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从政策到视野,从三网融合到ICT

ICTC2014综述(之二)

导语:上周,第22届ICTC会议在杭州召开,其中多有精彩观点。从一些专家的讲演中,笔者深刻感受到:本届ICTC交流已经跳出当前的技术格局和三网融合范畴,而是更多地从整个数字经济和宏观产业着手看待有线行业发展路径。

  上周,第22届ICTC会议在杭州召开,其中多有精彩观点。从一些专家的讲演中,笔者深刻感受到:本届ICTC交流已经跳出当前的技术格局和三网融合范畴,而是更多地从整个数字经济和宏观产业着手看待有线行业发展路径。

  吕建杰:“气度决定格局,境界决定高度”

  以业务整合和资源整合为起点。在21日的主体报告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及“国网公司”)副总经理吕建杰介绍了国网公司近期工作概况——这也是国网公司在上半年成立以其领导班子成员来第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

  按照此前政策的规定动作,国网公司最大和最明确的目标是从经营实体上实现全国性有线网络整合。在这方面,国网公司与各大银行在信贷方面签订了战略合作,并向主管机构报批《网络整合方案》,启动中国有线行业重组和网络整合试点工作。同时,作为三网融合混业经营的政策需求,国网公司“对外”正在申请各项电信业务经营资质和相关牌照(ISP和ICP方面),“对内”则已经启动了有线行业的互联互通项目(这也是此前中国有线一直在进行的工作)。以上都是三网融合政策规定动作;在电信业务资源方面,这是其按照三网融合政策必然获得的资质。

  当然,由于国网公司从实体上推动网络整合的难度已经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现实——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使得国网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远离其三网融合政策初衷。因此,在上述规定动作之外最重要的是举措是,国网公司正在申报“全国有线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经营资质。考虑到目前网络视频及OTT TV的发展势头及其对传统电视业务的侵蚀,以及有线网络公司双向业务的迟缓发展步伐,国网公司或可以通过上述“全国有线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推动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的新业务整合。

  从吕建杰的讲演中,可以感受到一个明显的信息:肩负历史使命与重任的国网公司目前更多力图从业务及资源角度而非机构实体角度启动有线行业的整合。在吕建杰的讲演表述顺序中,业务整合举措及定位方面的阐述,总是先于网络实体整合方面的阐述。特别是对国网公司的整体战略构想上,吕建杰是如此表述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网融合的战略部署,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国网公司创立和发展的根本点,以互联网业务为突破口,依托传统有线电视业务,寻求视频业务创新的解决方案,建立并扩大节目内容领域的市场份额,并使之向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视频延伸,在资本层面整合全国各区域网络,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程全网,确立有线、无线、卫星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最终成为合格的三网融合市场主体。”这一表述起于机构定位,然后是业务定位及目标,再后才是网络整合定位,最后是与技术协同相关的行业展望。

  并且,上述定位于前述的“全国有线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的申请及互联互通项目显然是直接相关的。对于上述业务定位,吕建杰进一步表示,盘点过去有线行业十年数字化历程,最重要的缺失是(在整个信息化浪潮中)有线行业“缺失了社会生活的参与”,只是局限在“家庭领域”。

  笔者认为:吕建杰所说缺失就是对宽带及互联网业务的参与,而这种缺失使得有线行业成为封闭和缺乏进步驱动力的封闭系统。国网公司如果还将自身局限在封闭的行业内部,局限于网络整合这一规定动作之内,显然是难有发展空间的。笔者认为:这正是吕建杰所谓“气度决定格局,境界决定高度”的内在逻辑。因此,对于各地省级有线网络公司的,吕建杰非常明确地表示:愿意以各种方式和区域网络公司进行合作、支持个区域网络公司大胆的突破包括上市。同样,吕建杰也是基于目前互联网浪潮与媒体融合的背景做出上述业务定位;而对于“现代企业”这一根本性的机构定位,这与目前广电行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也是直接相关的。

  杨崑:从智慧社区走向网格化服务

  10月20日下午,中广互联举办了有线网络网格化营销体系建设研讨会。这个面向有线行业的营销交流研究会,来自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的杨崑做了题为《从智慧社区走向网格化营销》的演讲,从更高的视野和“高度”——特别是从整个ICT产业的变革创新趋势角度,阐述自身对网格化服务的认识,尤其强调了有线行业提高本地化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及智慧城市建设

  杨崑表示:ICT已经是国家未来发展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从政府高层一直到下面各个行业践行者都形成高度重视;并且,现在ICT的概念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异。一方面ICT和各个传统行业结合,如石油、电力、交通等,另一方面新的ICT从产品营销时代走向服务时代,如制造服务化,内容服务化和软件服务化等。以特斯拉、小米为代表的新型企业表明:整个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从产品销售开始走向服务提供,这不是每个行业的事情,这是互联网和行业结合以后一个共同的趋势。

  杨崑指出:工业化社会上百年时间里有四个“流”对社会所有经济活动至关重要的影响,即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过去这四流的运转,都是要依赖于和实体的紧密捆绑。在早期,资金流靠银行金融系统的结算系统,物流靠中国邮政及交通运输系统,商流靠全国供销总社系统,信息流则紧密捆绑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的网络。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信息流慢慢从广电和电信运营商手里“漂流”出来,互联网公司逐渐取得信息流控制权——而且没有止步;后者掌握信息流以后进一步控制商流,控制商流进一步控制资金流,控制资金流以后还可以进一步掌控物流。从淘宝到阿里巴巴银行及菜鸟网络正是这样一个鲜活案例。

  因此,从“销售主导”转向“服务主导”,将消费者转变为用户是传统行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万达集团与百度、腾讯联合投资50亿元成立的万达电子商务公司,正是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基因、向服务转型的代表案例。

