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百亿美元加持 OLED电视会迎来春天吗

导语:9月份,大尺寸液晶面板继续以2-3美元的价格下跌,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跌向80%。台系面板企业更是认为,大尺寸液晶能够盈利要等到2021年!

  9月份,大尺寸液晶面板继续以2-3美元的价格下跌,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跌向80%。台系面板企业更是认为,大尺寸液晶能够盈利要等到2021年!

  在如此“紧迫”的行业情势下,彩电等采用的大尺寸显示面板的投资方向在哪里呢?韩国企业给出的答案是OLED——投资新显示技术、新体验度产品,而非抱着技术过剩的液晶“生死血战”。

  三星、LG力挺OLED

  LG Display表示,2019年其在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销量将达到30万台。该公司希望到2020年销量将达到100万台,到2021年将达到200万台。

  而市场规模的提升,主要来自于LGD广州工厂的6万片每月OLED 8.5代玻璃基板的产能——这相当于每年300多万台55英寸电视机的供给规模。此外,LGD还在韩国建设10.5代OLED面板产品线。

  另一家韩国面板巨头三星则表示,将投资13万亿韩元(约合108.5亿美元),将其位于韩国南部忠清道省的L8 LCD生产线转换为QD-OLED生产线:这一项目如果成功实施,几乎是有史以来一次性规划投资最大的OLED面板项目。同时,由于其采用LCD线改造的方式进行,理论上不增加全球大尺寸面板产业的产能规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三星已经做了10年以上的全球冠军,且最高市场占比长期在95%以上。目前,OLED项目几乎占三星面板产品盈利的90%。在大尺寸液晶价格战迅猛,处于较长亏损周期的背景下,液晶换成OLED是不错的前沿布局选择。

  但是,面对韩国,两大面板巨头,同时也是全球位列前两位的品牌彩电企业三星与LG的OLED TV野心,行业专家也指出:抢占制高点并不容易,至少作为领先者LGD的OLED面板尚未盈利,且其技术路线也有争议。

  三种OLED,两种工艺路线之争

  LG、三星都在抢投OLED TV面板,但是两家的产品却并不相同。LG的是W-OLED,三星则是QD-OLED。

  LGD的大尺寸OLED屏幕产品,采用白光OLED作为基础发光材料,利用与液晶电视一致的彩色滤光膜,形成红绿蓝三种原色。这种结构的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RGB三原色OLED材料蒸镀的复杂性和材料本身寿命水品与寿命管理的复杂。

  三星QD-OLED则有效避开了LGD的专利体系,采用蓝色OLED作为基础发光材料,利用QD的滤光膜,实现蓝色到红色、绿色光波的转换,形成最终三原色亚像素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与LGD的白光OLED非常相似,同时,QD的转换膜可能在色彩上更为出色,但显然成本上更高。

  对于以上两种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思路,业内一直有“不彻底”的定性论断:因为,比较中小尺寸,例如手机面板的OLED显示产品,“直接的OLED RGB三原色”材料而言,单色OLED增加一层滤光膜,显然削弱了OLED产品的革命性。但是,OLED市场的复杂性还不止于此:

  从OLED成膜工艺看,目前量产技术都采用“蒸镀工艺”,三星的QD-OLED、LG的白光OLED、市场上的中小尺寸产品无一例外。但是,喷墨印刷工艺的产品也已经进入可以预期的节点:日本JOLED已经有长期稳定运行的实验线,TCL也准备在第二条11代线上实验大尺寸喷墨印刷OLED产品。

  同时,OLED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另一种电致发光材料QD也没有忘记搅局:OLED+QD的混合直接发光、QD自身RGB发光都有实验产品展示。无论是OLED还是QD的RGB三元色材料都在不断进行工艺成本、寿命与亮度等方面的技术迭代。最终哪一种材料选择更为“高效”依然是未知数。

  所以,投资下一代显示面板技术,无论是最终产品技术结构、材料技术还是工艺技术,都拥有“复杂”的不确定性。——今天的大笔投资,未必能压对砝码:这是技术的风险,也是决定了OLED大尺寸产品投资并未成为全球趋势的原因所在。

  三星百亿美元的改变与不变

  “OLED是未来彩电显示的重要方向”、“全球投资没有形成规模趋势,市场处于稀缺状态”、“技术确定性依然不足,未来方向存在变数”:这三点是三星QD-OLED百亿美元投资所面临的基本“行情”。

  所以,彩电业对三星的QD-OLED投资必然持有开放的态度。例如对于LG,即形成了面板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合力宣传OLED,利害参半;对于“买面板”做电视的企业,可能未来多一个选择,无论如何都不是太坏的事情,甚至是好事;对于OLED的未来,三星成功了则证明一种可行方向、三星失败则证明一种“歧途”,也都是好事……

  唯独对于三星,QD-OLED意味着一种“冒险”:QD转换滤光膜是否足够成熟,是一个没有先例的挑战;两种新材料“OLED+QD”的联合运用,可能是一个强成本因素,尤其是LGD的白光OLED不断降价,大尺寸LCD已经白菜价背景下,这一点会更为突出;采用蒸镀工艺,虽然三星有此前中小尺寸OLED面板制造的丰富经验,但是是否会被喷墨印刷截胡,亦不得而知……更为重要的是,100多亿美元的投资,未能在彩电面板供给端形成“真正具有趋势性”的技术路线规模——这个投资额,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很大,对于大尺寸面板行业而言则有限,不能撬动行业标准的新技术尝试,又会让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加杠杆:LGD OLED面板至今未实现盈利的“老黄历”还在,LGD虽然OLED大尺寸面板布局全球笑傲群雄,另一面则是亏损、关厂、重组、换CEO和裁员等大招。

  因此,三星的重磅投资是韩国面板业借助OLED大尺寸产品再次腾飞,还是三星会成为LGD第二,一对难兄难弟在技术创新突围的泥潭中煎熬,现在无论如何都是未知数。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OLED TV

  大尺寸OLED之难已经是显示产业的共识:6代及其以下世代的RGB三原色OLED面板,采用蒸镀工艺,应用于中小尺寸显示,不仅实现了柔性化、可折叠,更是全球开花大规模上产。仅京东方就规划建设了4条生产线;另一面,大尺寸市场,面向TV为主要用途的OLED面板,现在只有LGD量产,三星QD-OLED正在画饼!

  虽然京东方、华星光电都展示过例如白光OLED、QD和OLED混合、喷墨印刷OLED等众多新技术产品,但尚未投入规模生产线的建设。二者的大尺寸产品产能扩张的重点依然是液晶产品。行业专家认为,在大尺寸液晶新线较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OLED大尺寸线建设即便不考虑“技术成熟性”,也至少是三年后的事情。

  而为何中小尺寸OLED爆发,大尺寸持续冰冻呢?原因就在于技术上的难度:第一是蒸镀工艺大尺寸化后难度更高、成品率更低、成本更高(喷墨印刷理论上能解决这一问题);第二是,彩电与手机代表的中小屏幕产品的“换代周期”不同,应用场景差距显著。这使得面对TV市场,RGB的OLED材料寿命必须更好、稳定性更加、亮度更高,这三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总之,即便有三星QD-OLED的大手笔投入,全球范围内OLED大尺寸化的潮流也很难迅速复制。OLED TV作为高端货的身份还能长期保持,液晶作为彩电市场主力的地位坚挺十年毫无压力——且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大尺寸液晶面板供给将有望冲刺全球半壁江山。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