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局面缓和,隶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的359家会员单位,其中北京市属电视剧企业155家,复工数达到了143家,复工率达92%。疫情期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出台相应对口政策,简化审批程序,“不见面、零跑动”。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CVB)统计,有4部剧目每集平均收视率破1%。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观看用户规模和用户观看完成度“高开高走”,收视表现不断提升。
CSM媒介研究疫情期间用户媒介接触行为调查显示,多数媒介在疫情期间的接触量有所提升,其中超过7成被访用户会更多收看电视,浙江、四川、重庆、安徽、山东、云南、江苏、黑龙江、河南、山西、吉林等地尤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增长不仅反映在媒介接触行为调查中,上述省份疫情期间的电视总收视率较过去半年也都有明显增长。可见在疫情当下,传统电视及时传达需求,回应民声,受到观众的认可和追捧。
据CSM媒介研究报告显示,疫情期间,从各级频道的人均收视时长变化看,中央级频道和省级上星频道增长明显,收割了大量的收视时间,其中中央级频道收视时长增长比例超过70%。中央级频道和省卫视频道日活量达1亿+。
此外,CSM59城市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开机收视自春节一路走高;人均收视超过3小时,重度观众收视时长更是超过6小时(图2)。与过去半年相比,观众规模与收视时间都有大幅上升。54.9%的人每天都看电视,这一比例比过去半年上升了16.6%;而从收视时长看,84分钟的增长量,同比半年前涨幅达66.7%。
疫情期间,新闻/时事类节目疫情期间收视时长增长突出,涨幅超过45%,凸显了特殊时期,观众对于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权威性的高度认可。根据CSM全国网数据显示,1月20日近一个月来,央视新闻类节目总体观众规模10.35亿,在所有上星频道中的新闻类节目市场份额达到82%;截止2月末,省级上星频道的疫情新闻类节目观众规模8.42亿,各档节目观众总触达46.92亿次(含各节目间重复人数);疫情周边节目内容,仅湖南、江苏、浙江、上海东方、北京五家卫视的观众规模就达到4.79亿。
2010年全年生产电视剧436部14685集,2012年达到最高峰,全年生产电视剧506部17703集。此后中国电视剧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19年全年生产电视剧254部10646集,同比分别减少21.4%、22.4%。电视剧产量下降,业界是持鼓励态度。因为总产量下降并不意味质量下降,相反的,当产量下降时我们的电视剧质量却在上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怀念手捧爆米花坐在影院看电影的日子吗?
中影发行将协调各片方组织优秀影片参加“难忘的记忆-中外经典影片展映”活动。此活动意味着一批中外经典影片将成为影城复工后的首批上映电影。
日前,在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大量经典影片被编上了2020年的排次号。这意味着影城可以将这些电影添加入排片系统进行预售。
【本期热搜小讨论——疫情过后,传统电视能否继续获得观众青睐?】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