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提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相关试验工作,共同推动TVOS的发展;二是广泛征集TVOS的名字,使得我国自主的TVOS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和标识”,王效杰在7月18日深圳举行的“DVB+OTT生态建设与运营高峰论坛”上发出倡议(推荐阅读:王效杰:TVOS与有线智能终端的发展)。
作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谈起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来,如数家珍。2013年底,工信部和总局成立了“智能电视标准联合工作组”,王效杰就是这个工作组的两位组长之一,另一位组长是来自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的丁文武司长。
论坛当日,王效杰接受了中广互联的独家专访。她告诉中广互联,TVOS研发获得了国家核高基项目“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参考设计及批量应用”的支持。6月22日,总局发出推进TVOS 1.0规模应用的通知,王效杰表示“这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文件中专门点出了‘不能用除TVOS以外的操作系统’”。王效杰透露,“TVOS 2.0中将有支付模块,这个模块就是阿里云贡献的”,“预计TVOS 2.0在2015年有希望出来模型”。
图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左)接受中广互联专访
她还透露,“下一步将在一些有线网中试验融合网——将广电、无线、卫星这三张广电自己的网做融合”,“打造一张绿色互联网”。
“自主研发TVOS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中广互联:"王司长,您好。首先请您谈谈,在目前iOS,Android已经应用得较为普遍的情况下,自主研发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的意义何在?
王效杰:自主研发TVOS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智能操作系统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是两个概念。智能操作系统比如微软WP 8,谷歌Android,苹果iOS等在手机上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但是,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对他们而言,也是刚刚起步。在“DVB+OTT生态建设与高峰论坛”上,广科院盛志凡总工(推荐阅读:盛志凡:TVOS技术解读)已经谈到,现有普及的智能操作系统都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因此电视的基因和要素放得特别少,或者说是把电视作为一个“应用”放在上面。
对于电视终端、电视用户而言,用这样的操作系统就有点“小马拉大车”了。在电视方面,需要的功能特别多,大家在使用这些操作系统中会感到不太方便。尽管Android目前也在积极围绕电视做开发,但是其天生的基因就是为移动终端来开发的,所以难度会比较大。
对广电而言,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就是智能电视,大家都是起步阶段。在技术起点上,是同步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开发自主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刚才我在演讲中已经谈到,TVOS借用了过往的一些经验和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开发。又由于我们了解电视,把很多电视的功能放入其中,让TVOS这个操作系统从一开始研发,主要的基因就是电视。这样有利于TVOS在推广应用中,围绕电视做开发的时候,非常的方便。
这是第一方面,以技术为出发点来做考虑。
第二,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知道,Android也好,iOS也好,都是有“后门”的。对于电视用户而言,这个终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电视是有公信力的,是政府的喉舌。我国不允许电视上出现不安全的或者没有公信力的内容。拥有了自己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之后,就可以做到“可管可控”。
下一步,基于TVOS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我们会做很多智能电视的应用,推动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用电视”就意味着除了文化、娱乐的视频节目之外,还要有很多功能性的应用,比如电子支付、保险等,这些应用都特别需要“安全”保障,否则用户就没有安全感。现在有些人在用智能手机做支付的时候,会担心安全问题。如果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再加上电视的终端和广电网络,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
这就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TVOS的两点考虑。
“TVOS已经研发了3年”,“目前已经有较多的厂家在支持”
中广互联:咱们在组织TVOS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王效杰:研发新的操作系统不是闹着玩的。无论iOS,还是Android都集合了全世界范围的顶尖专家,进行了多年的开发和研究。如果TVOS关门研究,肯定做不到。
我们考虑到全国广电及围绕广电的企业已有的基础,以合作、开放、共赢的原则,集合产学研用的机构、企业,联合开发,把每家的成果集中到一起。在很短时间内,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有些人议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研发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其实,TVOS已经研发了3年,并且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很快就做出了高水平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我们组织TVOS研发的特点。
中广互联:正式研发是从2010年开始的?
王效杰:对。我记得当时Android和iOS都还没有考虑电视。中央和总局领导都提出,要研发我们自己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总局开始组织研发,先考察,然后讨论,提出定位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的企业,一起来做,默默无闻做了3年。在去年底TVOS 1.0发布之后,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中广互联:在TVOS产业化方面,芯片和终端非常重要。您可否谈一下这方面的企业支持情况?
