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影视产业315:这些虚假面目,急切需要撕开!

导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各行各业的打假行动已在进行中。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各行各业的打假行动已在进行中。

  雷碧、康帅傅、九个核桃、营养直线...虽说这些山寨食品变成了生活中的段子,但不得不感叹,打假这么多年,假货是越来越多。

  更丧心病狂的是,现在还流行假功夫、假众筹、假学历,甚至假装有对象,假装自己长得很帅。就连被当作“精神食粮”的影视作品,就连被尊崇为偶像的明星,很多时候都假的辣眼睛。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对近期几起艺人造假事件表示:“对流量造假、学历造假,凡是造假,一定是一个严重的污点。不光是艺人,不管是什么人,都应该坚决杜绝造假,做人诚实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往后说。”

  事实上,在影艺圈的大染缸里,艺人对数据、学历造假只是冰山一角。从剧本到制作到宣发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各种令人目瞪口呆、哭笑不得的假玩意。

  剧本抄袭,多年顽疾

  从《爱情公寓》到《宫锁连城》,从《锦绣未央》到《楚乔传》,从《》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本抄袭”历来是影视圈、文学圈争议最大也最不新鲜的话题,很多网络大神、知名导演都曾被扒出过有抄袭经历。

  遗憾的是,涉嫌或坐实抄袭的作者无一例外的都否认自己抄袭,认为自己作品与被抄袭作品的雷同只是巧合,最终能有定论的更是寥寥。

  抄袭为何会成为一道顽疾?这也是多方“努力”的局面。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写到,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关于孔乙己的偷书理论,很多人一笑了之。但在抄袭界,“文贼”似乎都是这种心理,总能为自己的无耻行为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从读者立场讲,对于抄袭绝大多数观众自然是深恶痛绝。但骂归骂,真香还是真香。甚至有不少粉丝纷纷表示:“那又怎样,这是我们的青春啊。”

  而从法律角度而言,一是处罚力度较轻,交完罚款金,该干嘛还是干嘛。最讽刺的是,许多抄袭的作者依靠抄袭他人作品大火,被改编成影视剧,收益远远高于抄袭风险。

  二是上诉成本高,金钱成本、时间成本、结果的不可确定性都让很多受害者只能苦往心里咽。另据《影视圈》报道,根据目前的法律,不管原著是否涉嫌抄袭,只要影视公司花费资金购买版权,其来源也是受著作权法保护。

  假敬业:发烧45度还努力工作呢

  同剧本抄袭一样,近些年来,抠图、替身等词也已成为影视圈负面新闻的重灾区。尤其是头顶“小鲜肉、小鲜花”称号的年轻演员几乎已到了“全网黑”的境地。

  “知道爱豆有多努力吗,发烧45度还在工作。”

  “XXX不愧是史上最面瘫唐僧。”

  “建议XXX不要再出来演戏折磨观众了。”

  ...

  但这能怪网友毒舌吗?前有数字小姐,后有抠图替身、倒模替身。一部戏拿着几千万的片酬,却只是卖卖“表情包”。

  成龙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小鲜肉:耍大牌,拍两个镜头就觉得自己很辛苦,一点敬业精神都没有,在片场整天摆弄手机,没戏份时,坐在房车一天不出来。送你五个字:早晚都得完。

  所幸,属于流量明星的时代已经快要过去了。

  2018年,“IP+流量”模式全面失灵,票房、收视、口碑频频扑街。同时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整顿,相关部门对天价片酬、税收政策、收视造假等行业高度重视。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更是直接曝光了娱乐圈近乎疯狂的流量数据造假。

  正所谓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全新时代正向好演员敞开怀抱。

  假宣传:挂羊肉卖狗肉

  2018年最后一晚无疑是能够转入宣发史册的一晚。《地球》上映首日,票房高达2.6亿元,上映第二日单日票房跌至1100万,上映第三日单日票房仅有120万。

  对《地球》映前映后可能会出现的这种落差,行业人士的解读是,营销“玩过了头”。

  严格来说,《地球》各方本身都没有错,可能只是宣传方把劲使错了方向。

  宣发主打的“一吻跨年”和“仪式感”对年轻观众非常具有吸引力。可当他们满怀期待地等待一场浪漫爱情故事上演时,却看到了一部“镜头摇晃”、“剧情混乱”影片。

  影片上映之后,猫眼、淘票票口碑全面扑街,或许是经济学上的“错配”观念的体现,“电影配置了错误的观众”。

  相对而言,去年更加让观众愤怒的是“某寓”,片方猛打“原班人马十年催泪重聚”情怀牌,呈现给观众却是一段公墓之旅。

  这种一开始就不怀好意的方式,与“挂羊头卖狗肉”又有啥区别呢?

  话糙理不造。很多时候片方通过花样百出的营销炒热话题,把“想看人数”、首日预售做到“现象级”。

  这种手段或许在短期内或许有着较高的回报,只是如果内容不如观众所愿,骂声也会格外刺耳,消耗和透支的是主创甚至是背后公司的声誉和价值。

  更可笑的是,类似在片名上做文章的,还有《猛鬼吹灯》《烈日读心》《唐人街杀人魔》等一众网大。这种幼稚至极行为不仅损害的是片方、平台的形象,更是阻碍整个市场前行的绊脚石。

  与网剧一同出现的网大,为何历经多年发展仍未有跨越性的进步,从业人员丝毫没有敬畏之心、监管太松是一大主因。

  假,不是影视圈的代名词

  虽说市场和观众都正在趋于理性,但还有一些虚假急需撕开。比如各大片在强档期对排片的恶意竞争。

  今年春节档前夕,“《新喜剧之王》因排片停掉76家影院的密钥”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

  而翻看相关报道,多年以来每逢热门档期,为争取到前期更多排片,明星陪饭、陪酒都是小儿科,甚至返点分成、给院线经理塞红包等暗箱操作常有发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突破600亿,电视剧市场也在提质减量当中,但很多违背市场乱象并未得到遏制。

  《少林足球》《大内密探零零发 》《九品芝麻官》等电影告诉我们,踢假球、假面人、假装不会武功都没有好下场。

  希望,“假”字不会成为影视圈的代名词。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