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云录制”的基本情况与展望

导语:疫情期间,“云发布”亦成为影视行业热播剧营销的主要方式。东方卫视在电视剧《安家》开播当日举行线上发布会,邀请多名主创出席;北京卫视在《猎狐》开播期间,邀请多名主创线上讲述拍摄花絮;爱奇艺为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举办了主题云发布会;《重生》等电视剧,分别以线上看片、视频连线等形式在开播前预热,让沉浸其中的受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感。

(本文作者: 李秋红)

当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线上消费正迅速成为城乡居民几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新常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媒体传播加快线上布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云录制”正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推广。

一、“云录制”基本情况

1、何谓“云录制”。从当下的实践来看,云录制节目就是将以往在线下录制改为线上录制、或线下直播改为线上直播等,并将节目在电视台及相关新媒体平台播出。“云制作”过程中,参与录制节目的嘉宾不像以往聚集在演播厅,而是分散在各自驻在地,通过视频设备实现交流,目前尝试采用较多的有“无观众席”录制、远程分会场录制等形式。主要包括云连线新闻直播、云连线新闻采访报道、云综艺云音乐会节目等,“云录制”解决了疫情期间大量节目线下无法录制被迫停播等问题。而追脉溯源,这样的形式其实并非首次出现在疫期,此前已有多次成功的实践。如央视春晚自2016年起就设立过分会场,实现“东西南北大联欢”;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央视新闻主播也常通过直播信号现场连线采访位于新闻发生地的记者;而一些卫视台的综艺节目如《快乐大本营》等,也曾相继推出过与嘉宾连线互动“云录制”的环节。

2、“云录制”的实践特点。此次疫情期间,不少台积极创新利用云录制节目,播出后引发关注。如湖南卫视结合防控疫情主题,首推云录制节目《嘿!你在干嘛呢》与《天天云时间》。《嘿!你在干嘛呢》通过同城快递传递GoPro的方式,让三位主持人分享在家生活状态,并视频连线艺人朋友进行互动。

 《天天云时间》则是采用直播连麦的模式,主持人与嘉宾们通过“云分享”“云答题”等形式向观众普及抗疫知识。此外,湖南卫视另外两档王牌节目《歌手:当打之年》《声临其境》也采用了“云录制”模式。《歌手:当打之年》节目中,歌手们分别在北京、上海、日本东京、中国台北、长沙五地录制,其中来自日本的米西亚在录制现场摆放了上万支蜡烛为中国祈福,令人动容。《声临其境》节目中,明星们远程“云配音”,组合而为“云交响”。浙江卫视也加入“云录制”军团,推出《我们宅一起》居家远程互动节目,分享疫情期间明星们的居家日常生活。央视云综《希望搜索词》,通过演艺界人士、主持人作为“希望发起人”,采用星素结合形式开启全网正能量互动模式,展现人们在抗疫时期的积极状态,播出后抖音话题浏览量6.2亿次。东方卫视推出的《亲爱的,来吃饭》上线疫情特别节目,通过云录制方式把镜头对准武汉,记录下疫情中美食如何治愈人心、温暖人心的故事。北京卫视的《向前一步》,则聚焦疫情期间各小区安全送取快递的热点话题,快速搭建“云录制”平台,串联起当事人和演播室嘉宾,通过视频设备进行实时交流。

疫情期间,“云发布”亦成为影视行业热播剧营销的主要方式。东方卫视在电视剧《安家》开播当日举行线上发布会,邀请多名主创出席;北京卫视在《猎狐》开播期间,邀请多名主创线上讲述拍摄花絮;爱奇艺为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举办了主题云发布会;《重生》等电视剧,分别以线上看片、视频连线等形式在开播前预热,让沉浸其中的受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感。

各类“云直播”、“云晚会”也颇受关注。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伊始,就开启了5G网络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实况“云直播”“云监工”,数亿人参与,引爆网络。湖南卫视不但把元宵晚会《元宵喜乐会》更名为《元宵一家亲》,并首次进行了无观众的晚会直播。