王效杰:TVOS 1.0发布之后,一些芯片企业开始加入和研发。目前已经获得了海思、Broadcom、Mstar、ST、Realtec等国内外一流智能电视芯片生产企业和创维、海信、TCL、长虹、九洲、同洲等国内一流机顶盒、电视机生产企业的支持。近期,中兴通讯也在非常积极地支持TVOS。同洲开始把TVOS的软件应用到自己的终端当中。
还有一些企业做了DCAS(可下载CA),以及NGB中间件——这两个模块已经放到TVOS中了。所以,TVOS从硬件、软件来说,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有网络落地,推广将是很快的。另外,也需要有业务的应用。现在已经有厂商非常积极地参与,希望把他们在Android、iOS上开发的应用移植过来。刚才已经谈到,Android的应用与TVOS的应用是可以平滑过渡的。我们把代码开源之后,厂家可以很快将基于Android的应用移植到TVOS上来,事实上很多厂家已经这样做了。
有人提出疑问,TVOS是否只是广电独立在做?或者,是否仅仅是很小的一个圈子在做?其实并非如此,目前已经有较多的厂家在支持。
“文件中专门点出了‘不能用除TVOS以外的操作系统’”
中广互联:总局在6月22日发了一个通知,推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相关工作。通知中第一点就提到,要在有线网内推进TVOS相关应用。您可否就此谈一谈?(推荐阅读:关于大力开展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1.0规模应用试验 加快推动广播电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的通知)
王效杰:在研发TVOS1.0的时候,在上海、江苏两地的有线网络展开了规模试验。总局对TVOS1.0验收通过之后,去年底正式发布了TVOS 1.0。现在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有线网开展TVOS1.0规模试验,有线网在部署机顶盒的时候,要应用TVOS。
中广互联:这是强制性规定吗?
王效杰:是的。在文件中专门点出了“不能用除TVOS以外的操作系统”。这次论坛来了很多运营商和企业,我们借此机会发出号召,要求强制来做。
各地具体在做的时候,在推进过程中,总局会召集相关宣贯会、有线运营商的会议,产业界中相关企业的会,跟踪大家的应用情况,吸收意见。在做TVOS 2.0的时候,采纳其中合理的建议,也吸纳更多企业来参与。
中广互联:如果有线网内的终端之前已经采用了TVOS以外的操作系统,有没有相应的过渡方案呢?
王效杰:现在TVOS在全国有线网络中才刚刚开始普及,主要是在东方有线和江苏有线已经做了实验。真正建平台、铺盒子的有线网络还不是很多。过去,有线网络可以铺其他的盒子,但是以后就需要建TVOS的平台了。
提前部署了智能盒子的有线网络可能会稍微麻烦一些,需要做两个平台,采用兼容过渡的方式。不过,我刚才说过,应用是可以衔接的。
也有一些有线网络,比如湖北有线,他们正要开始做,希望一步到位采用TVOS,就不用其他了。
中广互联:您在今天的论坛演讲中谈到,TVOS和Android的应用软件可以兼容?
王效杰:比如在Android上的愤怒的小鸟、报纸杂志、购物、订票、游戏等开发出来后,在TVOS上开发时,只需要再做一点点改进,就可以平滑过渡。对于开发者来说,并不需要针对TVOS平台,从零开始做开发。这是我们所说的“平滑过渡”。
并不是说在手机上用的东西,马上就可以拿到TVOS来用。
“TVOS 2.0中将有支付模块,这个模块就是阿里云贡献的”
中广互联:我还注意到,您谈到,在TVOS从1.0向2.0演进时,要考虑引进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合作方,合作伙伴也希望更加多元化。请谈谈在这方面的考虑。
王效杰:刚才已谈到,TVOS 1.0实际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就像做一件事情,要先搭框架一样,TVOS 1.0首先考虑数字电视的功能,再加入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应用,包括信息服务、点播、回看、游戏等。之所以要向TVOS 2.0演进,是因为从“看电视”到“用电视”,服务领域扩展了,这其中必然包含支付。
阿里巴巴已经开发了阿里云,除了在电脑应用,他们也希望在数字电视终端上来做应用。今年3月,我们两家曾经见面做了沟通:他们介绍了阿里云的情况,我介绍了TVOS的情况。我告诉他们,TVOS 1.0已经发布,我们有决心在全网部署,我很肯定,“广电网就用这个了”。
我对他们说,阿里云有自身的特长,但是单独采用,不能涵盖整个电视网。在我们看来,支付是阿里云的特长之一。广电网在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过程中,支付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刚才,盛志凡总工已经谈到,TVOS 2.0中将有支付模块,这个模块就是阿里云贡献的。同洲袁明总经理也谈到,同洲的“摸摸看”跨屏技术,也贡献了给TVOS。
在TVOS 1.0向2.0升级之后,应用会更加丰富。
中广互联: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已经敲定还是意向阶段?