  目前,这种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产业转型或者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加速。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时间体现。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到智慧商贸、智慧健康保障、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制造等,从去年到今年各地政府都有相关的项目立项。而在于一些地方城市的调查中,杨崑发现地方政府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定位都经过了一轮反思。前两年的智慧城市把智慧城市当成一个IT项目在建设,但政府的钱投入下去之后大都不满意,认为没有达到原有目标,经过反思今年大家慢慢形成一个共识:智慧城市不能当成一个IT项目来看,而应该当成产业和服务项目来看。空间,总体上智慧城市相关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处在加快发展态势。并且,今年各个地方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到底应该先建什么都基本形成共识,排在第一的通常是智慧社区(第二和第三是智慧治疗和智慧交通)。

  020趋势与“最后一公里”争夺

  在向服务转型的过程中,由于面向公众的B2C市场竞争门槛已经越来越高(淘宝和京东占据绝对优势),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多在于O2O业务。一线城市开始进入进入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的发展高潮,互联网创业由原来单纯线上平台,逐渐演化线上“区域电商+落地化服务”的O2O模式。事实上,就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而言,不管是从线上到线下,还是从线下到线上,最终从业者做的模式是趋同的,O2O是电子商务从业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O2O市场规模将保持50%以上增速。信息和实物之间、线上和线下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O2O将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下一个掘金点、传统企业的新蓝海。这也是万达集团向电商转型发展的努力方向。

  具体而言,O2O服务的垂直性和地域性明显,对本地资源的掌控能力决定了O2O服务乃至于整个企业的生命力,实现对用户重点分布区域的精准覆盖至关重要。目前O2O可以发力的重点方向是社区和商区。而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以及智慧家庭等在内的基础服务平台正式上述O2O方向的切入点。

  正是着眼于O2O战略布局,目前产业各方都在基于自身的优势“跑马圈地”,抢占O2O市场。例如,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360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也正在积极地与各地方省政府就智慧城市相关项目展开积极的合作谈判;互联网公司在地方智慧城市相关项目中先期投入,以此获得后续的运营权。

  杨崑还介绍了O2O模式的发展关键点,就是要从用户入口开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围绕用户入口开展区域化服务资源的汇聚。也就是说,高水平的服务体验才是O2O模式的根本。

  有线运营商的“本地化”服务

  针对本次研讨会的网格化议题,杨坤表示:产品网格化营销项目的实质其实是解决客户渠道管理过程中信息流控制的一种手段,地图化是它外在表现形式,而服务体系的建构才是核心内容。杨崑指出:在整个ICT发展潮流中,留给有线运营商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预计明年春季左右O2O竞争格局将基本确立。

  结合杨崑的观点,笔者认为:对于有线运营商,在网络视频和OTT业态不可阻挡的态势下,有线运营商必然不能只是固守电视业务,而是要向新型服务领域发展,特别是要发挥自身的服务优势,积极融入到整个ICT产业的发展潮流中。传统上有线运营商有着本地化服务的优势;但在大数据等支撑平台的推动下,未来的服务是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展开竞争的。因此,对于网格化营销这一议题,有线运营商更应该从服务体系的构建角度出发展开相关工作;并且,在精准服务体系基础上与社会资源深度结合,积极参与到整个ICT产业的历史大潮流之中。

  小结:有线视野快速扩张

  在上述两位专家的讲演中,其对有线行业的发展前景都脱离了行业原有范畴,更多地着眼于数字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潮流之中。而这种认识和感受在ICTC的很多专家讲演中都得到深刻体现。

  例如,华数集团高级副总裁赵志峰在其《构建高度安全的下一代广电融合网络》的讲演中表示,其对华数“新一代融合网”发展目标的定位包括了“媒体网”、“宽带网”、“信息网”、“智慧网”、“文化网”和“安全网”等范畴,在应用领域上必须进入到“智慧家庭”服务领域。赵志峰认为“新一代融合网”应该包括三大核心内容:云电视服务、有线无线一体化服务和安全防护。其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服务的技术应用范畴应该涉及WIFI、超级WIFI、移动电视、700MHz相关频道开发应用、蓝牙、RFID、Zigbee等相关。对于有线无线一体化问题,广科院院长邹峰在《关于有线无线卫星融合覆盖网的思考》讲演中,提出有线、地面、卫星应协同发展,相关观点请参考曾会明《有线行业共识日渐深刻 只待知行合一》一文。

  赵志峰还谈到,目前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正在考虑调整电信业务目录,可能会将物联网列入到基础电信服务中,将微信微博等业务列入到增值电信服务之列。对此,他建议广电监管机构可以重新梳理“广电融合网业务目录”。

  再如,在卫星于地面无线论坛中,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主任杨一曼介绍了数字直播星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例如:直播星业务能否提供商业服务?能否进城为流动人口服务?能否为高铁提供电视服务?在相关发言及交流中,杨一曼也表示希望在政策允许的条件,对数字直播星资源进行更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为更多人群服务。

  赵志峰还谈到,目前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正在考虑调整电信业务目录,可能会将物联网列入到基础电信服务中,将微信微博等业务列入到增值电信服务之列。对此,他建议广电监管机构可以重新梳理“广电融合网业务目录”。笔者认为:这个想法是非常切合实际发展需要的。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步深入,虽然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有各自的行业特征,在某些业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界限,但在更多情况下是呈现出业务相互渗透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对某些业务(例如物联网服务、宽带服务)还按照原来的业务目录进行监管的话,无疑是不利于融合和反历史潮流的。在这种情况下,在确保有所监管的条件下,将部分业务列入到“融合性业务目录”之中,使得广电网络运营商和电信网络运营商都能够更方便地进入相关业务领域病展开竞争,这无疑是符合社会大众利益的。

【责任编辑: 温靖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