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抗疫特殊之年,是重大主题宣传关键之年,也是广电机构改革纵深化发展之年。云南卫视在抗疫科普、脱贫攻坚、民族文化等主题内容创作与传播上,在媒体融合、产业拓展等改革发展层面上,不断发力。
云南卫视总监朵翔在接受《电视指南》记者专访时表示,“办好云南卫视,首先要坚守党媒的责任;其次要从全国视野、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自身特点出发,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顾名思义,云南卫视就要充分展示云南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大定位,充分发掘‘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产业价值,创新形式,加强大屏小屏融合媒体推广力度,赋能中国多样性文化,传递文化自信,引领时代风范,为观众打造更多优质的精品内容。”
在2020年的内容版图上,云南卫视推出了一系列节目,对内凝聚云南力量,对外塑造云南形象,不断传递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影响主流人群,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抗疫科普与民族医药文化相结合。年初疫情期间,云南卫视把公信力看作一家省级卫视真正的“免疫力”,第一时间推出了科普服务性节目《全民战“疫” 健康课堂》,节目与包括彝药、傣药、苗药等在内的云南民族民间医药紧密结合,节目生动有趣,在普及科学防疫知识的同时也推广了云南特有的民族医药文化,传递人文关怀。
发出新时代主题宣传最强音。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1月2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云南卫视推出了大型理论实践探访节目——《思想的田野》云南篇。为了更好地带着观众去追寻新思想在云南独一无二的生动实践,节目摄制组寻找到三个最具时代性的代表地:能够呈现新思想的历史脉络的民族团结进步历史地标,民族团结誓词碑;2018年全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独龙族的家园独龙江乡;具有民族团结互助传统的孟连县。
《思想的田野》云南篇在云南卫视首播后,国家广电总局随即发文,要求江苏卫视、天津卫视、河南卫视、陕西卫视、江西卫视、新疆兵团卫视春节前安排重要时段播出《思想的田野》云南篇。9月3日,广电总局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思想的田野(第二季)》荣获特别节目奖。
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缅甸期间,云南卫视播出了和缅甸国家电视台合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睦邻·缅甸》。这部总长120分钟的纪录片把故事置于“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宏大背景之下,用赶牛的牧人、撒网的渔夫、大象伐木队等细致入微的人文镜头展现了中缅山水相连的胞波情谊和两国睦邻友好、共创未来的美好期待。
9月,央视与云南卫视联合播出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云南台卫视频道共同制作的纪录片《落地生根》第二季,摄制组通过4年的跟拍,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种种困难,只为真实、扎实地讲述好扶贫故事。
下一步,云南卫视将推出大型脱贫攻坚纪录片《激越怒江》。片名立意为“以怒江的每一丈浪涤荡当下,激越壮阔的新时代”。本片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全景式展示边疆少数民族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脱贫成就。全片共分五集,分别是《一步千年》《搬出大山》《不负青山》《大江奔流》《峡谷回响》。这部大型纪录片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怒江的“一次批示、一次接见、一封回信”等重要事件为主线,在新思想引领下,记录怒江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第二次直过”的历史性跨越;通过怒江州独特的样本价值,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大力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弘扬红色文化为主的爱国爱党宣传。为宣传好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营造“学先烈、学先进、守初心、担使命”的浓厚氛围,云南卫视今年制作拍摄播出了纪录片《赤子初心》(上、下集),该片荣获了中组部一等奖。
