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长三角之声:跨区域媒体融合创新的探索

导语: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全国广电媒体加快迭代,在不同层级、不同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成型,许多媒体在体制机制改革、新闻宣传创新、平台拓展建设、业态生态建构、产业模式变革等方面创造了有益经验。我们将选发部分案例,以为路引,以供参考。

  202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开办长三角之声广播调频,将东方都市广播调整为长三角之声广播,呼号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成为一家地方电台主办的跨区域广播。10月28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在FM89.9正式开播,关注长三角之声官方微信或者在阿基米德客户端搜索“长三角之声”,就可以实现沪苏浙皖40多家电台的聚合收听,以互联网传播的方式覆盖长三角地区一亿多用户,在广播媒体融合区域探索、创新破局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开播一年来,长三角之声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收听率及市场份额位居上海地区TOP5,播放量近4000万,位居全国新闻资讯广播TOP6。

  打破传播介质物理局限,创新探索跨区域媒体深度融合

  突破传统媒体宣传壁垒,开展多地新闻联动融媒报道。在“长三角电台协作平台”的基础上,长三角之声目前已与长三角地区40多家广电机构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跨区域媒体融合的实践创新,联手打造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全媒体产品等。

  2021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长三角之声积极发挥媒体整合优势,推出为期两周的预热报道和特别策划,成为区域内提前策划、角度多元、报道持久、形式多样的主流媒体之一。官方微博发起的“2021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人在路上”等话题阅读量近百万。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长三角之声直接变身进博会专属媒体“进宝FM”,联合沪苏浙皖16家广电机构,组成联合报道团,开设每天一小时的《江苏时间》《浙江时间》《安徽时间》专栏,邀请各地台的主持人和嘉宾或直接走进上海直播间、或通过云端连线,联袂呈现进博会盛况。2021年1月起,长三角之声与各地媒体联合推出《两会进行时》,持续深入关注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两会召开情况。

  2021年3月,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之际,长三角之声联合苏浙皖省台推出融媒体报道《长江的声音》。广播端以声音为切入点的现场直播,连线长江沿岸地区的记者,通过白鹭低鸣、鱼豚戏水,采砂船马达声等一组声音元素,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性。而新媒体端则联合江苏新闻广播、浙江之声、安徽之声等推出图文漫画《阿长的日常》以及H5《长江的声音,你听见了吗?》。其中H5《长江的声音,你听见了吗?》以水墨插画、艺术动画等形式搭配声音元素,勾勒出长江三峡、长沙港码头、南京长江大桥、崇明东滩等生态景观,展现长江保护和治理的显著效果。网友在聆听长江声音的同时,还能通过语音留言,分享自己的长江故事。该产品获得人民网和上海发布等央媒和权威官微的转发关注,总阅读量超过两百万,让主题宣传变得动听、动人。

  在日常节目和活动项目中积极践行区域媒体融合理念。一是把各地媒体同行“请进来”共同合作。如日播节目《话说长三角》,是一档以沪语为衔接串连、展现长三角各地方言文化和人文风采的声音产品。除坐镇直播间的两位长三角之声主持人,每天都会有一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方言主播通过电话连线,或者干脆直接走进上海直播间,共话当地风土人情,让长三角地区用户“听得亲切、听得实用、听得欢乐”。这档节目不仅是由长三角之声团队提出创意和构架,更是每天由各地主播为源头策划主题,分享推广经验,为节目制作流程和方式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是媒体“走出去”协同合作。周播产品《发现长三角》是一档全景式展示长三角各区域最新发展成就和面貌的全媒体产品,每周深入一个城市,与当地宣传、文旅、产业等部门深度合作,利用全媒体矩阵传播,使当地的发展规划、特色亮点等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让更多的长三角受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参与互动,集纳成一部长三角城市群动态发展和人文情怀的瑰丽画卷,打造为长三角文旅购物消费新品牌。目前,该节目组已经深入无锡、温州、盐城、台州、蚌埠、长兴、湖州、安吉、温州、永嘉等多地。这一产品也采取了多家媒体联合创意策划、制作播出、融合传播的模式,更多更好地发挥了长三角当地电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观能动性。

