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聚势共生 未来视听 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开幕

导语:本次大会主题为“聚势共生 未来视听”,设置“1+10+N”活动框架。

  视听改变生活,文化引领未来。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于11月27日在北京开幕。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

image1.jpeg

  本次大会主题为“聚势共生 未来视听”,设置“1+10+N”活动框架,即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10场主题论坛及若干配套活动,主题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聚焦“产业+国际传播”双主线,汇聚了澳大利亚、古巴、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等二十余个国家视听行业代表及使领馆负责人,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北京市及部分省市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中外视听机构、企业负责人,共襄这场国际视听文化交流盛会。

72284ffa2efbeec49897ffee521badf3.jpg

ab32b1660694993148c87b6b8b78aada.png

706eaf1cb15902f639c17014f5b21e88.jpg

0e440f92889e3c1c7a1215e97fc2df7d.jpg

ce2934b940ba49d85fc9bdaa13ee9ac3.jpg

5206e2af40750480ae10b85d5980e768.jpg

  行业人才齐聚力,洞见政策产业新未来。本届大会开幕式上,发布多项首都视听产业发展新成果。

  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王志发布了《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9年)》,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数据价值释放、场景融合创新及产业生态构建提出系统性部署。方案明确将聚焦高质量内容生成、智能渲染、多模态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研发,建设高质量视听数据集,推动AIGC技术在影视、动画、网络视听等全链条应用,并支持建设AIGC产业服务平台与数字资产交易机制。通过强化算力支撑、资金引导与复合型人才培育,北京将加速构建“人工智能+视听”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视听科技融合发展高地。

image4.jpeg

  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发布“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5年资助项目”。他介绍,2025年度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共征集到来自210家机构的548部申报项目,经评审最终对161部优秀作品予以资助。资助项目涵盖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剧等七大类别,涌现出《归队》《向光而行》等红色主题作品,《势在必行》《生命树》等现实题材力作,《天工之城》《瓦猫》等文化传承类内容,以及《冬去春来》等京味特色作品。

image5.jpeg

  作为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的承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大瑞进行了“科文共生,融合共兴——北京经开区打造高新视听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推介。他表示,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北京亦庄聚焦高新视听与游戏电竞“两主”产业,构建科文融合创新体系,截至2025年9月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53家,实现收入406.3亿元。全区已建成中国高新视听产业园等七大园区,引入超高清电视技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持续完善从核心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内容创作、传播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积极构建千亿级科文融合产业集群。

image6.jpeg

  在金融支持方面,北京银行文化金融部总经理王晓宁发布“北京银行视听新质生产力金融服务方案”。她表示,北京银行聚焦内容创作与技术赋能两大方向,重点支持入选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的优质项目及超高清、AIGC等前沿技术企业。该行创新推出“三盏绿灯”透明评估体系,并配套“剧影e贷”标准化产品,最高授信额度3亿元,审批环节实施文创金融集中审批模式,显著提升融资效率。未来,北京银行将通过“GBIC²”组合金融服务模式,为视听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助力培育视听产业新质生产力。

image7.jpeg

image8.jpeg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北京大视听·京琅琊”名家工作室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京琅琊”名家工作室是“北京大视听”人才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领衔人带动团队、项目孵化带动创新,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共设立25家名家工作室,涵盖创作、科技、传播、研究等多个领域。作为“北京大视听”人才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通过“引育用留”一体化机制,构建起老中青衔接、多界别协同的高层次人才矩阵,为推动首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人才支撑。

image9.jpeg

  在随后进行的嘉宾演讲环节,欧洲科学艺术人文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熊澄宇发表主题演讲《AI时代网络视听产品的生产与传播》。他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网络视听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推动形成以创意为引领、以用户为对象、以传播为目标的智能化生产体系。面对AI技术在视听领域的广泛应用,应注重平衡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强化人类创作主体性,优化算法治理与传播伦理,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根脉,构建既掌握先进技术又深谙人文叙事的健康发展生态。

image10.jpeg

  从全球合作视角出发,非洲电影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吕克·本扎发表主题演讲《新形势下中非视听合作方向及未来展望》。他表示,视听合作是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增进文化理解的重要纽带。《媳妇的美好时代》《欢迎来到麦乐村》等中国视听作品在非洲广受欢迎,AI翻译等新技术为内容传播与本土化制作提供了有效支持。未来中非合作应聚焦三大方向:加强语言翻译与人才共育,推动内容类型多元化与阶梯式传播,并积极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促进互动传播与二次创作,共同构建更加生动、可持续的中非视听合作新生态。

image11.jpeg

  聚焦技术前沿动态,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发表的主题演讲《下一代视听体验:AI如何重塑内容生态》,着眼于AI技术推动的革命性变革。他认为,AI将视听内容制作成本降至传统方式的万分之一,极大促进了文化创作平权。该公司依托Mureka音乐大模型、DramaWave短剧平台等八大自研模型,实现AI视频、音频、社交等全链条布局,其中短剧平台年化收入达2.4亿美元,音乐生成模型位列全球前二。通过AI技术实现多语言自动配音、智能剪辑与精准分发,公司正加速推动高品质AI生成内容在全球市场的普及,致力于让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创作者。

image12.jpeg

  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江在《微短剧:时代情绪的切片与文明对话的载体》中表示,中国微短剧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行业正经历从“爽剧模式”向“情怀流”的精品化转型,通过AIGC技术赋能制作流程、拓展“微短剧+政务/文旅/品牌”融合模式,并加速出海布局。他表示,目前海外微短剧年市场规模已达30亿美元,未来2到3年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微短剧正在成为兼具文化价值与产业规模的新型艺术形态。

image13.jpeg

  哈萨克斯坦7频道总裁伊力哈木江·伊布拉吉莫夫为我们提供了国际合作的生动案例。他在主题演讲《中哈视听文化交流与展望》中表示,作为哈萨克斯坦三大电视平台之一,7频道通过专业译制积极引进《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等中国优秀视听作品,其中《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有效促进了中哈文化共鸣与旅游关注度提升。目前双方正共同推进合拍剧《我在阿勒泰等你》,聚焦中哈青年友谊与经贸合作,该剧已完成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期待获得中国广电主管部门支持并实现在中哈主流媒体同步播出,进一步深化两国视听文化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 张慧静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