坚持云南民族特色综艺节目创新实践。今年四季度,云南卫视将推出大型民族服饰文化季播节目《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第二季,这一季节目以“民族文创,引领时尚”为主题,通过国内外优秀设计师与少数民族“非遗”手艺人交流碰撞,探讨传承与创新、生活与艺术、手艺与市场、走出去与引进来、活起来与“火”起来等话题,助推民族服饰的创造性转化,发现和放大民族服装的价值,展现中国民族传统服装的博大精深。同时,还将推出季播综艺节目《首届大理舞蹈节暨中国舞蹈节大理“云”汇演》和《孔雀天空民族音乐节》,跳起民族好舞蹈,唱响民族好声音。
当前,多家卫视平台都已经实现了“两微一端一头一抖一快”等平台的铺设,在电视频道、广电客户端与市场化信息平台的矩阵化传播上,实现了高效快捷的联动。云南广电除了拥有云南卫视这一家重要的全国上星平台,还紧跟新媒体转型升级,打造了新媒体平台“孔雀TV”,这两大平台与其他平台整合形成云南广电全新的媒体传播矩阵。
作为主流媒体,公信力即生命,所有平台的内容都需要一个权威信息作为出口。云南卫视当前就在巩固这一信息核心出口的建设,即推动“中心厨房”的建立,除了打通传统的内容资源与新媒体中心的内容资源,更重要的是盘活卫视频道多年积累的和正在创作的内容资源,构建包含视频、音频、图文的媒体资源库。
在对内容拆分重组的同时,进一步做细,依据各媒体矩阵端的需要进行合理化加工与分发,经过多渠道媒体矩阵分类推送,彻底改变原来线性的传播方式和后采编管理方式,重构互联网条件下策划、采集、编发一体化流程,形成卫视全媒体内容资源采集发布新方式。
朵翔表示,“归结起来,卫视要实现非线性化,即从一个传统线性的广电媒体转身为立体的融媒体,不是只有客厅电视里看到的云南卫视是云南卫视,通过任何方式在任何终端接触到的云南卫视都是云南卫视。大家都知道今天传媒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客厅电视始终是连接家庭关系的纽带,家庭不散,纽带不断。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大电视时代,电视频道就是‘一横加一竖’,横屏就是做好家庭入口,电视是家庭生活的必备品,竖屏就是手机,做好个性入口;大屏导流小屏,小屏投射大屏,全网覆盖、全媒推送。只有这种融合传播,才能让传统电视有新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转型中的广电媒体,在服务好中心工作,稳固传统业务的同时,更要拥抱新兴业态、新兴产业、新兴技术,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做强品质,做大影响,真正构建卫视频道——业务可持续、模式可复制、空间可生长的良性“云生态”。
目前,云南卫视采取的是一体两翼化运营,即“卫视频道+孔雀天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运营模式。目前“孔雀TV”已成为和云南卫视一体共生的媒体品牌,也是云南广电举全台之力打造的IP。
朵翔从卫视市场化经营和新媒体产业延伸两大方面,向《电视指南》解读了新的经营思路:
首先,立身社会公益价值传播的同时,云南卫视丝毫没有停止市场化的有益探索,以公信力赋能营销力,推动工作项目化、作品产品化、项目产业化、频道数字化。当前节目创作和制作市场环境逐渐向新媒体转移,各大平台做的各种网综、网剧吸引了大多数年轻人。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幻,内容仍是媒体核心竞争力。云南卫视将结合自身公信力及内容制作的优势,回归“匠人初心”制作优质内容,结合新兴技术,推出适合自己定位且符合未来传播趋势的精品节目,化好手艺为好生意。
其次,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平台进行传播力建设,借助“孔雀”这一品牌开展纵深产业链布局。立足“孔雀TV”这个IP,协同影视剧、节目、电商等众多内容创作的主体,整合丰富的视频及产业链资源,打造集流媒体内容、新媒体平台、互联网信息及电商服务一体共生的独具特色的孔雀媒体生态,充分发扬云南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生活引领,打造联动云南原产地“品质、品位、品牌”的电商服务平台。
第四季度即将来临,朵翔告诉《电视指南》:“云南卫视将一如既往坚持把云南元素做到极致,以特色提升媒体价值,重点打造云南人文地理特色与时尚相结合的系列节目,进一步彰显最具价值人文地理频道的气质,让更多的人看见中国之美、民族之美、云南之美。”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