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演讲指出,6G的天地协同、通感一体、通算融合、人机合一、泛在连接等特征,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存在很大挑战。
原因在于,移动通信从2G、3G到4G,几乎是单一维度的网络能力提升,无需考虑可能引出哪些新业务。网络和业务相互促进,例如3G催生了智能手机,4G带热了短视频、扫码支付等应用。但5G希望进军工业互联网,低估了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挑战和工业内网标准碎片化的门槛,使得面向消费级的网络架构在工业场景“高不成、低不就”。
面向消费端,5G的频谱效率和单位能效尽管远远优于4G,但用户难以感知到这一优势;用户流量成倍增长,也没有反映到运营商的ARPU值上。邬贺铨指出,运营商获得的5G红利不及预期,6G需要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终端、网速、频谱、智能、安全、时延的差异化偏好。
6G如何既要支撑要求更高的行业应用需求,同时低成本地满足消费端的用户刚需?邬贺铨提出,6G空口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架构模式,将基站设计的复杂一些,相应地简化对终端的要求。在方法上,可引入AI技术,以计算代替调制、编码和射频前端的处理,用计算辅助通信,从而降低终端芯片设计的复杂度。终端简化意味着成本的大幅降低,为6G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邬贺铨认为,6G不仅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也将为广大的平台企业、物联网企业、终端企业创造比5G更加丰富的创新沃土和商业机会。未来6G发展中,要更加强调应用生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包括6G的需求研究、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等全流程环节。
邬贺铨最后指出,6G技术的高挑战性,对高水平标准的国际统一有更高的期望,也更加迫切,闭门造车不可能制定出满意的标准,集思广益才是正道。我们需要为6G的国际合作创造更好的开放生态,通过领先的技术在国际合作中赢得尊重。此外,6G的研究要注重信息通信技术和相关技术的融合发展,并与能源、材料等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