  开展“上天”“入地”式宣推,创新探索全媒体品牌的推广和影响力提升

  长三角之声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体品牌,如何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苦练内功把节目和产品质量抓实抓好的基础上,长三角之声开展了“上天入地”式的创新探索。

  所谓“上天”,指的长三角之声的品牌宣传与火箭发射成功合体。4月27日,一枚箭身喷涂着“长三角之声号”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一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5月20日,一款以“427”为纪念编号的创意产品在长三角之声的节目里正式发售。服务于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聚焦“科创中国”行动计划的长三角之声,由此成为助力国内运载火箭商业发射的“先行者”,与上海“智”造强强联手,共同谱写十四五发展蓝图。为迎接并全程见证、记录、传播这一神圣时刻,长三角之声团队牵头,从2021年中国航天日前夕就开始进行多元形态内容产品的全渠道宣传,一直到发射成功和后续文创产品推广,相关新媒体平台全网点击量近500万。未来,长三角之声还将和上海航天开启更多长期而深入的合作。

  所谓“入地”,指的是长三角之声将影响力拓展深入到长三角各级各类媒体中。为了践行广电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长三角之声作为长三角地区专属区域性广播,积极搭建平台,反映区域内广电媒体尤其是基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经验和宣传成就。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与权威行业刊物《广电时评》深度合作,在《广电时评》及其新媒体矩阵开设“长三角之声”专栏,以长三角之声为集纳联动平台,推介长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创新实践,助力长三角媒体一体化发展。这一举措得到长三角各地广电机构的大力好评和积极参与,目前每期投稿已经达到数十篇。

  除了“上天入地”,通过地标式的实体展示空间也是打造长三角之声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后,“大虹桥”将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长三角之声打造的“智慧电台”项目就位于这一“顶流”的综合交通枢纽,兼具宣传、直播、展示、互动、文创等功能。在建党百年之际,长三角之声在联手学习强国上海平台,把“智慧电台”项目升级成为全国首个学习强国大规模线下互动应用场景——“学习强国长三角线下体验点”,打造红色文化创新地标。体验点现场将开辟“长三角智慧学习平台”,为广大旅客提供AR实景答题、虚拟播报、DIY录制、5G直播等互动体验。旅客录制后的内容,可一键上传学习强国“长三角学习云平台”。该线下场景也可作为长三角之声红色文创展示平台,充分展示上海和长三角红色底蕴。

  打造“三个平台”,践行广电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

  长三角之声以“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为己任,致力于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媒体力量和跨区域媒体合作平台。

  着力打造权威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新进程和政策发布平台、便利的长三角民生服务平台和精致的长三角品质生活平台。一是全力宣传报道好这一国家战略,长三角之声将集纳最新最全最深度的信息内容,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形成“新发展格局下的长三角新闻力量”。与此同时,长三角之声还积极为长三角居民开展媒体+政务商务服务。如2021年长三角之声与上海的随身办市民云APP合作,以助力老年人、残疾人(视障人群)跨越“数字鸿沟”为目标,推出“随身办APP智能语音版”,同时提供包括音视频定制、在线点播等在内的增值服务产品,为在长三角区域实现“一网通办”提供新的应用场景。

  着力投身成为国家战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长三角之声继续建设跨区域政府和媒体间枢纽平台,打造为政府决策提供分析参考的媒体观察员队伍和专家智库。将与上海交大、上海财经大学等多个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建立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智库,记者编辑将深入参与学者的相关课题研究和田野调查,共同形成深度研究报告或内参,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另外,还将举行长三角区域系列发展论坛,如首届长三角小镇经济研究年度报告发布会和研讨活动等,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发挥媒体力量。

  着力培养长三角之声“全域媒介服务”的运营能力。长三角之声计划搭建“创意中台”“服务中台”,形成强大的指挥运维中枢,与长三角各地媒体密切合作,共同打好“媒体服务”这张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