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台长专访|苏州台:在更大格局坐标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导语:近日,记者专访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董事长沈玲。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既是中央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城市广电的生命工程。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咬定构建智慧型全媒体生态体系目标,在准确把握融合发展趋势规律的基础上解难题、破困局,育新机、开新局,努力形成和壮大新形势下的竞争优势。

近日,记者专访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董事长沈玲

她表示,2020年,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创新融合传播,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升;打造文化精品,引领时代风尚成果丰硕;推动媒体融合,智慧型全媒体生态体系初具规模。

沈玲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董事长

2021年,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信息革命新技术在媒体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总台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

「广电独家」:您从去年4月出任台长主持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全面工作至今,作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地级市的广电媒体掌门人,您和您率领的苏州广电团队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沈玲:2020年,苏州广电积极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巨大冲击,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连续第五年上榜“TV地标”最具综合实力城市台,保持和巩固了标杆台的地位。

一是创新融合传播,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总台围绕新时代主题主线,以长中短视频的产品形态、大中小屏的融合传播,为苏州统筹战“疫”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舆论强势。特别直播《共同战、纪录长片《我们》、短视频《一个人的生产线》助力抗疫斗争,讲好战“疫”故事。

其中,全景式战“疫”题材纪录长片《我们》被评为“2020见证伟大的抗疫精神”主题活动优秀作品,入选国家图书馆中国战“疫”记忆库项目。

我们运用“四全媒体”的报道手段与呈现方式,圆满完成了苏州开放再出发、苏州首届科学家日、第二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节、“双12”苏州购物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宣推任务,扩大了苏州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持续探索实践建设性新闻,重点打造的《曝光台》节目,有效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先后三次获苏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获“TV地标”年度城市台优秀节目。

二是打造文化精品,引领时代风尚成果丰硕。

电视专题《医生·一生——85儿科终身成就医师盛锦云》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创造了苏州广电11年13次获中国新闻奖的佳绩。

援藏纪录片《雪域天堂——通往富裕的林周苏州路》、小康主题纪录片《小康江南》、精品广播剧《果拉山作证》《丁香》、广播微剧《丁丁和爸爸》等一批精品力作,传承和弘扬了优秀历史文化,抒写和展示了伟大时代。

纪录片《梦行水上》荣获第26届中国纪录片短片“十佳作品”。《天工苏作》《永远的丁香》等一批作品获江苏省三年一评的广播电视政府奖。

总台参与投资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邓小平小道》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影片,有望冲击省级、国家级各类奖项。

三是推动媒体融合,智慧型全媒体生态体系初具规模。

2020年,我们以“看苏州”App、微信大号、视频号等为重点,依靠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不断将媒体融合推向深入。

“看苏州”App用户总量达430,抖音矩阵总粉丝量突破3300,“苏州新闻”微信公众号全年阅读总量超2726

我们从战略高度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力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功能。总台承建的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对接35个部委办局,近300个业务系统,覆盖江苏政务服务网3600多项办事指南,截至目前下载量突破300,注册量达238

为工业园区、张家港等5个县区融媒体中心构建了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县市(区)媒体融合发展的“苏南样本”;布局街道和镇村智慧社区建设,用融合发展促进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专业化、智能化。

在深度参与城市复工复产和经济提振的大背景下,我们成功运营苏州锦鲤、传媒之夜、“双12”苏州购物节等城市营销项目,为消费振兴有效赋能。

2020年,中国(苏州)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通过总局专家组评审,总台成为全国首家以城市台为依托单位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我们将以创建创新中心为契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理论研究、模式探索、技术应用、项目孵化工作,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

「广电独家」:您既有纸媒和电视媒体一线的丰富经验,又有在党委宣传部门、市政府新闻办从事宣传管理的工作经验,这对您在围绕中心、推动媒体创新融合方面有哪些优势?

沈玲:从媒体人到宣传人,首要共通的精髓是在复杂的舆论环境里,善于从政治高度上看问题,尤其需要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

无论是文字的深刻持久还是视听的绚烂多彩,无论是新闻生产者还是舆论引导管理者,不同的角色,同样的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变。多岗位历练形成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也让我更习惯直面变局,化育新机,能够在更大格局坐标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同时初心不改,遵循规律,坚守业务,天地宽广!

用匠心打造内容精品,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广电独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苏州台有哪些宣传谋划?

沈玲:我们将重点创作纪录片《先生们》(暂名),献礼建党100周年。

先生,是“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年轻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众声喧哗中,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作为救亡图存的良方。他们是时代的先驱,是社会的导师。百年后,我们称他们为“先生”。

纪录片《先生们》时长30分钟左右,以成立于1925年9月的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为叙事原点,讲述不为人知的初心故事,以近百年前的先驱精神激励当代传承。

此外,我们还计划制作较完整讲述1949年前中共苏州地方史的3集纪录片,《先生们》是该系列片的先导和精华所在。同时,我们还重点策划了广播剧《独立支部》、融媒特别策划《晒晒我的传家宝》、新闻行动《百村百堂党课》,开发了7条“四史”学习教育红色线路,通过多种形态的内容产品,献礼建党100周年。

「广电独家」: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苏州台每年都有一批介绍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在海内外播出和展映,今年又将有哪些项目出炉?

