何做出有全国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相互兼顾的节目需要大家一同来探讨、实验,共同走出一条新路子。”李硕丰说。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