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人民日报评电视“套娃”收费:短视行为,得不偿失

导语:本质上说,这种“套娃”收费是一种短视行为,它看似实现了盈利,实则让智能电视不“智能”,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降低了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看电视,需要几个步骤?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不是“开机、选台、观看”这么简单了。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与普及,集成在电视里的各类应用程序、海量网络资源,让人们拥有更多个性化选择的同时,也衍生了“套娃”收费乱象。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电视开机便是广告,稍不注意点击一下,就会出现会员注册、充值消费。好不容易找到内容观看界面,但在未注册会员的情况下,有些内容只能试看几分钟。有的人注册了会员,但会员是分等级的,充值多、等级高,屏幕才是高清的,广告才免弹窗,有些本该公开的内容才可以“抢先看”;会员是分平台的,不同内容源自不同的视听APP,想看的话,需要注册不同APP的会员;会员还可能是分专区的,看电视剧的未必能看电影,看电影的未必能看动画片,这也需要逐一注册,甚至有的内容还要再“单片付费”;还有的会员在终端登录上有限制,电视端无法使用手机端注册的会员账号,只能重新注册、额外付费……如此一环扣一环,使得人们被迫消费、连环充值。时间长了,一些短期会员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变相加价”“自动续费”。

  本质上说,这种“套娃”收费是一种短视行为,它看似实现了盈利,实则让智能电视不“智能”,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降低了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从智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看,只有赢得用户,才会拥有未来。“套娃”收费是一种得不偿失。

  而且,“套娃”收费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我国多项法律制度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作出保护性规定。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价格法明确指出,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至于电视开机广告问题,广告法也规定得很清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为确保用户良好的观看体验,“套娃”收费亟须治理。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聚焦电视“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切中了社会痛点,回应了群众关切。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付费电视”制度,对于开通会员、收取费用的合法合规性,依法加强监管审查。

  无论电视多么智能,无论经营方式如何变化,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道理颠扑不破。电视厂商、视听APP应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依法经营,改进服务质量,一方面探索构建多平台、多专区、多终端互融互通的会员体系,让收费更透明、更合理,另一方面该免费提供的就要免费提供,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用户权益与经营收益的共赢发展。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