沈玲:新年伊始,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苏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推动苏州文化高质量发展。

苏州广电作为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方,今年率先推出两部纪录片——《寻城苏州》(暂名,时长30分钟)和《家在小桥流水间》

前者聚焦这样一些苏州人,苏州修书“活化石”、“00后”缂丝手艺人、常熟文庙碑拓工作者、古琴家和斫琴师、用苏州话创作流行歌曲的“00后”……他们不为外物所形役,怀着巨大的热忱,或向里走,追寻传统的苏州,为历史查遗补漏;或从传统中走出,自我驱动,添加新物。

他们是“江南文人”,却也是务实的行动者,内敛克制,亲力亲为。他们的眼光和努力,帮助我们找到联通过去和今天的坐标,以及辨识故乡家园和诗意远方的路径。

《家在小桥流水间》是6集纪录片,每集50分钟左右。以自然和文化意义上的江南为背景,以申遗的12古镇为抓手,以“打散重组”方式聚焦水乡古镇里鲜活的人和事,探寻、解读、展示水乡古镇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该选题已列入古镇申遗办重点工程和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入选广电总局2021—2025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江苏省共入选5部)。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全力增强媒体经营能力

「广电独家」:在新的一年里,苏州台在媒体经营方面有哪些举措?

沈玲:在媒体经营方面,苏州广电始终抓住几个关键:正确导向是广电媒体经营的根本原则,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用户及数据是基础资源,人才培养是重要支撑。经营相关的各项工作其实都是围绕这几个重点展开的。

在经营的具体举措方面,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坚持打造全方位的服务模式。

新的一年,苏州广电将重点布局三个方向。

一是基础业务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坚守与创新并举,发挥分行业经营优势,进行深层次开发、垂直化再造。

二是政经业务重视统筹管理,加强开拓深耕,不断提质增效。

三是新型业务,要借力新形势,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主题营销项目;要推动新整合,成为具有绝对优势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创造新场景,形成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广电新场景;要拥抱新技术,现有产品更新迭代,新产品加速研发;要不断寻找新方向、培育新模式,进行项目制运营或公司化运作,成熟一个就启动一个,尽快形成新的有效支撑。

「广电独家」:当前,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广电媒体的各个领域,这方面苏州台多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城市台的前列,今年还将有哪些突破?

沈玲:近年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跨越式突进,媒体融合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苏州广电坚持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媒体融合发展。

我们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应用,打造了智慧媒资、AI主播和三审机器人;利用区块链技术抢抓数字红包发放机遇;利用大数据为内容生产和媒体营销提供精准化“数据赋能”。

2021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革命新技术在媒体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显著增强技术研发和转化落地能力,引领总台融媒转型纵深发展,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总台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

一是加快智慧广电建设,实施一个体系,两个中台战略。

在媒体融合前进的道路上,苏州广电着力打造智慧广电融媒体,将智慧广电建设作为牵引性工程,贯穿内容生产与传播,在媒体云生产平台、内容分发平台建设基础上,全力构建移动优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深入打造全媒体内容、数据双中台能力,一体打通内容、用户数据资源,集中统筹全台内容资源的使用、发布;

积极建设技术中台,技术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能力集约化使用;研究和推动5G、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在媒体行业应用,探索机器写稿、智能化剪辑等应用场景落地;研究隐形水印、区块链技术等在内容版权保护方面的应用;努力在智慧广电建设中取得更多成果,为“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二是积极开展超高清能力建设。

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径,分步实施超高清视频制、播、存、管、分发的全能力建设

目前,苏州广电4K超高清转播车建设项目已在加快推进,项目完成后将实现总台超高清转播能力新突破,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探索超高清制播体系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应用,尝试4K超高清制播体系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结合应用,为4K超高清制播体系插上“智慧”的翅膀。

三是探索培育数字文化业态。

我们将充分运用全媒体技术集成整合能力和持续研发能力,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场景,与互联网头部平台和领先企业合作,在短视频、数字化养老、数字化城市服务、“广电+科技+文化”、“互联网+健康”等领域探索全新商业运营模式,强化技术驱动,培育数字文化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广电独家」:2021年,贵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和举措?

沈玲:2021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优化培养机制,加快人才培养,为总台长远发展做好新闻宣传、媒体融合、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储备,增强发展的后劲。

一是持续推进三大人才工程。

以领军项目为核心,结合业务培训、导师授课、轮岗代职等多样化培养手段,持续深入推进头羊、扬帆、种子三大人才工程。

人力资源部和培养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各项培养计划的跟进与落实工作,确保取得切实效果,达到培育领军、骨干、种子全媒体复合人才队伍,打造三级人才梯队,构建总台融合发展战略人才库的目的,为总台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措施。

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措施改善优化工作,通过探索、建立媒体融合时代大背景下的广电行业任职资格管理模式,打造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推动人才工作从“要我成长”到“我要成长”、从“要我转型”到“我要转型”的转变。

三是探索构建全媒体业务培训体系。

根据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对现有培训体系进行系统设计、持续优化,大力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

搭建全媒体融媒业务培训平台,细化完善SBS创新学院培训模块内容,着重加强中高层管理、年轻干部、全媒体业务、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力度,做好SBS内训导师选拔和考核,充实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带教队伍。通过以上举措,大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