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观察】放宽集数上限、短剧登上大屏……广电新规干货满满!

导语:新举措直面大屏长剧集制作周期长、回款慢痛点,优化审查流程、建立同步审查机制,企业和平台方更应放眼长远,注重社会综合效应。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新举措推出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将给电视剧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新规出台 大屏直击痛点应对小屏挑战

  举措强调,要多措并举加强内容建设,增加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

  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

  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政策;

  改进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优化机制、提高效率;

  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

  加强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创作;

  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

  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等。

  近年来,我国视听行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32%。然而,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创作者跟风求快,忽略内容品质、轻视观众需求;一些企业与平台盲目逐利,不顾底线、痴迷流量;部分规定在落实过程中未能及时跟进行业变化,对大屏长剧集等周期长、回款慢的内容造成影响。

  新举措直面大屏长剧集制作周期长、回款慢痛点,优化审查流程、建立同步审查机制,企业和平台方更应放眼长远,注重社会综合效应。

  当观众有了更多选择,主攻大屏的创作者更要凭借真本事打造精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剧集增加、审核提速 要求放宽≠质量放水

  以内容创作为本,是广电视听行业的共识,也是推出若干举措的关键。“面对各类新挑战,新规强化了对内容原创力的保护,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助力行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智华认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各类举措落地见效,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新规涉及方面广泛,与电视剧相关的部分引人瞩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星文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电视剧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各类举措想行业之所想,在制度层面缩短了审查周期,在创作方面放宽了集数限制,在商业角度允许电视剧中插广告,有效释放了创作空间,有助于降本增效。

  影视策划人谭飞表示,“放开+提效”是新规的核心。“一系列举措,让宏大厚重的长剧集以及个性鲜明的季播剧都能各美其美。而网台联动、一剧多星怎样才能百花齐放,电视剧中插广告如何做到不令观众反感,这些都对电视剧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提出考验。”谭飞分析。

  创作空间更广阔,内容品质要跟上。“无论是电视剧集数不再以40集为上限、审核机制的优化,还是对季播剧排播、古装剧比例的灵活调整,都能看出对行业规律的尊重。于创作者而言,这既是信任,更是责任。”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编剧胡雅婷对记者表示,各方应坚决杜绝“注水”稀释作品价值,在对多元题材的探索中坚守匠心与正道,用有温度、有力量的好作品创造价值。

  审核方式更高效,行业发展添信心。“新规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个利好,改进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优化机制、提高效率,既能提升内容排播的稳定性,也能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对投资方、平台方而言,新规将有效缩短内容从制作、审核到播出的周期,让更多作品更快与观众见面。

  不论剧集长短!内容创新才是“硬道理”

  想让观众打开电视,先要明白大家想在大屏上看到什么。“移动端上的选择越来越多,视听出众的好内容、新内容才更能吸引观众打开电视。”“95后”观众胡云天告诉记者,无论举措如何实施,能否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视听需求和内容期待才是根本。

  为更好满足观众需求,新规围绕创新下足了功夫。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当下,既要在内容方面以创新赋能影视作品,也要在技术层面提高广电视听水平和传播效果。张智华认为,目前,各方正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中国超高清视听内容已然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使得内容与技术的创新得以更好实现彼此转化。

  新思维、新模式,为行业全链条发展注入新动能。谭飞认为:“边审边播、边改边播等新机制,鼓励微短剧登上电视大屏等新方式,为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可能。”

  新规给予长剧更多保障,也为短剧提供了更大舞台。微短剧登上电视大屏,是否会水土不服?李星文认为,无论剧集长短,归根结底要在剧本扎实、制作精良的基础上,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微短剧在电视上播出,不止对作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创作者和平台方不断自我革新。”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副秘书长、编剧徐然认为,微短剧登上大屏,不只是简单的平台变化,更是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助力电视媒体内容的变革。

  “主流媒体平台和微短剧结合,用新兴文艺形式承载精品内容,大小屏内容双向流通,媒体融合发展也由此加速,生搬硬套的平台、粗制滥造的内容,只能被淘汰。”徐然说。

  海外神剧来袭!电视大屏变身“全球影库”

  闭门造车难出精品,海纳百川更受欢迎。“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丰富了电视大屏的内容来源,也为海内外内容互鉴拓展了渠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韩飞分析,过去电视大屏面临受众流失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在节目采购方面缺乏灵活度,让相当一部分电视观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观众看电视的习惯被节目种类多元丰富的移动端取代了。

  此次新规在境外内容引进上予以调整,鼓励题材开放,大力促进境外节目引进,允许择取境外优秀作品进行高质量本土化改编,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区的IP,为国内创作者拓宽了眼界,有助于让电视大屏更具吸引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双向互动的,中国广电视听内容的国际传播需要树立‘交往互动观’,就像交朋友一样,多来往、多走动,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关系。”韩飞建议,在加强国际合作、发掘海外优质资源的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开发IP等方式,在提升自身精品化能力前提下,以联合制作、联合播出形式推动国产精品内容“出海”,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影响力。

  好内容带来强共鸣,真交流才能多收获。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杰表示,取消引进剧配额限制、鼓励境外剧在黄金档播出,将为青年从业者搭建迈向国际舞台的平台。“可以预见,新规将带来更多中外合拍项目和国际交流活动。”胡杰说。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节目版权保护,为内容引进与创作交流提供了坚实保障。新规推动优秀境外IP和作品引进,既能进一步推动版权规范化,也能带动本土节目创新。”徐然注意到,在强化内容引进的同时,新规对版权保护予以进一步重视。她认为,这是国内从业者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成长的必要条件。

  当前,行业变革动力与压力并存,唯有拿出更有诚意和竞争力的作品才能让观众满意。胡雅婷认为,全行业应携手把握机遇,创作者应珍惜创作空间,以优质内容回馈支持。各方也应发挥各自优势,助力优秀作品传播,与监管部门共同完善审核机制,群策群力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内容创作质量提升,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王晓晖认为,新规加强了互联网视频平台和电视台的协同效应,在扩展优质内容发行渠道的同时,还能稳定发行价格,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期待新规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进入行业,各方也应合力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繁荣。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