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DVB+OTT生态建设与运营高峰论坛在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总局科技司、广科院领导、部分有线运营商及产业链企业共同解读关于TVOS的相关政策与技术及在DVB+OTT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去年9月启动DVB+OTT产业合作计划的同洲电子,也在会上分享了近一年的实施进展情况。
在18日下午的主题论坛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秘书长曾会明做了题为《DVB+OTT现状、困境与突围》的演讲,他认为,DVB+OTT不仅仅是终端的智能化,只有终端智能化之后才能更好的实现TVOS的业务。
图为: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秘书长曾会明
以下为演讲精粹:
我代表DVB+OTT创新论坛汇报DVB+OTT的现状、困境和突破。我大概讲三个方面,一是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的简介;二是看行业的现状与困境;三是下一步如何突破。这个论坛是2012年8月22日,第四届三网融合中国峰会上成立的,发起的原因应该说2012年年初的时候,3、4月份的时候建立。可能未来的1-2年在有线电视和互联网融合方面会越来越成为研究有共性的问题,我们讨论成立共赢的机构,共同研究一些共同的问题。后来和一些单位共同发起,SMC、重庆有线、天威视讯、百视通、新疆广电等一起。DVB+OTT融合创新论坛是这个会议的名称,英文名是DVB+OTT Forum,简称DOF。主要的目标宗旨就是推动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业态的创新。到目前为止我们除了刚才说的8家发起单位,今年包括黑龙江省网等都加入到我们的理事会,成为理事单位。到现在,一共有39家会员单位。
图为:DVB+OTT落地应用推进工作组成员
这是我们论坛做的一些研究项目,包括跨屏业务的研究、增强电视的研究、对App接口的规范,也在考虑做有线智能一体机的研究。这个是我们关于多屏的业务需求,具体的情况我们简单过一下,这个项目重庆有限的副总工张勇先生负责,这是关于我们研究的问题。关于App接口规范,我们做了两部分,一个是用户信息和支付;二是播放器接口规范。今年年初我们启动了一个研究是DVB+OTT商业模式研究,今天我的汇报也会谈到这个研究的一部分。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们还在论坛之外成立了一个叫DVB+OTT落地应用推进工作组,现在组长比较厉害,我们希望能够在目前论坛成员的基础上,我们感觉还缺失一些资源,比如愿意对这样的行业投资的,我们把一些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给加入进来一起做业务和落地。我们希望在这上面通过形成网络、牌照、用户、资本、平台、内容等完成的产业链。
这是视频用户及终端现状及预测,截止到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有线电视的用户2.24亿,DVB+OTT的终端有8000多万。这张片子今天也在做,是来自天威的曹总的一张片子,上个月在广州的会议上报过。曹总的看法,OTT业务是IP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IP技术发展到现在这个状态,DVB+OTT这样的业务形态自然会出来。我把一个月以前参加全球性的广播电视的研究机构的一个会议,美国的ATSC3.0标准组的组长在会上发言,他介绍ATSC3.0,之所以2.0向3.0演进,最重要的需求是怎么把广播和宽带做一个混合的融合。这张片子是来自美国ATSC,它对2.0和3.0以及HbbTV等的共同点、交集做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简单说,整个反映出一个趋势从2.0到3.0的演进,从广播的基础上把越来越大IP的东西,基于IP结构的标准更灵活的纳入进来,也采用基于欧洲一些成熟标准的应用纳入进来。
再早一个月我去韩国和韩国、日本的同行做了一些交流,这个是日本NHK他们的未来电视的演进计划,至于它的4K、8K,远期的不说。它是混播的模式,原计划是2015年推出,后来他们感觉整个的互联网包括IP对传统网络的融合速度在加快,他们加快了这个计划,实际上在2013年9月份就提交了Hybidcast。这是他们介绍Hybidcast的情况。
