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CCBN2019】韦乐平:5G的特征、机遇与挑战

导语:3月19日,CCBN2019正式拉开维幕。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国际峰会”。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大会演讲5G的特征、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3月19日,CCBN2019正式拉开维幕。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国际峰会”。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大会演讲5G的特征、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第一,驱动力和基本特征
    5G的驱动力主要四条:1,业务。2,网络。3,商业模式。4,竞争。
    (一)业务。主要是两个驱动力,就是移动互联网,每个人都在用移动互联网,上网、看视频等等,第二个比较新的应用就是物联网,物联网从2017年开始,大量的水表、电表等等开始,中国已经有了七亿的连接数,追究三大运营商2018年。将来有可能发展到几百上千亿,远远超出人的数量,中国人就十几亿,现在的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110%,总不能说超过200%、300%、400%的增长,它是有头儿的,最后出路就在物联网,物是无穷尽的,这是从业务的角度。
    (二)网络。去年在这儿讲过网络架构重构的事,现在机遇来了,网络是网络全面架构重构的难得机遇,因为网络架构、重构提出了好几年,但是实行得不快,因为4G已经成型了,中国电信就投了两个亿,三大运营商投了八千个亿了,后面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动不了,唯一的机会就是5G,5G现在还没开始,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全面地提升容量、性能、敏捷性、成本和能耗。
    (三)商业模式。这也是全面创新的机会,我们以前老讲创新,其实没什么创新,包括花钱也是1G、2G、3G、4G,无非是运营商花了几千亿把网建起来了,然后拼命打价格战发给用户,没有什么太多花样。到了5G花的钱很大,运营商也承担不起了,特别是中国电信和联通现金流几百亿根本是杯水车薪。所以说是不是在商业模式上要有创新?包括网络的众筹、共享、频谱开放,计费收费模式,也包括运营商跟广电深度的融合,包括资本层面、业务层面、网络层面的协同和融合,这都是很重要的创新机遇。
    (四)竞争。最后的不一定是最差的,现在看起来最大的原因就是竞争,三大运营商抢占生机,改变市场格局。所以这一条往往是比那两条还厉害,尤其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大家看到去年国家给我们的提速降费的目标是30%,但是结果是64%,价格战打得很惨烈,比国家的指标高出一倍。所以竞争往往是最最厉害的,今年可以看到联通是最穷的运营商,但是5G它可能是抢在第一位的,5月1号,最晚5月17号就要推出应用,这就是竞争的推动力,找理说它不应该是第一,什么也轮不到它第一,它的组织、人才各方面都是最弱的,但是它抢了第一。
5G与4G的主要区别。一,技术层面。网络技术架构重构加上性能的全面提升,这个架构提升是一个根本性的,1G、2G、3G、4G的架构都是封闭的,没有开放,只有到5G才可能实现全开放的架构。所以这样一个架构重构容易引入云原生和IBN等新技术。二,市场。以人为中心转向万物互联,1G到4G连接数已经100亿。5G连接可以到上千亿,1G到4G都是以人为中心,5G开始转向垂直行业,而且开始了人与物、通信加控制的触觉互联网时代,触觉互联网进入了超越通讯范畴,机器人式的,这是极大的差别。三,商业模式。刚才讲的转向物联网应用,这是我理解4G和5G的差别。

5G的关键技术

    一,无线的传输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现在主用的可能是64发64收天线,或者32发32收,跟现在2发2收巨大的差别。超密集组网,密集度至少提高10倍,高频通讯,进入毫米波了,20G、几十G,现在还是在3.5G和2.6G,真正的毫米波通讯,这是无线传输技术。二,无线网络基础主要是基于SDN和NFV的三朵云的网络架构,网络架构重构就是干这个,就是基于SDN和NFV的三朵云的架构。还有基于SBA的IT服务化核心网架构,服务化架构,完全IT了,电信搞到今天都是电信CT模式,对IT嗤之以鼻的,但是5G不一样,5G要引入IT化的架构。这个重要性是革命性的,远远比无线空口的创新要厉害得多。
 《邮电报》采访我发表了一篇文章,5G是一个失败的技术,5G必死,5G的宣传都是假话,这样的很多,但是又有说得特别好,到底应该什么?我的观点,我觉得从物理层上5G确实死了,国外有一句话叫作“物理层正在死亡”,代价很高,到了5G频谱效率提高2倍,不像以前可以提高很多倍。但是不等于说5G没有长信,5G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网络架构上,不仅是关注空口,而是关注网络架构的根本性的变化,走向开放的大的架构。这是很难得的。所以这是SBA的作用很大,还有网络切片、MFC,我估计大家耳朵听得都起茧子了,一说5G都是这个,但是这个到来或早着呢,现在所谓的5G5月17号就宣布,这个5G跟4G差不多多少。

