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13)主题报告会在北京国家饭店举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作题为《建设媒体化组织——一个“老”媒体的“新探索”》的演讲。中广互联从会议现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
图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为公
马为公曾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播音员,参与第一次海外战争报道,是中东事务专家和资深媒体人。
建设媒体化组织,是国际台从单一媒体形式向综合媒体形式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新的理念。国际台王庚年台长明确指出,传统媒体必须转型,必须改变单一媒体的组织模式,必须建设新兴媒体化组织。
马为公以媒体当年报道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和现在的媒体传播相对比,指出,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世界,从国际上媒体的发展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广播媒体还是纸媒,很多媒体放弃了传统,拥抱了网络。比如,2005年12月,70年历史的瑞士广播电台,停止短波发射,全部改为互联网传播。2009年3月,百年老报《西雅图邮报》改为网络版。2000年,美国在线AOL和时代华纳合并。虽然9年以后合并失败。但是这个事件代表传统媒体与网络产业的融合趋势。
电视开机率的调查显示,传统媒体离知识阶层和年轻人越来越远。电视观众的大龄化趋势,提示媒体人不能固步自封,固守传统。
马为公认为,传统媒体的第一大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朋友,是高科技。国际台必须思考综合化,多元化。传播理念和生产方式,都要变化。在美国之音VOA和BBC缩减语言、缩小规模的时候,国际台在10年间增加了22个语种,达到60多个,这是国际传播的需要。国际台在海外40多个国家首都或者大城市在当地用本土语言播出的都市台,取得了良好的收听。
近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整工作框架,从广播媒体起步,跳出广播,做全媒体。比如,参与海外外语配音译制工作,比如翻译了《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剧集。
他说,“全媒体就不是单一媒体。只要可以做的,就会去尝试”。
马为公透露,国际台的并购工作已经启动。未来可能会公布相关消息。
建设媒体化组织,就是建设由各种媒体组成的集群。马为公在演讲尾声表示,国际台将张开双臂,拥抱所有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