前面讲的一些我觉得是趋势性的东西,我们去用了DVB+OTT这样的词汇,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说不算准确,DVB是有线电视传输标准,OTT更多是商业模式,所以它本身这两个并不是一个相互对等,在同一个层面上的词汇,但是它可能能够很直白的让我们了解我们希望推进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有线电视怎么样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怎么在从标情到高清,再下一步怎么样推进,怎么样和互联网业态融合。我们看看国内DVB+OTT怎么做推进,这是同洲的模式,同洲和北方广电和贵州也有不同的模式在推进,具体的不再细说。华数去年12月的时候推出他们和产业链合作的模式,华数自己也有广播,也有牌照,也有内容,他同时也控股中广有线,在中广有线下面的公司做一些实验。DVB+OTT之宽带捆绑模式,比如歌华游线和百视通捆绑进行合作,相当于高带宽的用户形成捆绑。这一轮的OTT政策调整,对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需要继续关注。
DVB+OTT我们从2012年开始提出这样的概念,我们2012年6月份开了研讨会,8月份正式确定。已经接近2天时间,如果从DVB+OTT整个用户数量到各地的ID来讲,应该说现在还没有全面开花、快速推进的时候,因为我们面临一些问题,也就是困境所在。其实贵州的田总上午的发言已经提到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需要考虑、需要面对,从前向的收费,而且我们圈地,然后发展用户、收费,逐渐向后向收费结合,后向收费就是互联网模式。更加严峻的情况是互联网企业为了能够快速进入深圳这样一个市场,他们通过捆绑免费的方式争取用户,然后再考虑通过长尾或者增值业务来把营收拿回来,这样把互联网视频点播放在主要的经营模式上,然后通过广告、后向收费来收。他们有一个特征,大量资本做支撑,对于我们有线电视网络来讲,可能这样的收钱的方式,互联网营销的手段和运营能力对我们是挑战,更大的挑战是来自体制机制的,我们作为国有企业来讲,可能基本上我们的领导很难让我们放手烧钱。领导在任内需要完成我的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对DVB+OTT推进是我们现在面临非常大的问题。
中国的商业竞争很多是没有底线的,我们在OTT的乱局上也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包括刚才讲去年的OTT盒子的出货量在1000万左右,牌照方合作用户是20%左右,80%都是三寨的盒子,都是没有规范的,没有和牌照商合作的。这样的局面说实话,可能这些盒子会有两种操作,一是在软件、内容版权方面有很多灰色的,甚至盗版,甚至境外黄色、淫秽的内容,不同程度的呈现。另外一点是有些资本的支撑,希望通过盒子快速规模化,能够讲一个故事,不管哪种模式可能对于整个行业的规范性来讲,这个良性发展来讲都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好的是中国市场足够大,这是我们还可以面对的一部分。我们要快速普及终端,只有快速才有长尾,短期内OTT的内容收费存在问题,收不上来,要免费,这就形成悖论,我们需要快速、更多的投入,投入又没有产出,不投入不能规模化,这样很难有广告和增值业务。这个难题怎么解决呢?上午提到的要探索前向和后向收费结合的模式,包括说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买单,这是什么模式呢?我们后面再看一下。还有一点我觉得毕竟现在可能对于业界来讲没有看到,总的来讲是好的事情,新的管理政策我觉得给业界提供新的机制,不管是有线运营商还是整个视频的产生。我们对于DVB+OTT的认识来讲,可能是有线网是不得以像游标卡尺一样,前向收费不断向后向收费。我们要逐渐的考虑通过这样一个规模化逐渐实现后向的收费。
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对于这样的困境来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路去突破?这是关于关闭违规视频APP的关闭函,媒体俗称关闭函。包括后面一系列的政策,现在媒体都有报道,基本的报道内容也都比较属实。现在主要是对于牌照方的要求,不得和商业网站合作一些未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和电网供应的剧。对于EPG的监管不是通过界面,而是通过和网的连接对互联网终端擅自发放。四是不得使用电信运营商的BOSS系统。五是视频网站合作的问题,乐视现在有违规行为,在违规行为停止之前,昨天晚上乐视发通告要纠正违规行为,然后怎么和产业合作。这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包括对不具有发行许可证境外的有些内容的下线。2、不同版本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EPG需要提前备案,没有备案,立即停止使用。3、未经过批准不得擅自推出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立即停止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不合规项目。4、立即停开展直播业务。5、立即停止擅自与某视频网站开展的互联网电视业务。视频产业如果没有一些很好的规范,包括内容的审查和版权的管理,我们会犯法,这个产业基本不会形成良性循环,我觉得需要有管理。不管别人怎么讲,我们怎么抓好时间窗口、做好自己的事情。
