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内容市场什么最火,IP,必然是IP。虽然IP一词已经烂了大街。但是这并不能降低IP对于一部剧、一部电影的影响力。有了IP就可以卖高价,有了IP就可以请大明星,有了IP就可以做炒作,IP成了当下内容的护身符。
但也总有不同的声音,所以在前不久的《电视剧制播论坛》上,郑晓龙、侯鸿亮等认为IP无法成为内容的核心因素,“成也IP,败也IP”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不妨从各个不同的行业声音中洞见IP一事究竟是什么?
现象:IP过热 这个市场IP成了衡量标准
IP一词虽然已经成了烂大街的词汇,尤其是从《盗墓笔记》开始,IP开始逐步升温,到了2016年在一片争议声中依然保持非常高的竞争实力。
《如懿传》的900万一集的单价,《琅琊榜2》传闻中的800万一集,以及那些排队而来的《幻城》《爵迹》《鬼吹灯》,都是IP大剧。
从去年各家推介会上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哪怕搬上台面的是二线军团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古剑奇谭2》和《东宫》,其他的如《且试天下》《特工皇妃》《寻找前世之旅》等,也都是IP剧。
同时你知道今年会有多少个IP又将会被翻拍么?目前统计下来的已经有100部已经正式敲定下来的内容IP将会被翻拍成电视、电影。已经过去的2015年无疑是IP大年,那么2016年可能就是IP大逃杀的元年。
在顶级IP基本被翻拍殆尽、中层IP投资风险过大、新IP开发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对于IP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经不再是趋势,而是关乎切身利益的重头戏。
一线电视剧制作人员 “IP不是影响力”
我们很多时候在讨论IP一词的时候,更多的是从观众喜好度,媒体传播力,和内容影响力的角度出发。但是作为一线内容制作人员,却并非我们关注的焦点,这次我们听听那些一线编导眼中的IP究竟是如何的。
乐视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郑晓龙:“IP这是伪命题 ,因为目前所谓的IP主要还是围绕着网络小说为主,而网络小说与电视剧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这之中的转换依然是依靠编剧,制作等因素。所以IP并非重要因素。“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以暗黑者为例,他在网络小说中,并不是粉丝量非常高的小说。而推而广之任何一个好的小说IP,都需要好编剧、导演、制作 、才能孵化成好的作品 ,产生影响力,这些因素综合下来的效果就使得它成了ip。”
正午阳光影视董事长、著名制片人候鸿亮,在他眼中,创作者首先应该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IP”和自己的诉求是否吻合:“未来的电视剧一定不是“IP”多大就有多火,而是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每一个专业做好了才会有好的呈现。”
真正的购剧者 “市场运作下IP就是切实可触摸的价值”
其实可以想象,作为艺术创作者,一个故事的源头无论是IP也好,还是原创都只是一份word,如何将其变成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剧内容,其中牵涉的因素太多,IP只能是一个非常基础细小的部分。
但是在这个市场的环境下,自然不能一直这么艺术下去。所以资本运作依然是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对于IP的看法自然不能忽略这批购剧者。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IP实际的竞争是必然的,因为这就是内容源头的竞争。以之前《盗墓笔记》的成功为例,这就是一个纯粹的IP运营的案例。而这次《如懿传》则是IP+周迅,所以出现了单集1500万的爆发。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要拿IP的原因,与过去对于小说版权的抢购是相同的,IP的热火在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就是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这对于之后的内容创作其实是一个保障作用。
总结
从IP到一个剧的过程中存在太多的变数,其实细致而言以上的两种观点,细致推敲下来都有破绽,都无法完全成立。但这也正是内容、媒体的奇妙之处。针对如何在艺术和商业的中间低端找准IP开发的操作模式,是在IP大热之时需要考量的。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