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广电的定位

导语: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15年的工作,介绍了“十三五”的目标和重大举措,并着重谈了2016年的工作重点。广电作为政策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更需认真研读。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15年的工作,介绍了“十三五”的目标和重大举措,并着重谈了2016年的工作重点。广电作为政策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更需认真研读。

  3月5日,适逢学雷锋日,中广互联借势建了个名为“有问必答雷锋班”的微信群(本文文后有二维码链接),群里对当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做了激烈的讨论。笔者在此结合群里讨论的内容,谈谈学习报告后的几点体会。

  1、广电尚未进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近2万字,其中明确提到广电的有2处,都在今年八项重点工作的第七项“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这个部分。

  一处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另一处是“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

  也就是说,仅有的两处提到广电的,说的都是事业、公共服务。在供给侧改革、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发展现代农业等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领域,似乎都没有广电什么事儿。

  可以这么说,广电就从来没有进入过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其实,这个很正常。2014年,整个广电的收入也就4226亿,去年估计也就4700亿左右,在全国GDP中占比不到0.7%。而电信业务2015年收入为1.13万亿,占GDP大约1.66%。

  而且,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谈经济发展的,广电除了产业属性还有宣传属性,因此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行业属性,都决定了广电在报告中的位置也就如此。

  2、广电应该走事业路线,还是产业路线?

  2月19日,习大大在短短半天之内连续考察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三家央媒,随后提出了“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近期,笔者接触的一些一线广电业界朋友,对于今后广电是否还重视产业化发展这个问题上,感到很疑惑的。尤其是《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取消制作、电视剧年会提出加强内容监管之后。

  加强正能量的文化及舆论导向,这个是没有错的。但中国的事情,从历史来看往往容易矫枉过正,这值得警惕。

  “广电”是“文化”的子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二字出现了13次,比“网络”(12次)、“互联网”(6次)都要多。

  报告在对2015年的工作总结中,提到“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在2016年重点工作中,第五项重点工作“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到了“加快发展文化对外贸易”。

  集中谈到文化的,是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七项“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专门有如下两段表述: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

  可以说,整个工作报告中,涉及广电、文化的,更多谈的还是其事业发展,对于产业发展只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这两句,其中第一句是否一定是指产业发展还不好断言。

  广电,应该走事业路线,还是产业路线?这本来不是问题,事业和产业一定要兼顾,要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笔者这里要探讨的是,还要不要事业与产业并重?还是将变成重事业,轻产业?

  说实话,笔者很担心变成后者。甚至,报告中“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这句话,笔者神经质似的耽心这两句是要连起来读的,而不是分开来读。这涉及到政策还是否重视文化产业的问题。

  3、 没有市场,也就失去了阵地

  对于事业和产业的问题,笔者的态度很明确,必须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路线,决不能重事业而轻产业!
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方式去中心化的今天,没有产业化的发展,就无法有效到达用户。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阵地。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在视察上海报业集团时指出:

  “报纸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守好阵地,丢掉了市场,也就丢掉了阵地。只有阵地意识或者只有市场意识,都是片面的。市场和阵地并非对立,报纸自娱自乐不被群众接受,就不是阵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阵地。正确认识阵地和市场的关系,对下一步深化改革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重视产业化发展,与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绝非二元对立,并不矛盾。产业化是手段,而非目的。

  对于广电来说,电视台是事业单位,但其可经营性资产应该整体剥离出来成立传媒集团,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对于有线电视行业而言,也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路线,才能留在用户,才不会丢掉阵地。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从而将文化产业逐步从理论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概念。

  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建议,再一次把文化产业提升到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战略地位。

  根据国际惯例,要占到GDP的5%才能称之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上这些政策,在近几年大大推动了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和投入。希望这一势头,不会因为矫枉过正而被遏制。广电及文化产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14年,习大大提出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笔者的理解是,融合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

  4、广电如何进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接下来的问题,受限于体制机制的广电,在产业化的路线上是否能够有所作为?如何才能进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笔者在此先粗浅谈两点。

  第一,做好B2C服务。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有线网,持续做好自己的视频服务,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有线网络要加强宽带接入与数据业务,电视台要实现把观众变成用户,通过媒体融合拓展广告之外的更多商业模式。

  第二,做好B2B服务。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有线网,都应该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把自己的频道资源、网络资源、平台及用户资源,开放给其他行业,服务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比如城镇化,比如信息消费,比如各行各业的互联网+,比如现代农业。

  湖北广播电视台的垄上行频道,服务三农,并成功开展线下三农产品的销售,就是既服务了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又获得了自身的产业化发展。

  在“有问必答雷锋班”的微信群讨论中,业界知名的思想者罗小布提出了“新农村智慧社区”的方案,通过专网提供群防监控、电子商场网点和物流、智慧健康、农村院线等智慧社区服务,商业模式是政府购买服务。估计罗总的思路是,在有线运营商扩展2C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拓展2B的业务。

  网友“广电爆料”把这个模式总结为B2G2C,G是指政府(Government),他强调由政府购买的服务,必须真正有效地服务好老百姓,才是多赢。否则,就变成忽悠政府了。的确,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工程,做完B2G,拿到政府的钱花完就完了。做好2C,服务好民众,这其实也正是互联网的用户思维。

  简单来说,虽然广电自身的视频服务不足以进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但是给要上主战场的战士们提供枪支弹药,做好后勤保障,“多捐献五谷也是抗战”!

  这样的机会很多,比如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项重要工作“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中所列:

  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鼓励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

  上述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开放平台、共享用户来实现,让各类擅长做这些服务的机构到有线的平台上来合作。

  最后总结,两句话:有市场,才有阵地;有为才有位。


对本文有何看法,可直接加入微信群与作者交流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