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一线调查:网络视听付费,套路真不少

导语: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这种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续费”的情况不在少数。音视频客户端之外,知识付费类、学习类客户端也有这类现象。

  追剧、听歌、阅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网络视听内容埋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互联网视频节目11291.9万小时,互联网音频节目7968.6万小时,短视频54746.3万小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60.9%、32.7%、5.5%。全国共有互联网视频年度付费用户7.3亿、互联网音频年度付费用户1.8亿。

  然而,在日常消费中,不少人时常遭遇各种“小屏上的烦恼”。有的首月优惠,次月高价;有的默认勾选,擅自扣款;有的遭遇会员“套娃”;还有的跳转五六步都没法操作退订……平台种种套路令人防不胜防。

  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也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自动续费真的是“自动”吗

  “打开支付宝消费记录一看,扣了我将近半年的会员费!事前并没有短信提醒我会自动扣费。”杭州市民王星在爱奇艺购买了一个月的会员给孩子看动画片,“我本以为一个月到期就自动关掉会员,不知怎么就‘自动续费’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这种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续费”的情况不在少数。音视频客户端之外,知识付费类、学习类客户端也有这类现象。

  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

  而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购买会员时,并未获取平台所谓“显著方式”的提请注意。“平台首月会以极大的优惠吸引充值,但‘自动续费’的提醒字号非常小,很不明显,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是原价收费。”小杨是一名大一学生,平时喜欢用手机音视频客户端刷剧、听歌,但一次优酷视频“自动续费”的“猫腻”让她十分不悦。

  “平台若未以显著、明确的方式提前告知,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续费’或遭遇其他不合理收费,可能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俞瑾律师说。

  既然是“续费”,退订不就得了吗?然而不少用户向记者反映,退订这件“小事”,要么操作复杂,要么平台不予有效答复甚至敷衍了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相关经营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的、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

  俞瑾说,平台在退订会员流程上设置繁琐障碍,使得消费者难以取消自动续费,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继续接受服务的权利,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侵犯了其选择权。

  “套娃”式加价套路深

  一般而言,音视频客户端都有“月卡”“季卡”“年卡”等会员选项,同时有“连续”包月、包季、包年等续费选项。付费页面往往优先向消费者推荐“连续包年”等续费选项,并打上醒目的标签,如“追剧特惠”“限时特惠”等。

  单纯从价格上看,“特惠”确实实惠不少。但这些“特惠”真的是消费所需要的“优惠”吗?

  “有时候一部热播剧临近结束时,各种平台会放出一些所谓‘精彩剪辑’等相关片段,吊足观众胃口,吸引一些用户超前点播,这样就需要在会员之外额外付费。”小田是一位视频客户端深度用户,他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是在制造需求和诱导消费。”

  小田向记者透露,自己还遭遇过“被迫”续费的情况。“比如,按照更新的周期,买1个月的会员就可以追完一部‘爆款剧’,但是临近大结局时,平台从保持一天两集的更新频率,变成一天只出一集,1个月的会员根本不够!”小田无奈道,这导致“追剧”的周期被延长,只能“被迫”续费。

  杭州市民郑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在喜马拉雅APP上购买了一年的会员,给自己的孩子听故事。但购买后发现VIP故事的收听权限分成人版和儿童版,而且小孩能使用的设备如儿童手表等均不能收听儿童故事。

  会员“套娃”层层叠加令人头痛。“每次感觉自己买了最高级别的会员,但‘永远’有更高级别的。”来自台州的小张说,在手机客户端上买了会员,需要投屏的时候又需要买会员。

  “消费者遇到付费‘套娃’等情况,实际上破坏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使消费者无法获得与支付价格相对等的服务和权益,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俞瑾说。

  套路操作为何屡禁不止

  针对自动续费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提及经营者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违反规定行为将受到的处罚。2022年12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全链条管理,从严整治应用程序强制自动续费等严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诱导充值等。

  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明确规定,网信部门也开展了整治,平台的“套路”操作为何依然大行其道?

  “一方面由于平台利益驱动;另一方面,音视频平台数量众多且业务复杂,一些侵权行为较为隐蔽,这些都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俞瑾说。

  同时,这也和消费者面临的维权难度有关系。“消费者用相关法条去打官司,基本上是能赢的,但是很少有人会这么做,说到底还是诉讼成本的问题。”一位不具名的律师告诉记者。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平台的侵权行为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时处罚力度可能不足以对平台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俞瑾进而指出,音视频行业集中度高,少数几家大型平台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平台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用户的选择相对有限。”

  记者从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了解到,今年6月以来,和往年同期相比,音视频客户端会员自动续费退费的投诉量略有下降,但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自动续费选项标注不清晰、无提醒、退订难等。

  “对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求平台及时改正,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省消保委投诉法务部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