    三,多层面的融合。2G、3G、4G、5G核心网的融合,5G、4G、WiFi多接入融合,IP与光的融合,CT要走向信息通信,再走向TMT,TMT就是跟媒体了,信息通讯,传媒的融合,这是一个最大的融合。趋势肯定是这样的,当然不是一步到位,要慢慢来,但是这个方向没问题。

    第四,5G的无线技术演进路线。一,LTE-A的后续演进路线。现在出来了R15,去年6月份冻结了,从R12、13、14、15,现在到R16还在下一步,这是主要的5G演进路线。二,WiFi的后续演进路线。只在说明上做到了,但是在性能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这也不是作为一个主导。三,所谓革命性的换代技术。因为从二代开始,TDMA到三代CDMA,到了四代OFDMA,5G设想了很多新的技术,但是没有一个实践上的,都是书面上、理论上的,最后还是OFDM,所以我刚才说物理层上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就是这个原因,每一代都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到了5G还没有,还是用4G的OFDM,想不出新的花样,所以人家外国为什么叫正在死亡?
    5G带来的产业链机遇
    中国5G的投资机会。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哪个行业能有这么真金白银的,不是虚的,产生真金白银效应的很少,国家对5G的发展寄予极大的期望,别的行业都看不到这么真金白银的,能够带动6万亿。
    5G给垂直行业带来的机遇。5G跟3G、2G、4G最大的差别就是对垂直行业的带动效应很高,三大运营商价格战导致提前结束红利,比别的国家早两年结束,消费市场到头了,转型到垂直行业。第一,连接数可以到几百上千亿,服务对象延伸到高价值的垂直行业用户,例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高价值的垂直行业愿意花钱,用户花四十块钱都嫌多,但是这些因为生产效率、性能的关系,多花点钱关系不大。服务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包括高可靠、高可用、低时延,低时延是5G最根本性的变化。
    垂直行业应用的挑战。垂直行业说是好,但是挑战巨大,因为这个产业链复杂,非常复杂,专业性强,门槛很高,难以形成统一的规模市场,是碎片化的,它的用户数不像我们一发展用户,中国一下就16亿,全世界70多亿,它不可能的,它的用户可能就几百、几千,所以成本居高不下。就这么几千个用户建一个专网,不可能的,我老用一个形容的话,电信业是麦当劳,一个汉堡包最好全世界一下子一年卖一百亿,但是我们国内的中餐多复杂?八大菜系一千多种地方菜,每个菜系有几十种排列组合、几万种,我们不是干这个,是做麦当劳的,希望受众越大越好。所以要对碎片化的应用建专网不可能,切片性能能不能保证谁也不知道。第二,标准化严重滞后,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国在5G时代的优势和地位。政府高度重视,成为国家战略,确实给5G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在技术上应该是属于引领者之一,但是只是局部领域领先,第一,在网络架构上SBA是领先的,第二,在多天线和信令码是领先的。市场支撑力度强,商用进程与全球同步。因为我们3G是落后了8年,4G落后了4年,5G可以做到同步,这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ATNT去年也商用化了,芬兰的也商用化了,前面起码有七八家了,但是我们肯定是第一梯队的,从落后八年到同步5G不容易的,进步是巨大的,但是千万不要盲目乐观,你的核心技术还在人家手里,你不过是设备研制能力强,比人家快。

【责任编辑: 路红梅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