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张平院士:通信与智能融合将为6G发展提供关键路径

导语:展望未来,张平表示,随着ComAI加速从学术创新迈向产业落地,该技术将成为6G网络向“智慧内生、语义原生”演进的关键路径。

  11月13日上午,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开幕式上作题为《ComAI,面向6G的内生智能的架构、理论标准化进程及工程试验》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通信与智能融合(ComAI)将为6G发展提供关键路径。

  传统通信发展目前已进入瓶颈期,追求更高的频谱效率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功耗,逐渐逼近香农信息论的极限,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张平指出,尽管5G时代通过提高能量效率、优化频谱利用率及软硬件升级等手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6G的发展若继续沿此路径,仍将面临功耗过高的可持续性挑战。因此,寻找新的拐点技术成为6G发展的关键。

  他提到,在今年3月召开的韩国釜山会议上,与会专家已达成共识:需要探索“网络原生AI设计”,并将其纳入未来6G体系中,同时强调了语义通信的重要性。张平介绍,ComAI作为通信与智能深度融合的新范式,正成为突破传统通信局限、重构网络生态的核心引擎,其核心目标是解决高传输速率下的资源消耗、信源压缩及复杂环境中稳定通信等行业基础难题。

  谈及ComAI架构,张平说,通信与AI的底层逻辑存在本质差异,通信聚焦数据的传输搬运,AI则侧重数据的处理分析。5G时代的AI应用多为外挂式部署,以支撑特定业务为目标;而6G时代,AI需要从空口层面实现内生式融入通信系统。在ComAI的技术框架下,空口技术正经历从传统“基于香农理论的比特管道”向“语义驱动的智能载体”的范式变革。

  张平还介绍了ComAI在标准化推进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已在2030年标准化工作组中设立特别工作组,汇聚40家国内外成员单位共同推进语义通信标准化研究;同时在CCSA框架下成立TC630委员会,持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此外,SA1上层结构中的应用场景研讨也在同步开展,语义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融合催生的基于CSI的控制链技术、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调制等新空口技术,已成为重点研发方向。

  展望未来,张平表示,随着ComAI加速从学术创新迈向产业落地,该技术将成为6G网络向“智慧内生、语义原生”演进的关键路径。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