疫情期间,网络视听平台推出各类云上节目。优酷推出了《好好吃饭》与《好好运动》两档明星互动直播节目,《好好吃饭》以vlog的形式展示明星宅家做饭的日常行为,《好好运动》则是连线明星,向网友们分享在家运动的各类小技巧,让宅家生活更健康;腾讯视频推出直播互动类节目《鹅宅好时光》,同样也是聚焦明星们宅家日常生活,增加明星在线与粉丝互动的环节;爱奇艺发挥自制优势,推出《宅家点歌台》《宅家猜猜猜》等一系列别样“云宅综艺”节目;抖音平台别出心裁推出“云蹦迪”专题,联合多家知名Club,在客户端内拉起“云蹦迪”专场;B站通过打造音乐类现场直播的B站宅现场,共聚集上百位音乐人,举办了78场线上音乐现场,融合了独立音乐、民谣、爵士、说唱等音乐风格;短视频平台快手也不甘落后,和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合作,举办线上音乐会,邀请到著名的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

二、“云录制”存在的问题

“云录制”与当下的社会情绪、经济运行新态势有极高的契合度,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技术受限。云直播类综艺节目常常会出现画面质量偏低、网络卡顿以及多档节目中出现的声音问题,都是今后云上节目制作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节目尚显粗糙。综合观察发现有的节目只是搬运工,仅仅是把以往线下节目简单搬到线上进行云录制,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同时,云录制节目主客分离,缺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调度、统一的检验,音色画质差强人意,表现形式也缺失现场感和仪式感,甚至并不适合对舞台和硬件设备要求很高的大型节目。三是效果差强人意。很多画面由于网络和拍摄的限制,会“糊”掉,虽然有实时的现场感,却容易忽略审美性和观众的体验感。于明星而言,现场观众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少了观众互动加持,会失去不少色彩。于受众而言,临场感不足,线上直播互动感远远没有线下强烈,参与体验大打折扣。

三、“云录制”的未来展望

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线上云录制并不单纯是线下的代偿,反而拓展了更多可能。任何一场大变故,不可避免会给行业带来整合、冲击,甚至带来产能翻新、模式创新,但无论怎样变化,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可谓一直是“刚需”。当前,技术飞速迭代升级,大小屏深度融合转化,特殊时期下产生的云录制,对未来线上传播的拓展创新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意义。一是突破时空、突破演播室等的限制。因在云上,嘉宾可以来自全国各地,云技术的襄助,打破了物理的格局,形成了共时无障碍交流的效果。而且因为突破了空间的局限,还可邀请到国内外更广范围的嘉宾。二是更能凸显时度效。“云直播”“云报道”将报道主体和受众串联、并联在一起,及时便捷、身临其境、参与感强。三是实时传播。第一时间传播新闻事件,观众能够通过弹幕、打赏等方式参与到实时传播中。飞速发展的5G技术,以及AI 、VR等新技术新方式的介入,给云录制赋能,为节目制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未来节目云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当然也要看到,作为新兴事物,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云录制”节目还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已取得的成效或当下存在的问题去加以褒贬品评。随着人们社交、工作、医疗、教育、娱乐等在线生活呈现常态化的趋势,在线传播逐渐成为传播的常态。目前,在线传播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未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一个发力方向,尚需重新定义在线传播,重新梳理在线传播的模式、路径与支撑,重新规划其未来发展前景。

一是加大拓展力度。当云节目成为常态时,不能仅拘泥于一些录制节目、直播节目、沉浸式体验节目等,要把云录制看作是一种新传播形态、新节目形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是疫情结束,就不再需要线上传播了,恰恰相反,业界应在云录制基础上不断探索加以改进、拓展。

二是加大创新力度。随着防控疫情的常态化,传媒转型到线上实施云化需要一个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和充分放大这次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加大创新节目理念、创新节目内容策划设置、创新节目形态形式样式、创新节目场景表演流程、创新节目组织编排运营等方方面面的力度。要加快培养适合线上传播的编导策划人员,创新适合云化优质内容生产供给、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确保未来线上传播不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加大技术建设支撑。要重视5G网络的应用,为优质内容的线上传播保驾护航。要高度重视前端“云”建设,同时重视终端开发,便于手机接收。策划制作节目时要关注大屏小屏,特别是要立足小屏策划制作节目,加快推进大小屏深度融合发展,增加节目的互动体验,让更多的分众化产品找到目标消费者。另外,服务器的拥有量直接决定了制播机构的“云”能力,要增加制播机构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制播机构可加大租赁或者购买使用服务器,避免“云”化过程中出现技术性卡壳或网络瘫痪现象,以确保线上传播的质量。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