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谷歌的虚拟现实计划:先让它普及 再去完善

导语:谷歌对VR的兴趣远远超出了Cardboard。谷歌是Magic Leap(行事诡秘的增强现实平台)投资者之一,而且还收购了VR应用Tilt Brush。其他VR公司的行事顺序都是先完善,再普及。谷歌却把这个顺序颠倒了过来——他们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快接触到VR,然后再进行完善。

  这位面带稚气的帅哥是克莱·巴维尔(Clay Bavor),谷歌(微博)的虚拟现实(VR)副总裁,他手下有数以百计的员工。桑德尔·皮采(Sundar Pichai)在讲台上第一次提到了VR产品还不到两年,现在VR团队已经在谷歌园区里已经占据了一整栋建筑。当年那个Cardboard纸盒的画质当然不能与Oculus Rift或者HTC Vive媲美,但它引起的轰动却令竞争对手们相形见绌。

  但是,谷歌对VR的兴趣远远超出了Cardboard。谷歌是Magic Leap(行事诡秘的增强现实平台)投资者之一,而且还收购了VR应用Tilt Brush。其他VR公司的行事顺序都是先完善,再普及。谷歌却把这个顺序颠倒了过来——他们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快接触到VR,然后再进行完善。

  谷歌的纸盒

  Cardboard的第一个原型是大卫·考兹(David Coz)设计的。他是谷歌巴黎办事处的工程师,当时来到山景城谷歌总部,向大家展示这个设计。考兹用一个盒子把你的手机、一些镜头,以及出色的软件组装到一起,让你看到立体视觉效果。这个盒子最终到了巴维尔手里。“我当时就觉得这太惊人了,”巴维尔回忆说。“我喜欢它,我们需要它。”皮采和CEO拉里·佩奇也表示同意。他们决定在即将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它。这是好消息。但坏消息是:当时离I/O只有八周半时间了。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大约有十几个的Google员工“抛弃了”他们真正的工作,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生理节律,把Cardboard打造到可以推出的程度。皮采发布它的时候,用了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但它立即就引起的轰动。其他公司马上开始要求谷歌帮助制作和销售它们自己设计的Cardboard。那年谷歌还给每一位与会者发放了一块智能手表,但是影响力持续至今的唯一一个硬件就是Cardboard。虚拟现实是那场开发者大会上最大的热门。

  谷歌的Cardboard盒子鼓励人们尝试开发自己的VR应用,它掀起了一阵热潮,引发了人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更多地了解VR。到2016年1月,谷歌已经出货了五百万个Cardboard盒子。

  前景无量的VR

  巴维尔自小在加州山景城长大,距离他目前的办公地大概只有五英里。他小时候热衷于艺术,

后来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了解他的人说,巴维尔有一个特点: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就会全力以赴,直到彻底精通为止,然后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

  谷歌对VR越来越上心,这为巴维尔提供了一个全心投入的机会,他的队伍也开始日益壮大。VR是一个新生的行业,目前这个领域几乎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赢家,但风险却高得不可估量。VR正在到来,而且来势很快。分析师可能在数字上有些不同的看法,但这些数字都很巨大。一个分析师最近写道,到2026年, VR的规模可能会比电视产业更大。每个人都对VR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在关注这个领域,每个人都在做一些东西。总之一句话,看好VR不可能是看走了眼。

  以手机为核心

  从一开始,谷歌的目标是把产品推到尽可能多的人面前。谷歌搜索服务想让任何人都能轻松在互联网上找到东西。 YouTube最初的设想让大家可以存储在线视频。 Chrome浏览器的目标用户是所有人。所以并不奇怪,谷歌VR部门也选择了同样的道路。

  Cardboard真正天才的地方在于,你可能已经拥有了这个系统中最昂贵、最复杂的部分。你可能随身就携带着它:智能手机已经在你口袋里了。巴维尔说。“你不必回到办公室去使用它,不需要去一个特别的房间。而且也不需要三根线连上一个巨大的盒子。”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有更高端、更专业的平台VR出现,你的手机依然是谷歌短期计划的核心。做出完美的头盔,配搭最佳显示屏、处理器,应有尽有的各种东西,成本加起来可能达到10万美元,“当然,我们可以那么去做,”巴维尔说。“不过,那并不会把VR技术推向世界。”