王效杰:实际是敲定了。上次谈完以后,他们也做了一些评估。如果加入TVOS工作组,他们需要处理一些手续问题,下个星期我们已约好见面,再做详谈。
中广互联: TV0S 2.0的发布时间大概会是什么时候?
王效杰:TVOS 2.0结合了国家核高基的项目做开发。今年初,TVOS研发获得了国家核高基项目“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参考设计及批量应用”的支持,科技司组织广科院等单位启动了TVOS 2.0的工作。去年12月31日,总局与工信部联合成立了“智能电视标准联合工作组”,要对我国的智能电视机顶盒、智能电视一体机、智能媒体网关、智能电视融合终端、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等,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体系。
TVOS工作组是由广电总局广科院牵头的,在去年底发布TVOS 1.0之后,今年初就开始了TVOS 2.0的准备工作了。TVOS 1.0从基础做起,用了3年的时间。预计TVOS 2.0在2015年有希望出来模型。
中广互联:目前开展TVOS实验的江苏和上海,规模如何?反馈如何?
王效杰:这两个地方刚刚开始部署,暂时还没有大规模调查和了解用户反馈。这个实验是渐进的。在TVOS 1.0开发之初,江苏和上海的有线网络就参与进来了。
“在TV领域的OS,就是以去年底发布的TVOS为准”
中广互联:2014年初,联彤和中科院联合发布China OS操作系统。据了解,联彤也是TVOS工作组成员。请问TVOS和China OS之间有什么关系?(推荐阅读1: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COS发布 两款智能机顶盒在东方有线应用;推荐阅读2:CCBN2014展台掠影之联彤、国茂、数字太和、杜比)
王效杰:China OS是一个大的操作系统的概念,应用于手机、PC、智能电视等各类型智能终端。在大的概念下,有很多分支。比如手机上Android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也想改变这个状况。在电视这个领域,就是TVOS。在TVOS 1.0的研发中,联彤的贡献是最大的。
在TV领域的OS,就是以去年底发布的TVOS为准。联彤在关于TV领域的所有的贡献,已经在TVOS 1.0中了。
“基于AVS+的合作的成功先例,我们又成立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联合工作组”
中广互联:2013年底,广电总局和工信部联合成立了“智能电视标准联合工作组”。请问在工作组中,两大机构如何分工?如何划分和定义各自的职责?
王效杰:两方共同成立TVOS联合工作组有一个背景——往前倒推一年,我们两家成立了AVS联合推进工作组。仅一年时间,成效就非常显著,AVS+已经推向了市场。从下个星期开始,央视所有上星的节目,都改为AVS+编码。
当时,总局和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开展了尝试,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丁文武司长和我任领导小组组长,高文和丁文华两位院士是工作组组长。
我们发现这个模式非常好。两家每个月或者每2个月开一次会,从行政部门的角度来领导工作组中研发、应用等部门的合作。总局这边有研发的部门,也有应用场景。标准出来后,应用、测试要在广电行业实现。工信部则是组织产业界中的企业,终端、编码器等,领导他们积极加入AVS+的推进,在产业推动方面给企业一些资金和立项的支持。企业感觉做事情有盼头,有着落。
采取这种方式,一年的时间就把AVS+推上了轨道,我们感觉效果非常好。要知道,在此之前,AVS已经推广10年了,效果不尽人意。
当时工信部主动提出,我们能不能再成立一个联合工作组?对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工信部领导、总局领导都非常重视。基于AVS+的合作的成功先例,我们又成立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联合工作组,还是丁文武司长和我任领导小组组长,技术工作组则由广科院邹峰院长和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赵波院长担任组长,做具体工作。
TVOS就是按照1.0—2.0—3.0这个路径往前推进的。他们那边围绕TVOS,给芯片企业,终端企业提供一些研发、立项费用的支持。“核高基”项目就是在工信部的支持下拿到的。广电这边会做TVOS的测试和应用的推广。
我们两家就是这样共同推动的。
“TVOS也需要有个叫得响的中国名字”
中广互联:您在刚才的谈话中谈到,要委托中广互联征集TVOS的名字和LOGO。您的意思是要征集TVOS的中文名称?
