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当下媒体正在走向“业态大变革”!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导语:智能手机改变社会、生活、习惯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从更长的一个周期看,当下媒体正在走向“业态大变革”的前夜,淘汰赛已经开始,阵地战逐渐加剧。

  (本文作者:夏威,系资深新媒体研究专家,专注媒体发展战略研究,就职于湖北广播电视台)

  当前,中国媒体正在进行两项主要改革:一是传统组织架构的改造,二是融合实施路径的探索。两项工作都在全力应对一个共同的大背景,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深层冲击下,如何让融合价值得到市场认可。

  智能手机改变社会、生活、习惯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从更长的一个周期看,当下媒体正在走向“业态大变革”的前夜,淘汰赛已经开始,阵地战逐渐加剧。

  盈利能力是检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尺

  整个市场一直在快速变化,媒体作为信息中介和交换的作用不断减弱。与此同时,用户习惯的改变,使得传统媒体的渠道重要性下降,网络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攀升。

  受制于传统思维束缚、商业模式陈旧、业务识别能力等因素,当前的一些媒体融合并未能顺利适应和匹配这一历史性变化。因为数据表明,当前媒体盈利能力在减弱,有可能处于L型走势。

  媒体经营艰难已经不是新话题。从政治角度看,媒体的终极目的绝对不是营利,绝对不能简单强调经济效益。但是,没有持续的盈利就不可能维持媒体的长期生存,经营不能反哺主业,自然就无法承担好自身的喉舌职责。

  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并不是一个高频行为,用户大规模迁徙到手机,传统渠道的广告收入自然流向移动互联网。毋庸讳言,这“一减一增”看似残酷,但非常灵敏而客观地显示出了市场供需的真实情况。

  在这样的局面下,为了维持媒体经营运转,如果只在传统领域和渠道进行挖潜,坦率地说,很难成功转身。理性来看,媒体传统渠道的市场需求仍然有,但是占比小。在面临成本上涨压力的时候,传统渠道的广告挖潜可以提供某种缓冲,但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大势。

  换句话讲,不是媒体的传统渠道不重要,而是在网民触达体系中的重要性在下降。媒体内容要全面融合到移动互联网,媒体经营也应如此,这是一种浩荡的发展趋势。解决媒体经营问题,目光不能仅仅盯住内部,而是要看外部。

  在整个行业广告下降的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这个端口才是2020年媒体的经营主战场。一个优质的新媒体产品总是在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检验效果、获得增长,“起航”移动互联网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其实是检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尺,具有公正和科学的说服力。逆流而上,顺应变化,才能读懂和跟上世间的变化。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思路决定“出路”

  移动互联网行业拥有广泛的经营成功案例,但是并没有给媒体带来多少实质性的融合发育。一方面,是两者存在制度和文化的差别;另一方面,是传统背景下,媒体缺乏对新兴方向的识别和把握。

  以新闻客户端作为研究案例,不少传统媒体基本都标配上一个,但从商业效果看,市场接受度不高。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微博等竞品的不断挤压下,这个领域早已过度竞争,整体需求相当有限。没有好的模式,市场机会不会明显。

  更大的挑战在于,媒体如果只止步做一个资讯类客户端,那从侧面说明,融合的功课还做得不够,根本无法提高“在黎明前爬坡”的能力。融合是需要成本投入的,离不开强大的新媒体产业支撑,没有产业盈利,发展难以长久。对于一个实体而言,盈利一是能解决生存问题,二是能解决动力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新媒体产业的入口在哪里?

  其实任何产业都是服务于现实需要的,提升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能力,媒体最明智和最有效的方式是抢抓业态创新,发展新的用户场景。

  从产业布局来看,当前,新消费升级催生出大量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机会。任何一个要素变动,都会带来产业价值回报,产生新的商业化路径。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底层动力,就是以场景化和个性化与“民生信息需求”的强绑定,在细分领域形成卡位。

  网民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鲜活个体,用户体量巨大。显而易见的是,只要他们的信息需求被满足,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变现能力才可能涌现。

  虽然市场已经细分成了多个赛道,但有一点肯定不会变,媒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为人民服务的,盈利突围的改革一定是创新驱动的,不可缺少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将是移动端的主战场。

  换句话说,比百倍努力更重要的,是对移动互联网前行的深刻见解和正确的方向感。其实,媒体融合的差异也在于此。

  塑造经营场景,融合才能“绝地反击”

  不管是温和方式还是激烈方式,媒体都正在走向大变革的前夜。移动互联网像地壳运动一样,带给传统媒体巨大的震动。

  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这场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不是减人减事,而是真正处理好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融合新业务首先是认知的问题,其次才是产品的问题。

  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传媒人的转变,自下而上的推动,让内部思想更加解放。怎么改造传统媒体的人和思想?这个是最难的,也是整个融合体系内最为薄弱的一环。如果一家媒体融合发展没有做起来,其原因肯定是“传统思维”太强大了,新的理念挤不进去。

  管理高层的变革决心,是融合成功的关键;一线员工的创新创造,则是经营突围的基础;打造“人人可创造”的内部生态,是突围与逆袭的必由之路;一线始终是感知市场需求的“策源地”。

  在瞬息万变的的移动端,没有人能够给媒体一个可以照单抓药的方子,只有靠在市场中不断试验、试错、实践,才能挖掘开发出能够“保鲜”的新领域。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过去仅由媒体享有内容生产、传播逐渐走向大众,媒体与互联网公司、自媒体个人处在同一竞争线,这是10年中媒介生态最大的变化。

  在经营场景上,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上,我们不要跟着行业走,而是跟着行业创新走,新消费、新民生为我们提供广阔的思路。

  从互联网的经验来看,社交、文化、娱乐、旅游、健康、医疗、教育等领域做模式创新,可以推动媒体产业转移,提高商业化能力。

  传统媒体中,地方媒体、行业媒体数量占比很大,在互联网公司的挤压下,本地市场和行业市场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极具含金量。可以进行差异化功能重构,抓住“业务、服务和人”这3个经营要素,瞄准下沉市场的红利,打响市场反攻战,掌握“本土”“行业”赛道的优势话语权。

  回过头来看,勇于解放思想,链接外部资源,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得以做强的关键所在。现在还不是纸媒、广电媒体业务最难的时候,当前网民需求远未被满足,优质供给依旧欠缺。

  主动研判大势,保持战略清醒,从“报”“台”向“平台”转型,抓住“媒体之需”和“市场之需”这个关键,赋予产品新的体验方式,才能前瞻性地识别市场机遇,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融合之路。即使过程艰苦,也能实现“载体年轻”,迎来融合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