  谷歌还有一个时间上的优势:虚拟现实现在仍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以前几乎没有人尝试过,所以也不需要花太大劲儿就能做出让人们目瞪口呆的效果。Cardboard并不完美,但它的魔力在于,你对它的期望也并不高,只要超乎你的期望,它就能吸引你。这就是为什么谷歌给它命名为Cardboard,而没有使用Paperscope那种高大上的名字的原因。也许它并不是太好,但它只要比你想象的好,你就想会要了解更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人们的手机只会变得更好、更快、更清晰。很可能也会变得更大(当然也需要更大的电池)。现在的手机厂商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已经明确考虑到了VR的需要,把面部追踪软件、3D音效,甚至是谷歌Project Tango技术纳入到了设计中。联想已经发布了一款Tango手机,巴维尔表示还会有更多的这种手机面世。现在有几十亿人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很快还会有几十亿人开始使用手机,而且手机在变得日益强大而快速。为什么谷歌不趁势而行呢?当然,最终来说,他们还想走得更远。

  从哪里着手?

  随着谷歌虚拟现实团队的不断壮大,他们必须解决一个重大问题。当然,他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可能有一千个之多,但是这一个很特别:你从哪里着手? VR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可能性。人们常常会问:“虚拟现实有什么用例?”每到这时,巴维尔就喜欢反问:“普通现实有什么用例?”那个问题就有那么大。正确的答案少之又少,事情(哪些东西在虚拟现实中行得通?以如何的方式产生效果?)还没有归纳出一般性的原则,所以感觉每个决定都是重大决定。

  他经常打这样一个比方:你身在一个巨大的洞穴里,里面到处都是路径和路障,你迅速地打着手电筒照亮尽可能多的东西。“它是如此之新,从当前技术的角度来看,似乎一切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只能勉强做到。”巴维尔说。VR团队中有一个小组,每周推出两个新的应用,只是为了看看用VR做这个或者做那个会不会很有趣。巴维尔个人对触觉反馈很有兴趣,认为那对VR的未来非常重要,但觉得当前还不可能办到。生产力应用、文字输入这类的东西,在屏幕变得更好之前甚至不值得去尝试。“我们过几年之后再去担心那些东西,”他说。目前他更关心的是搞清楚如何去做那些他觉得已经有可能办到的事情。这其中也有很多选择。

  两条总体思路

  巴维尔对VR的愿景主要有两条总体思路。首先,他希望能完美地捕捉和描绘现实。巴维尔觉得下一部《地球系列》纪录片应该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拍摄,这样他就可以坐在非洲大草原上看狮子,也不用担心有生命危险。他想象,如果自己坐在会议室的地板上,带着一个VR头盔,张着嘴瞪着假象中的狮子,那会非常有趣。

  这样的内容当然可以放在YouTube上。但是你要如何拍摄它们呢?在对全景立体摄像机做过一些研究之后,巴维尔设想出一种新的摄像机。他画出一份草图,进行计算,认为这是可能的。然后他找到了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史蒂夫·塞茨(Steve Seitz),向他展示了这份蓝图。最初赛茨觉得他疯了,但几个星期后,塞茨发电邮告诉他。“我一直在想你的摄像机,也不能说它没有可行性。”然后,赛茨说他和团队希望到谷歌来参与这项工作。巴维尔说,从长期来看,对现实世界拍摄360度的视频仅仅是VR有趣之处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它能以最简单、最明显的方式让人们一窥VR的潜力。

  巴维尔的第二个想法是:你如何超越现实,消除它的边界,为人们提供一个真正自由的地方来表达自己?毕竟,现实世界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如果在VR中只做现实世界里的东西,就好像是说,“我们有个惊人的特效系统,让我们多放些椅子在房间里。不要!”巴维尔说。“龙怎么样?三重彩虹呢?要放就放一些很酷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收购VR应用Tilt Brush团队的原因:“这是这个工具的1.0版本,把你的脑子里的想法、对象、事件和经历变成你可以看到的东西,你可以在它们旁边走动,还可以把别人带到这里来。”

  要实现完美的VR,需要做的事情听上去似乎非常艰巨。但巴维尔觉得好像事情已经指日可待。绝对逼真的完美确实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倒不假,“但是要获得生动真实的体验,”他说,“让人们被栩栩如生的狮子吓到,可能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在那之后的就会是增强现实,在现实世界中增加几个层次的数字内容。别忘了:在Cardboard之前,还有过谷歌眼镜。谷歌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技术上走对路子会有多么巨大的威力——在感觉上误入歧途又是多么容易。也许他们这次会变得聪明,慢慢花时间来打磨VR产品。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