版权的规则今年的变化比较大,包括像世界杯,样式的直播权也包括湖南台自有版权宣布独播,这对理清版权内的规定有很好的作用。著作权法,我最近帮一个研究机构做三网融合管理需求的研究,一起在参与,那么我们认为在著作权法的层面上,对于网络电视节目版权的规定,需要与时俱进做一些调整和修订和完善。为什么这么讲呢?更早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那么火,那时候谈不上网络视频的概念,那时候版权是播权和音响出版权,在整个版权方的收益里还占了不错的部分。这部分迅速被数字化、网络化以后,实际上著作权法也做过修订,现在修订对版权基本上是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现在整个界定非常宽泛,当时也很难预见我们走向多屏的时代,走向我们现在直播之外有点播包括点播回看和各种各样的节目的形式。这些规定基本上是由版权法的拥有者,它的内容的销售方去通过它的合同约定,约定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渠道,也有一些终端。对于版权在什么屏幕上呈现,实际上也是有不同的版权的要求的,这个现在还没有形成行业统一的规范,更没有上升到法则里面。版权要规范可能还需要通过法律层面推动。
这是同样来自曹总,他谈到狭义的OTT和广义的OTT。近期也有两个比较好的变化,一个是Netflix向Comast支付网络使用费,我想这都是会在未来中国的视频行业的市场上可能也会逐渐得到类似的一个情形,也就是说开始有线电视在城市里唯一的玩法,随着网络视频、智能电视各种渠道出来之后,原来用户没有选择,现在逐步有更多的选择,再往后,有线电视随着它的应用提升,包括它的高清,甚至下一步发展4K,甚至再往下能够和OTT更多的去结合,也具备一些能力。我想这在中国也会有类似的状况发生。从另外一个出路来讲,怎么样实现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模式,实际上我们看IPTV和宽带是做捆绑销售的,可以装20M、50M的宽带然后送你免费多长时间的IPTV,阿里巴巴双11送了机顶盒。我们也见到一些和游戏业务捆绑的。还有更多的,包括保险业、金融业、信托、房地产等都可以实现捆绑。如果真的把每一步都能落地的话,忽悠不是坏的词汇,如果忽悠最终不去做或者做不成,没有能力做成,那一定是坏词。如果真的靠忽悠把那些全部做成,那么它就是一个新的营销模式。如果你把它理论化一下,它就是C2B的模式,先拿到用户和众筹,包括像娱乐宝等等,通过先众筹用户,然后提前拿到这些钱,就能够实现所谓的羊毛出在狗身上,我觉得这种商业模式也是值得我们有线电视,包括我们在做营销去学习的。
下面这个斗地主的图片,这是带癞子的玩法,这张K对有线网络来讲是就是宽带,你需要有更多的组合,你有宽带能形成更多的业务和更多营销的举措,否则我们原来就是单一业务,那这个事情是很难推进的。DVB+OTT我觉得只是实现有线电视平台化运营的过程手段之一,有线电视业务我们现在去研究,我们认为它的目标是形成平台化的应用,就算苹果的应用商店一样,就像APP Store一样,你提供开发的SDK。这是平台的问题。DVB+OTT就是把原来相对封闭的,不开放的,通过DVB+OTT越来越开放,把它越来越IT化,能够更方便的把合作伙伴、社会资源引入进来。这是关于电信的智能管理战略,我认为和我们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许总的片子,在上个月会上讲的非常好,围绕两个全局抓两个重点。这是引入互联网内容,建立互联网技术平台。包括去构建全镜象的IP视频平台。
IP化和终端智能化是必须做的,开放、标准化,拥有更多的开发者和应用资源,便于业务开发和部署,成本因素。我觉得DVB+OTT不仅仅是终端的智能化,只有终端智能化之后才能更好的实现TVOS的业务。对于有线网络未来我们也希望看到我们不仅仅是一个网络运营商,可能同时也需要对各个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同时也控股一些内容的企业,实现传媒和网络的双轮驱动。至于更远的前景,我们希望看到系统内的电视台和有线网络更紧密的合作,在直播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的价值,在形成直播、互动,我想这并不仅仅是系统内的就应该去结合起来,而是说他们是可以形成创新的,可以在商业市场形成长期捆绑的利益。
最后做一个广告,8月份BIRTV也会考虑在新形势下太和网的融合,之前更多靠互联网,我想有线网络和电视台的合作是时候放到桌面上来了。另外刚才介绍的书有不少的内容大家可以看看,去交流。我还参与了移动生产力的一个图书丛书,我是副主编,这本书没有出来,我只是编辑,没有亲自撰写。也给我一个任务,就是怎么样把广电和互联网,尤其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希望弄一本书出来,如果大家有感兴趣的,包括案例、APP或者应用,我非常希望和大家有更进一步的交流。谢谢!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