王效杰:是的。TV是通用名字,OS也是,因此TVOS实际是一个统称。如果TVOS走向国际化,需要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三星的Tizen过去是叫Meego,另外,Android和iOS,都是自己特色的名字。
因此,我们考虑,TVOS也需要有个叫得响的中国名字。
去年底就想做征集,但考虑到刚发布1.0版本,大家还不太了解。这半年来,我们感到该起个名字了。近日跟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先生聊起来,希望利用中广互联这个平台,来征集,请大家出出主意。当然征集来之后,会开一些专家评审会,确定后,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就有自己的中文名字了。
“电视不仅仅是电视,应该拓展新的服务领域”;“TVOS是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和支撑”
中广互联:我注意到您最近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的时候谈到,广电的未来是全媒体。您觉得,TVOS的推进对广电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
王效杰:应该说是一个支撑。广电的发展方向是全媒体、全业务、全功能、全服务。也就是说,电视不仅仅是电视,应该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2006年,我们在深圳召开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现场会。那时候就提出,有线网的发展方向是双向、交互、多功能。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看电视,是被动享受;用,就要扩大领域,老百姓衣食住行信息化应用会涉及。
所有的应用都需要支撑。就像手机,无论看新闻、购物、看视频,都有手机操作系统的支撑。开发TVOS,就是想在电视网上,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的应用商店的理念,与手机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TVOS操作系统的意义是很大的,将实现“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将广电从单一媒体向全媒体、全功能、全服务转变。TVOS是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和支撑。没有支撑,就实现不了。现在中间件没有统一,软件各自为战,是难以实现的。比如有公司谈到,在广电网内开发一个订票的应用,一年时间都难以实现,等开发出来,这个应用推向市场的最好时机就过去了。有了TVOS平台,速度就会很快。
“以有线网为基础,来试验开发融合网,往无线去延伸”
中广互联:这次会议是DVB+OTT融合创新论坛主办的。您对DVB与OTT的结合有何预期?对各地有线网络的发展有些什么建议呢?
王效杰:我建议对DVB+OTT的名称做调整。OTT是从业务应用的角度来说,这个业务是over到任何网络上。我们广电有线网络本身是有网络的。我比较支持“电视互联网”的说法。OTT叫做“互联网电视”,是架构在公网的电视。我们为什么叫做“电视互联网”呢?是因为把互联网的理念和服务架构到了广电网络上,也就是2006年提出的“看电视”变为“用电视”。
在广电基础网络上,人们通过电视、机顶盒,出门看看交通和天气,订票,看看新闻等。就像使用手机一样,其实很多事情电视都可以用。
下一步,会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把应用拓展。
我刚从贵州过来,下一步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在一些有线网中试验融合网——将广电、无线、卫星这三张广电自己的网做融合。
以有线网为基础,来试验开发融合网,往无线去延伸,就把本来在电视机前面拴着的电视用户解放了。用户在室内可以用WiFi跨屏到手机上;在室外,通过无线网,把有线网平台上的内容、业务,迁移到用户的移动终端,让用户看到广电的内容。未来的融合发展,是这样的概念。
通过广电这张网(包括有线、无线、卫星)的基础设施,打造一张绿色互联网,实现全覆盖,用户使用非常方便;对国家信息化而言,也是全普及,人人都可以充分享受信息化的成果。在推动信息化的同时,保证了国家安全。这样的融合,对产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对老百姓和国家都非常有意义。
中广互联: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谢谢您!
王效杰:谢谢。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