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建议制定保障政策措施,确保AI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过大冲击

导语:吕国泉认为,有关部门应探索研究在AI背景下保障就业的政策措施,确保AI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过大冲击,兜牢稳就业底线。

  2025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在人工智能大发展背景下,劳动者就业权和相关权益保障的问题,依然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今年他关注人工智能背景下保障劳动者就业权问题,同时建议将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检察公益诉讼。

  提到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问题,吕国泉认为,有关部门应探索研究在AI背景下保障就业的政策措施,确保AI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过大冲击,兜牢稳就业底线。引导企业在技术升级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避免大规模裁员。同时,主动应对冲击,要助力产业升级,增加新就业岗位;要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

  AI也让对劳动者的侵权更加规模化、隐蔽化、技术化。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将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吕国泉建议启用这一更强力的武器,以突破劳动者个体诉讼的局限。

AI冲击传统产业就业岗位,建议制定针对性就业保障政策措施

  近年来,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吕国泉关注到,人工智能(AI)发展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对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带来一定冲击。

  吕国泉认为,我们在拥抱AI技术的同时,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首要的就是就业替代效应加速,失业风险增加。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8亿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14%劳动者需转行。高盛报告指出,美国和欧洲约25%的工作可能被AI替代。不仅是体力型岗位,知识型岗位也面临AI替代危机。

  除此之外,吕国泉指出,AI可能会提升就业门槛,让技能错配问题凸显。AI快速迭代,对劳动者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新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现有的政策与制度对于AI来说也是滞后的,难以应对AI快速发展下大规模岗位转型和技能更新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4年9月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为此,吕国泉认为,有关部门应坚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发力、统筹兼顾,制定在AI背景下保障就业的政策措施,确保AI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过大冲击,兜牢稳就业底线。引导企业在技术升级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避免大规模裁员。同时,他建议做好部分受到冲击劳动者安置工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新技能,构建平稳过渡的再就业环境。

  吕国泉还认为,应该助力产业升级,增加新就业岗位。他看到了AI产业本身蕴含的大量就业机会,建议大力发展AI衍生行业,如AI风险管理机构、以AI为基础的服务业、教育培训等,催生“AI+行业”复合型岗位。同时,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例如,支持企业参与职业培训和再就业计划,落实新修订《职业教育法》,督促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1.5%至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职工培训。

劳动者权益被侵害有隐蔽化特征,建议探索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对于当前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问题,吕国泉还提出了他的对策建议。

  吕国泉指出,当前劳动者权益总体得到有效保障,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劳动用工违法行为,如就业歧视、拖欠工资、违法安排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等。随着平台经济发展和AI广泛应用,这些侵权现象呈现规模化、隐蔽化、技术化等特征,现有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特别是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在这些现象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具体来说,吕国泉表示,对于受到侵害的劳动者个体来说,时间、经济成本和诉讼获得的补偿不对等,缺乏提起诉讼的动力;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代表人诉讼,又存在代表人难以产生等难题;工会法规定工会支持起诉以劳动者个人起诉为前提,如无人敢于起诉,支持起诉就无法适用。2022年杭州某法院案例显示,某网约车司机起诉平台抽成过高,因无法访问算法规则而败诉。某大学法学院调研显示,农民工追讨欠薪诉讼成本占诉求金额30%-50%。个体诉讼即使成功,仍无法阻止类似侵权行为继续进行,某快递企业“隐形罚款”超60%误判率仍持续运行,导致同类侵权反复发生。

  吕国泉认为,需要一种更有力更高效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实例中,已有应对上述问题的一些公益诉讼解困探索。吕国泉举例,2022年3月,最高检印发《关于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工作的通知》;2022年,广州市某工会联合会诉某快递企业“隐形罚款”案,开创工会作为公益诉讼主体先例;2023年,浙江省检察院诉某外卖平台“算法超时”案,首次将算法规则纳入公益诉讼审查对象。

  吕国泉建议,建立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相关的法律制度,以突破劳动者个体诉讼局限,为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法治和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