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无论什么黑科技白科技,归根到底,就分为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在有线介质(铜线、光纤)上传播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 以光纤为例,在实验室中,单条光纤最大速度已达到了26Tbps。空中传播这部分,才是移动通信的瓶颈所在。目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标准,是4G LTE,理论速率只有150Mbps(不包括载波聚合)。这个和有线是完全没办法相比的。
无线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电波和光波,都属于电磁波。电磁波的功能特性,是由它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属性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用途(例如,高频的γ射线,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可以用来杀死肿瘤细胞)。电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它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我们主要是用中频—超高频进行手机通信的。
无论是1G、2G、3G,还是4G、5G,这些无线通信技术遵循物理学的基本公式:光速=波长×频率。
在现实中,随着1G、2G、3G、4G的发展,使用的电波频率是越来越高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频率越高,能使用的频率资源越丰富。频率资源越丰富,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频率资源就像车厢,越高的频率,车厢越多,相同时间内能装载的信息就越多。但是,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越差;频率越高,在传播介质中的衰减也越大。5G的频率范围分为两种:一种是6GHz以下,这和目前的2/3/4G差别不算太大。还有一种在24GHz以上(国际上主要使用28GHz进行试验)。从下图看,随着无线频率从特高频向超高频和极高频推进,波长也从分米波变为厘米波乃至毫米波,绕射能力也变得越差,越容易受到周边干扰物(如移动的人和车辆)的影响。
图为:无线频率与5G极高频波长
图为:4G基站与5G基站的覆盖特性比较
移动通信如果用了高频段,那么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大幅缩短,覆盖能力大幅减弱。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5G基站数量,将大大超过4G。频率越低,网络建设就越省钱,竞争起来就越有利。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电信、移动、联通为了低频段而争得头破血流。有的频段甚至被称为——黄金频段(比如传说中的控制在广电行业手中的700M频段)。
基于以上原因,在高频率的前提下,为了减轻网络建设方面的成本压力,5G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第一个出路就是微基站。基站有两种,微基站和宏基站,前者很小(小到巴掌大小),后者很大。事实上,微基站现在就有不少,尤其是城区和室内,经常能看到。以后,到了5G时代,微基站会更多,几乎随处可见。这也可以看出,5G在基站覆盖方面的投资必然不小,运营商最头疼的事(编者语:5G毕竟还是奢侈技术,或许根本是人类对无线通信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图为:宏基站与微基站
顺便科普一下健康方面的重要信息:基站数量越多,辐射反而越小!想象一下冬天的房子里,一个大功率取暖器好,还是几个小功率取暖器好?从上面的图,一目了然了。基站小,功率低,对大家都好。如果只采用一个大基站,离得近,辐射大,离得远,没信号,反而不好。
图为:宏基站与微基站对比
根据天线特性,天线长度应与波长成正比,大约在1/10~1/4之间。
手机的通信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天线也就跟着变短!在毫米波通信背景下,天线也变成毫米级。这就意味着,天线完全可以塞进手机的里面,甚至可以塞很多根!这就是5G的第三大杀手锏—— 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
MIMO就是“多进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线发送,多根天线接收。在LTE时代就已经有MIMO了,但是天线数量并不算多,只能说是初级版的MIMO。到了5G时代,继续把MIMO技术发扬光大,现在变成了加强版的Massive MIMO(Massive:大规模的,大量的)。
图为:多天线技术演进
手机里面都能塞好多根天线,基站就更不用说了。以前的基站,天线就那么几根。5G时代,天线数量不是按根来算了,是按“阵”——就是传说中的“天线阵列”。一眼看去,要得密集恐惧症的节奏。当然,多天线阵列要求天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半个波长以上,以防止互相干扰。
图为:传统天线与天线阵列
为了减少基站天线阵列的能量和资源浪费,让信号定向覆盖(好比让灯泡照亮指定区域),这就涉及另一个高级通信技术——波束赋形。
在基站上布设天线阵列的同时,通过对射频信号相位的控制,使得相互作用后的电磁波的波瓣变得非常狭窄,并指向它所提供服务的手机,而且能跟据手机的移动而转变方向。这种空间复用技术,由全方位的信号覆盖变为了精准指向性服务,波束之间不会干扰,在相同的空间中提供更多的通信链路,极大地提高基站的服务容量。打个比方,这就像把光线传播从直的按需求掰成弯的(编者言:这种听起来神乎其神的技术确实太牛气了,就是不知道实践中靠谱不靠谱,昂贵与否)。
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
其实编者特别想介绍的是5G中的D2D技术,这或许才是关键性创新。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即使是两个人面对面拨打对方的手机(或手机对传照片),信号都是通过基站进行中转的,包括控制信令和数据包。而5G时代,同一基站下的两个用户,如果互相进行通信,他们的数据将不再通过基站转发,而是直接手机到手机。就节约了大量的空中资源,也减轻了基站的压力。当然,控制信令肯定还是要从基站走的,何况你还用着频谱资源呢,想运营商免费是不可能滴。
图为:5G传输的D2D技术
编者设想,D2D对于朋友间的即时信息传送(如图片、视频、文件等),应该很方便。但如果不是面对面,或者距离远,或者中间有较多障碍物和移动物体,D2D是否就难以实现?
总体来说,本文介绍的5G技术属于基础知识,而且更多是无线传输部分,编者认为这很大程度属于4G LTE的演进。但5G当然不是4G的演进,更高级的5G知识请继续关注下期的高级科普。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